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05章 战友情深几许
梁金涛打开铁皮饼干盒。
那块“捡来”的狗头金还有一些散碎砂金出现眼前。
虽然质地不纯,可即便如此,那金子在斜眼下依旧闪烁着神秘而的光芒,仿佛在诉说着它的经历以及价值。
梁金涛的手指轻轻着金子粗糙的表面,把自己的想法告诉媳妇。
赵秀芬听丈夫要卖金子,先是一愣,随即眼神里闪过一丝释然,走过去挨着梁金涛坐下,压低声音却难掩激动道:“金涛,你做的对!早卖早得钱,手头也宽裕些。
咱们虽然有一千多块钱的积蓄,可就像你刚才说的,这点钱根本不够用。
你看看咱家,这一千多块钱根本不够用。”
梁金涛轻轻拍了拍赵秀芬的手,目光坚定又带着几分沉稳,缓缓说道:“媳妇,这狗头金,要是放个几年,那价格能翻好几番。
但咱现在不是没那个条件等啊,家里正是用钱的时候,不把这金子出手一部分,生意就没法做下去,咱家以后的日子也难有起色。”
赵秀芬微微点头,眼神里满是理解,轻声道:“金涛,我都懂。只要你往前奔,再苦再难我都不怕。”
梁金涛嘴角露出一丝感到的笑容,将狗头金重新放回铁皮饼干盒,小心翼翼地盖好,说道:“媳妇,你放心,我会想办法让它卖个好价钱。”
第二天一早,天刚蒙蒙亮,梁金涛就悄悄地起了床。
他轻手轻脚地穿好衣服,生怕吵醒了还在熟睡的媳妇。
来到院子里,他推出自行车,仔细检查了一番车胎和链条,确认没问题后,将装着狗头金的铁皮饼干盒用一块旧布包好,斜跨在胸前,朝着四金龙乡的方向骑去。
一路上,晨风拂面,带着丝丝凉意,梁金涛的心情却有些复杂。
他既期待着能顺利卖掉一部分金子,解决家里的燃眉之急,又有些舍不得这“捡来”的宝贝。
作为重生者,他太清楚,过些年黄金会涨到一个什么价位。
经过半个多小时的颠簸,梁金涛径直来到老泰山赵泰宁家门外。
赵泰宁可是四金龙乡供销社的正式干部,再过一会儿就该骑着自行车去单位上班了。
果不其然,都不用梁金涛敲门,在家吃过早饭的赵泰宁开门准备去上班,就瞧见了推着自行车站在门外的女婿。
接过黄河大鲤鱼,赵泰宁关切地问道:“金涛啊,这么早来,是不是家里出什么事了?”
梁金涛将自行车靠在墙边,把自己的打算一五一十地跟老泰山说了。
赵泰宁听完后,眉头微微皱起,沉思片刻后,说道:“金涛啊,这事儿确实得抓紧办。我在供销社这么多年,也认识不少人。
不过,你这件事啊,我琢磨着只有一个人能办。
我这个老战友,他现在可是副县级的领导,人脉广,路子野,找他帮忙,说不定能把这金子卖个好价钱。”
梁金涛听了,心中一喜,说道:“爸,看来我找您找对了。”
赵泰宁笑了笑,说道:“你做正经生意需要钱,这是家里的大事。咱爷俩去城里找他。不过,他工作忙,咱们得抓紧时间。”
梁金涛跟听到声音出来的丈母娘打了声招呼,翁婿二人骑着自行车就离开了。
赵泰宁先去单位跟值班的一位副主任请了假,然后就跟梁金涛等在了马路边。
时间不长,最早的一班县级班车就从北川湾乡方向驶来了。
翁婿二人上车买票,坐到最后面,一路上,班车摇摇晃晃,赵泰宁的心也跟着七上八下。
反观梁金涛就镇定多了,抱着旧布包,一直望着窗外,根本看到不看上来的都是些什么人。
赵泰宁想象着见到自己那位那位副县级老战友的样子,不知道他会不会帮忙,又会不会给出一个合理的价格。
“招手停”走走停停,约莫两个小时后,终于驶入铜都市汽车站。
赵泰宁带着梁金涛,坐上公交车,熟门熟路地直接来到了老战友的单位。
这是一座气派的办公大楼,门口有WJ站岗,显得十分威严。
赵泰宁让梁金涛站到警戒线以外,自己过去跟WJ说明来意后,保卫室里面就有人打电话通报。
不一会儿,一个穿着整齐、精神抖擞的中年男人走了出来。
中男人一见到赵泰宁,就快走几步,隔着七八米远就伸出双手,哈哈大笑起来:“赵老哥,快一年没见面了,你还是老样子啊!
快进来,到我办公室坐。”
赵泰宁也笑着说道:“老郑啊,过了一年,你可还是一点不显老越年轻了。今天来,是有个事儿想求你帮忙。”
老郑笑说道:“赵老哥,你跟我客气啥。你的事儿就是我的事儿,去办公室说。”
赵泰宁叫梁金涛过来,介绍俩人认识。
赵秀芬出嫁的时候老郑亲自去祝贺了,虽然时隔三年多时间,对梁金涛还有点印象。
三人坐着电梯到了老郑位于五楼的办公室。
有秘书模样的人进来泡好茶就离开了。
赵泰宁将梁金涛的情况和来意跟战友说了。
老郑听完后,几乎没有怎么犹豫,说道:“赵老哥,咱俩当年可是在一条战壕里过命的交情。这样,这里不方便,我找个地方,联系几个懂行的,看看他们能给什么价。”
赵泰宁毕竟也是国家公职人员,不想老战友为难,直接说道:“老郑,公家单位有规定,咱们做事得合规合法,不能给你惹麻烦。”
老郑起身笑说道:“好我的老赵哥,还是当年的脾气!!”
梁金涛也在一旁说道:“郑叔,请您放心,我这才带来的东西来路绝对没有问题。”
张宏笑着点点头,三人出门乘电梯下楼。
出了单位大院,坐出租车到了铜都饭店。
到了三楼,进了一间大床房,老郑拿起电话,开始联系朋友。
中间有服务员敲门进来送喝的和吃的。
等待的过程中,赵泰宁和老郑回忆起了当年在南边跟敌人打仗的场景。
说到几位战死沙场的战友,两位老人不禁潸然泪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