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82章 日光温室大棚

2025-08-18 2486字 3阅读
左右滑动可翻页

第282章 日光温室大棚

霍队长带着施工队撤场那天,峡口村的日头正好。

新盖的房子已经立起了红砖框架,三七院墙砌得笔直,墙角的水泥缝抹得匀实,在阳光下泛着青灰色的光。

梁金涛站在院门口望着,心里像揣了块暖玉——比预计提前了五天完工。

霍队长说 “这是他今年盖得最顺的房子”,临走时还特意交代 “上冻前别浇水,开春再抹外墙”。

结算工钱时,霍队长把零头抹了:“金涛,你这房子盖得实在,我也不占你便宜。

年后开工我提前三天来,保证四月底让你住进新屋。”

梁金涛硬塞给他两条红塔山:“师傅们辛苦,这点烟你们带着路上抽。”

施工队的卡车驶出土路时,车厢里传来师傅们的笑骂声,混着 “年后见” 的吆喝,在开始浇灌冬水的庄稼地里荡开老远。

送走施工队,梁金涛直奔村部。

老式拨号电话挂在斑驳的墙上,他拨了四金龙乡供销社的号码,听筒里传来 “嗡嗡” 的电流声。

“爸,明天周末,您跟我妈中午来家里吃饭呗?房子框架起来了,咱热闹热闹。”

赵泰宁在那头笑:“是不是又想让你丈母娘给你做红烧肉?”

梁金涛嘿嘿笑:“不光是肉,还有我大哥大棚里的新菜。”

挂了电话,他沿着田埂往家走。

有几户人家种的冬小麦刚冒绿,踩上去软乎乎的。

收购站的方向传来吆喝声——八爸梁福海正给交药材的村民过秤,秤杆扬得高高的;。

六爸梁福圭蹲在麻袋旁挑拣柴胡,手指在根须间翻飞。

老父亲梁福朝则在记账,算盘打得噼啪响。

自三友收购站关门后,附近十里八乡的药材都往这儿送,三位老人忙得连抽旱烟的空都没有,却总在饭桌上说 “现在才叫正经日子”。

第二天一早,梁金涛把家里的炉子都生了火。

堂屋的铁炉烧得通红,厨房的土灶冒起青烟,连小妹梁金花住的偏房都架了个炭盆。

他揣着钱去买肉,肉摊老板见了就笑:“梁老板,你家隔三差五就开荤,不知道多少人在羡慕呢。”

他割了十斤五花肉、五斤精排,还捎了块板油——赵秀芬说要炼猪油,炸油饼给小虎和小丫吃。

回到家时,六妈已经坐在灶前添柴了。

她把带来的洋芋往盆里倒,土豆皮在水里打着旋:“你大哥说大棚里的菜能摘了,让你嫂子送过来。”

话音落下没一会儿,大嫂赵山花就提着竹篮进门,篮子里的小白菜、小油菜带着露水,嫩得能掐出水:“金涛你看,这菜够不够?不够我再去摘点。”

梁金涛往篮子里瞅——菜棵不大,却绿油油的,叶片上还沾着细土。

这是大哥梁河涛的 “试验品”:上个月用拆房的椽搭了简易大棚,蒙上张振铭从县城捎来的日光膜,算是峡口村第一个塑料大棚。

梁河涛原本想盖大棚种蔬菜,却总怕技术不到家,梁金涛索性拉着他在六爸家牲口棚后辟了块地,俩人用铁丝捆着椽搭架子,忙了三天才弄出个像样的棚子。

“够了够了,这菜炒着才鲜。”

梁金涛接过篮子,往厨房走。

赵秀芬正抱着小五九在炕上哄睡,孩子的小手攥着她的衣角,睫毛上还挂着泪珠。

“刚喂了奶,估计能睡俩钟头。”

她低声笑对进屋瞧孩子的大嫂说道。

妯娌俩一个坐在炕上,一个坐在炕沿上悄声说着话看着熟睡的小五九。

等孩子彻底睡熟之后,赵秀芬小心翼翼把他放到炕上,然后周围用被子围起来,边角压上枕头。

这还是梁金涛教给她的法子,可以有效防止孩子睡醒后万一身边没人,一路翻滚着掉到炕下面。

赵秀芬跟赵山花进去后,灶房里很快热闹起来。

六妈在土灶上炖排骨,肉汤 “咕嘟” 冒泡,香气漫到院子里;赵山花蹲在盆边择菜,菜根上的泥在水里沉淀成细沙;赵秀芬则在切五花肉,刀背敲在案板上,发出 “咚咚” 的响。

梁金涛想帮忙烧火,被六妈往外推:“你去歇着,等你老丈人来了陪他说话。”

梁金涛刚走出灶房,就看见大哥梁河涛从村西头往这边走,手里攥着把小铲子,裤脚沾着些湿土。

不用问,准是刚从大棚回来。

“大哥,正找你呢。” 梁金涛迎上去,拍掉他胳膊上的泥,“大嫂把菜送来了,嫩得很。”

梁河涛脸上的褶子都笑开了,手里的铲子在掌心转了转:“我刚去瞅了瞅,又冒了层新叶。

你说邪乎不邪乎?这大冷天的,地里的菜都冻蔫了,棚里的倒长得欢。”

他拉着梁金涛往大棚走,脚步轻快得像踩在棉花上。

六爸家的牲口棚后,简易大棚在日头下泛着白光。

用几乎同样粗细的椽搭的架子上蒙着日光膜,边角用泥土压得严实,膜上凝结的水珠顺着边角往下滴,在地上洇出小水洼。

梁河涛掀开留在侧面的小门,弯着要进去。

顿时一股湿热的气浪涌出来,混着泥土和青草的腥甜。

“你看这根须,都扎到边上了。”

梁河涛说着话蹲下身,手指轻轻拨开菜叶,土下面的根须像细密的白丝线。

“我昨天浇了点温水,今天就看出长了。” 他眼里的光比日头还亮,“在县上参加培训的时候,从外地请来的老师说冬天可以种出新鲜菜,我们都不相信,现在在你的鼓励下我跟你嫂子自己也能种出菜了。”

梁金涛看着棚里的小白菜,叶片上的绒毛沾着水珠,在光下像撒了层银粉。

“这才刚开始。” 他往棚外指了指,“明年这时候,咱不弄这简易的了,给你盖两个正儿八经的日光温室 —— 用钢架搭,上保温膜,里头装温度计,冬天也能长黄瓜、茄子。”

“真能行?”

梁河涛猛地抬头,手里的铲子差点掉在地上。

在县城学习温室技术的时候,授课的泥腿子老师也是这么说的。

“怎么不行?” 梁金涛拍了拍他的肩膀,“酒厂那边要是顺了,我就给你凑钱。赶在过年前种出黄瓜、辣椒,拉到市上、县上,肯定能卖上价。

到时候你跟我嫂子就是咱们四十八军户乡依靠种植反季节蔬菜发家致富的第一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