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541章 主要优点是什么

2025-08-17 2371字 2阅读
左右滑动可翻页

第541章 主要优点是什么

争取到出口创汇重点企业的资格,这对苏恒和厂里的全部高层以及底下的那个工人来说,都是个好消息。

这意味着他们的二建终于可以落到实处。

新的生产线也可以着手准备了。

苏恒让唐力把这个好消息通知下去,果然,那些工人们一听到要开新的生产线一个个都高兴的手舞足蹈。

毕竟增加了新的生产线,就意味着他们手头的工作会被分出去一些。

这样他们的工作压力也能减轻不少。

……

二建的事儿解决了,苏恒就赶忙叫来了施工队施工。

摩登时代旁边的厂房也早就被苏恒买了下来,只能建设完毕就能投入生产。

所以多耽误一天就少赚一天的钱。

二建的事儿有唐力和薛影盯着,苏恒倒是不怎么担心。

他在盘龙村待了那么久,回来之后还有很多账目没有审核。

这事儿完结了,他正好也能腾出手来理一理这些东西了。

一大清早的老刘就抱着一沓账本走了进来,自打知道苏恒要查账之后,那就把这些账目全都整理清楚,抱了过来。

“老板,该理好的账目我全都理过了,你看看有没有什么问题?”

苏恒闻言,就接过了那些账本,然后开始翻看起来。

最先发现的,就是棉花的价格又上涨了,“最近棉花的价格这么贵吗?”

“嗯。”老刘叹了口气就说道,“主要是最近的路况不好,所以运输成本很高,棉花的价格也就水涨船高了。”

“不过就算这样,从东南亚那边进的棉花也还是比边城要便宜一些的。”

了解了一些情况后,苏恒这才让老刘出去。

等处理完财务这边的问题,苏恒又把李强叫了过来。

他之前离开前,给李强他们建了一个染色工作室。

还在走之前给他们提出了一个新的要求,那就是希望他们能研究出一些新的面料。

不要局限于霞光紫。

李强见苏恒召唤他,就知道苏恒是要找他验收成果了。

他直接带了一匹布过来就说道,“老板,你看这个。”

“前阵子欧美市场非常流行混纺料,我们在研究新品的时候注意到了这个,当时我就想我们能不能做呢。”

“结果在我们的反复研究下,最终还是用传统工艺改良了一下这面料,效果整体看起来比他们流行的那种要更好。”

苏恒盯着放在桌上的混纺面料,拿手一摸,发现还挺轻柔。

而且整体的质感更加轻薄,甚至肉眼看上去能媲美毛呢的料子。

“这面料的主要优点是什么?”

李强见状就介绍起来,“首先是成本压缩的更低了,其次是他融合了不同纤维的优点,最最重要的是,这种面料的可塑性很强,比如像仿毛的,仿丝的,仿麻的这些都可以模拟。”

“而且耐用性也更强,尤其是抗撕裂性比棉布好的不止一个等级。”

听到这话后,苏恒也十分满意。

“给我们的那些订货商看过了吗?他们怎么说?”

“有一家德国的客户倒是对我们的面料挺感兴趣的,人家的订单量也大,只不过人家的要求特别高。”

“要求我们必须达到港城的质检标准。”

“港城?”苏恒不由的皱起眉头,“这港城的质检标准那可比国际标准还要高,这新品的质量能达到他们的质检标准吗?”

闻言,李强也有些迟疑的摇头,“我觉得够呛,主要是缩水率这块可能会不达标,所以现在我们还在研发的过程中,没敢直接投放到市场上。”

“对方给了咱们半个月的时间考虑,我现在还不知道要不要接下这笔订单呢。”李强虽然也很想赚这笔钱,但是他更怕产品不达标的话,会给厂里带来麻烦。

于是这事儿就只能这么搁置了。

苏恒看出他的犹豫,斩钉截铁的说道,“接啊,干嘛不接?”

“再说了,这不是还有时间吗?争取把标准提上去就行了。”

李强见状这才小声道,“老板,想要提升标准也不是不行,质疑我们目前的设备还做不到。”

“要提升就必须要更换新的设备,必须是德国进口的,这可不是一笔小钱啊。”

“需要多少?”

“估计得个七八万……”

“七八万咱们还是能拿得出来的吧?”苏恒摸了摸下巴说道。

进来的老刘听到这话后就忙说道,“老板,咱们现在账上没那么多钱了。”

“你忘了二建我们要扔进去多少钱?那些施工队的人跟吞钱的机器一样,这个月光是买建材,就已经花了十几万了。”

“如今我们账面上能动的资金也就只有10万,这个钱还得留着买原材料呢。”

闻言,李强顿时熄火了,“那看来搞不成了,没钱更换不了设备,咱们的产品不是靠人力就能达标的。”

苏恒瞬间陷入了沉思,虽然这笔订单很,但是他知道,万一要是真的升级不了工艺,那这么一个优质的客户他们就永远的失去了。

“银行那边不是说如果我们有资金需求,可以随时找他们吗?唐力你亲自去一趟,看能不能林借到贷款。”

“另外,老刘你跟那几个原料供应商商量一下,看能不能把我们的账期稍微延后一些,后续再给他们别的补偿就是了。”

几人听了苏恒的话,都纷纷行动起来。

等他们都走了以后,苏恒才独自坐在办公室里陷入了沉思。

如今赚的钱几乎都投入到了二建之中,所以导致他们周转资金有点困难。

不过苏恒知道这些都是一时的,只要能熬过去这阵子,他们就能迎来新生。

接下来的日子里,李强一行人又回到了没日没夜忙碌的日子,张建国为了帮他们解决这个问题,也放弃在家休养,过来厂里旁观指挥。

“你们的这个手法不行啊。”张建国不满的皱着眉提醒,“而且这温度也太高了吧,都跟你们说了,温度要降下来一些,老整这多余的步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