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雨夜抢修东风140的事迹,其影响力和效果远远超过了任何精心策划、大肆宣扬的广告。它就像一颗投入平静湖面的石子,激起了层层涟漪,在人们的心中留下了深刻而难忘的印象。
第二天,卡车司机刘师傅满怀感激之情,亲自送来了一面更大、更鲜艳的锦旗。那面锦旗采用上等的红布制作而成,质地柔软却又不失坚韧,在阳光的照耀下,散发着迷人的光泽。锦旗上的金字,是用最精湛的工艺绣上去的,每一笔每一划都刚劲有力、熠熠生辉,上面赫然写着:“技术精湛 服务为民 雨夜救急 恩情难忘”!在那个朴实无华的八十年代,这十六个字所蕴含的分量,远比任何物质财富都要沉重。它们代表着信任、认可和无尽的感激。刘师傅就像一位热情的故事讲述者,逢人就绘声绘色地讲述着张洪在倾盆大雨中钻进泥水车底的英勇事迹。他会详细地描述张洪是如何在恶劣的环境下,凭借着自己高超的技术和顽强的毅力,神乎其技地修好了他的车,从而拯救了他满满一车的货物。每一个细节都被他渲染得栩栩如生,仿佛听众们也能身临其境般感受到当时的紧张与惊险。
“那张师傅!神了!你们是没看到啊,他那双手在车底下摸几下,就跟长了眼睛似的,立马就知道毛病在哪!然后换个小垫片,就这么简单,车就又能跑了!比省城大修厂的老师傅还牛!人家那技术,简首就是神来之笔啊!”刘师傅的描述充满了传奇色彩,每一个听众都被他的话语所吸引,眼中满是敬佩和惊叹。
这个充满正能量的故事,就像插上了翅膀一样,随着南来北往的司机们迅速传遍了附近的运输线和国道沿途的乡镇。每一个听到这个故事的人,都被张洪的技术和精神所打动,对洪盛维修产生了浓厚的兴趣和深深的敬意。
洪盛维修的名声也因此发生了质的飞跃,从原本的“修得好”升级到了“技术神”、“信得过”、“急公好义”!这几个简单的词语,却代表着无数客户的认可和赞誉。它们就像璀璨的星星,照亮了洪盛维修在行业中的发展道路。
小院门口的土坯墙,原本显得有些破旧和单调,如今却成了一道独特的风景线。上面挂满了各式各样的锦旗,“妙手回春”、“洪盛制造 品质保证”、“技术精湛 服务为民”…一面面红彤彤的锦旗在微风中轻轻飘动,就像一团团燃烧的火焰,成了洪盛最耀眼的招牌。每一面锦旗背后,都有着一个感人至深的故事,它们见证了洪盛维修的成长和辉煌。
这一系列的变化所带来的效果是爆炸性的!不仅是维修订单如雪花般纷纷飞来,让工作人员应接不暇,台钳订单更是呈现出暴涨的趋势。甚至连县里一家颇具规模的集体小厂都慕名而来,经过一番考察和洽谈后,决定定制十台加厚版的“洪盛牌”重型台钳。这无疑是对洪盛维修技术和产品质量的高度认可。
然而,随着业务的急剧增长,小院彻底不够用了。维修区和制造区紧紧地挤在一起,各种工具和零件杂乱无章地堆到了屋檐下,整个院子显得拥挤不堪。老马带着赵小兵和二狗子忙得脚不沾地,他们的脸上满是汗水和疲惫,但依然在各自的岗位上坚守着。张洪更是连轴转,他就像一台不知疲倦的机器,既要处理那些让其他人头疼不己的疑难杂症,又要耐心地指导生产工作,确保每一个产品都符合高质量的标准,还要抽出时间来设计新的东西,为洪盛的未来发展注入新的活力。
“老板!真不行了!地方太小!转不开身了!”老马一边奋力地抡锤锻打台钳基座,一边扯着嗓子大声喊道,他的声音在嘈杂的车间里显得有些沙哑,但却充满了焦急和无奈。“还有这订单!都排到下个月了!光靠咱几个,就算把锤子抡冒烟了也干不完啊!”他的话语中透露出对现状的担忧和对未来的迷茫。
张洪看着院子里拥挤的景象,听着柴油机、钻床、锻打声交织在一起的轰鸣,那声音震耳欲聋,仿佛在诉说着洪盛维修的繁忙与艰辛。再看着墙上那一片象征着荣耀却也象征着压力的红色锦旗,他的心中五味杂陈。这些锦旗是洪盛维修的骄傲,是他们努力和付出的见证,但同时也意味着更大的责任和挑战。
他缓缓地走到院门口,目光越过低矮的土坯墙,投向远处雨幕中若隐若现的红星机械厂那高大的烟囱和厂房轮廓。烟囱里冒出的浓烟在雨幕中渐渐消散,厂房的轮廓在朦胧的雨雾中显得神秘而又。
“是啊…”
“地方太小…”
“该…动一动了!”张洪的声音虽然不大,但却充满了坚定和决心。他知道,洪盛维修己经到了一个关键的转折点,必须要做出改变,才能在激烈的市场竞争中继续前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