第284章 老人们的担心
十一月底的峡口村,黄河边的风已经带着冰碴子。
院子里的老槐树落尽了叶子,枝桠在灰蓝色的天上划着疏朗的线条,树下的冻土层硬得能当磨刀石。
但梁金涛家的堂屋里却暖得很——铁炉烧得通红,烟囱里的青烟笔直地往上窜,混着红烧肉的香气,在窗玻璃上凝成薄薄的水雾。
日头爬到头顶时,赵泰宁两口子来了。
丈母娘拎着个布包,里面是给小五九做的小棉袄,针脚密密的;赵泰宁则扛着袋新米,说是供销社刚到的 “天津小站稻”。
“房子盖的真气派!” 丈母娘刚进院就夸,手指着远处盖了一半的新房子,“比你爸单位在区上盖的家属院还亮堂。”
八仙桌上摆满了菜:红烧肉颤巍巍地卧在粗瓷盘里,油汁顺着边缘往下淌;排骨炖洋芋咕嘟着热气,洋芋吸足了肉香,在筷子下轻轻一夹就酥烂;日光温室大棚里种出来的小白菜清炒后泛着油光,叶片上还沾着晶莹的水珠。
一大家子十几口人围坐在一起,筷子碰撞的脆响、孩子的笑闹声、老人的咳嗽声混在一起,像壶刚烧开的热水,咕嘟咕嘟地冒着热气。
梁福海抱着小五九坐在上首,小家伙醒了,正抓着筷子玩;梁福圭给赵泰宁倒酒,酒瓶碰在杯沿上发出轻响;六妈廖凤英则给亲家母夹菜,说 “这大棚菜比地里的嫩”。
赵泰宁不知道想起了什么,原本看到小外孙后脸上挤满的笑容少了几分,手里的酒杯举了半天没沾唇,筷子在碗里拨弄着肉块,却没往嘴里送。
他的棉袄领口敞着,露出里面洗得发白的秋衣——这位在供销社干了快二十年的老员工,一辈子精打细算,此刻眉头皱得像张揉过的纸。
“亲家,看你半天了,一滴酒没喝,一疙瘩肉没吃,怎么,有心事啊?”
六爸梁福圭率先开了口,他刚喝了半杯酒,脸颊泛着红,“金涛盖房你高兴,收药材你也乐,进门的时候都好好的,这会儿是怎么了?”
梁金涛放下筷子,给六爸续了点酒,说:“六爸,我丈人爸这是替我操心呢。”
说着话,又抓起筷子,往老丈人的碗里夹了块排骨,这才又说道:“正好今天人齐,我把药酒厂的事跟大伙说说。”
从草签合同说到邹师傅出山,从药材供应说到百货大楼专柜,梁金涛说得实在,连赵秀芬都听得入了神。
她还是头一次知道,男人心里装着这么大的盘算。
梁家三位老人没插话,八爸梁福海手里的烟袋锅灭了都没察觉,老父亲梁福朝的手指在桌沿上轻轻敲着,像在盘算什么。
“东西倒是好东西。”
六爸先开了。
他略懂酿酒的门道。
“邹师傅的手艺咱信,可那药酒一瓶要卖十块?” 他咂了咂嘴,“咱乡供销社最好的酒才五块,这价能有人买?”
老父亲跟着点头,目光落在赵秀芬怀里的小五九身上:“老二,咱庄稼人过日子,讲究个踏实。
你盖房、收药材,已经比别人强了,别再折腾了。
那么贵的酒,卖给谁去?”
梁金涛笑了,往老父亲碗里添了勺肉汤:“爸,十块钱是贵,但得看卖给谁。
县城里的工人、干部,还有医院里需要补身子的人,他们不差这钱,就怕东西不好。
咱这酒用的是正经肉苁蓉、枸杞,邹师傅亲手酿的,值这个价。”
“你还要涨价?” 赵泰宁突然抬起头,眼里的惊讶藏不住,“那天在县城你下车后,返回的路上我听你郑叔的意思,你们商量的是八块!”
“必须涨。” 梁金涛的语气很肯定,“八块和十块,对舍不得买的人来说没区别;但对想买好东西的人来说,十块更显档次。
再说,咱的成本摆在那儿——肉苁蓉一块一斤,宁省的枸杞一块二,算上其他药材,光药材就占了一半成本。”
这话一出,桌上顿时静了。
大嫂赵山花手里的筷子停在半空。
今年开春的时候,她们两口子在私人砖厂累死累活干一天才挣不到一瓶半酒钱。
六妈往灶房瞅了瞅,盘算着这酒要是卖不出去,会不会赔了本钱。
赵秀芬轻轻碰了碰梁金涛的胳膊,声音软得像棉花:“要不……先少酿点试试?找张股长、邱哥他们问问,他们说行再多做。”
梁金涛心里暖烘烘的。
他知道秀芬是担心他,这阵子他忙着盖房、跑酒厂,家里的事全靠她撑着。
“我早问过了。” 他笑着看她,“张股长说县百货大楼的专柜他想办法,邱哥说等他调回北川湾乡收购站,就帮着联系周围几个乡政府和其他单位。”
赵秀芬的脸突然红了。
她想起在县城旅店的那晚,男人也是这样盯着她笑着,俩人挤在一张单人床上......
她赶紧把孩子递给母亲,端起碗,假装盛饭往厨房走,耳根却红得能滴出血。
“你们别光站在峡口村想。” 梁金涛转向三位老人,“咱们觉得贵,那是因为咱们是庄稼人,靠种地生活;但县城里、省城里,有人挣工资、领津贴,他们能消费得起。
就像我大哥的大棚菜,在村里五毛一斤没人要,拉到县城,送到市上,一块钱都有人挤破头抢着买。”
梁福海突然放下筷子,烟袋锅往桌角一磕:“不在峡口村,你还想上天?”
老人的声音有点沉,“房子盖得好好的,收购站生意红火,你还折腾啥?
万一赔了,秀芬和孩子咋办?”
“爸,这不是折腾。” 梁金涛的声音软了下来,“我盖这么大的房子,就是想让你们住得舒坦;我跑酒厂,是想让日子更稳当。
你看大哥的大棚,现在能收小白菜,明年就能种黄瓜、茄子,这都是一步步来的。”
他望向远处的黄河方向,似乎看到河水在冬日照耀下泛着银光,“咱峡口村靠着黄河,不能总守着几亩地过日子。”
“你要往外跑,还盖房子干什么?”
梁福海看了一眼老八,瞪着自己的小儿子,眼里却藏着担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