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在洪盛维修那个略显局促却堆满了各种工具和零件的小院子里,一台自制台钳悄然诞生了。这可不是普通的工具升级,它宛如一盏在黑暗中突然亮起的明灯,成为了一个意义非凡的信号。它仿佛在向周围的世界宣告,洪盛维修这个小小的地方,可不只是能修理那些破损的农具、机械,还具备了制造出实用且精良工具的能力!这里就像一个隐藏着无限潜力的宝藏之地,不再仅仅局限于为“病号”们治病,更能创造出崭新的、充满活力的“生命”。
这台自制的土造台钳,从外观上看,用料极为扎实。那一块块厚重的钢铁,仿佛是经过千挑万选才汇聚到一起,每一寸都透露着坚固和可靠。它的结构简单而巧妙,没有那些花里胡哨的设计,却蕴含着最实用的智慧。在使用的时候,它力大无穷,就像一个不知疲倦的大力士,稳稳地夹住各种需要修理的物件。很快,它就像一块巨大的磁石,吸引了众多人的目光。那些来取修好农具的村民们,原本只是匆匆忙忙地走进院子,却被这台台钳吸引得停下了脚步;路过的司机们,原本只是不经意地瞥一眼这个小院,却也被它独特的魅力所折服,纷纷投来好奇和赞赏的目光。
“哎哟!张师傅!这大铁疙瘩…自己做的?”一个身材微胖、穿着朴素工作服的男人出现在了台钳旁边,他是来取水泵的农机站采购员老王。他围着台钳转了好几圈,眼睛里满是惊叹,嘴里还不停地啧啧称奇。他伸出手,用力地晃了晃台钳,可台钳就像扎根在地上一样,纹丝不动。老王不禁感叹道:“真结实!比咱站里那台老掉牙的强多了!”那台站里的老台钳,就像一个风烛残年的老人,摇摇欲坠,每次使用的时候都让人提心吊胆,修个拖拉机后桥都费劲得很。
“瞎鼓捣的,干活方便点。”张洪正在用这台新台钳夹着一个齿轮修键槽,他的动作稳如泰山。他的双手熟练地操作着工具,眼神专注而坚定,每一个动作都精准无误。在他的手中,台钳就像是他身体的一部分,配合得无比默契。
“这玩意儿…卖不卖?”老王的眼睛里闪烁着渴望的光芒,他实在是太眼热这台台钳了。农机站那台老台钳的糟糕状况,让他吃尽了苦头,每次维修工作都因为它而变得困难重重。他心想,如果能把这台结实的台钳带回站里,那以后的工作肯定会轻松很多。
“卖?”张洪手上的动作并没有停下来,他依然专注地修理着齿轮。但他的心里却像是被一块石头激起了层层涟漪,开始快速地思考起来。他深知,光靠维修业务,利润就像涓涓细流,十分有限,而且还受制于“病号”的来源。要是哪天没有了需要修理的物件,那收入也就成了问题。但如果能卖自己做的工具,那就像是打开了一扇通往广阔天地的大门,那才是真正的“产品”,可以源源不断地创造财富,让洪盛维修有更广阔的发展空间。
他缓缓放下手中的工具,在旁边的毛巾上仔细地擦了擦手,然后抬起头,看着老王问道:“王采购,您想要?”他的眼神里透露出一丝期待和试探。
“想啊!太想了!”老王兴奋得搓着手,脸上满是急切的神情。“站里正缺个趁手的家伙什!张师傅您开个价!”他的语气中充满了诚意,仿佛只要能得到这台台钳,什么条件都可以答应。
张洪的脑子开始飞快地运转起来。材料是李有财送的“友情价”废钢,虽然价格便宜,但也是一份人情;人工是自己和老马的,他们花费了大量的时间和精力。而设计和制造工艺,那可是他们智慧和经验的结晶,有着无法用金钱简单衡量的价值。他犹豫了一下,然后伸出西根手指,试探性地说道:“西十?”
“西十?!”老王倒吸一口凉气,他的眼睛瞪得大大的。这年头,普通工人一个月的工资也就三西十块钱,这台台钳的价格对他来说可不是一个小数目。但他看着眼前这敦实厚重、比自己还高的铁疙瘩,再想想站里那台快散架的进口货,当年可是花了一百多外汇券买的,却一点都不实用。他咬了咬牙,下了决心:“成!西十五!我给您凑个整!现在就拉走行不?”
【被动技能:朴实无华的溢价!客户主动加钱!】 (张洪内心OS)
张洪先是一愣,他没想到老王会主动加价。随即,他的脸上露出了开心的笑容。他大声喊道:“行!老马!帮王采购把台钳抬车上去!”他的声音里充满了喜悦和成就感,仿佛看到了洪盛维修未来的美好前景。
当西十五元“巨款”(五张“大团结”加五块钱)揣进张洪兜里的时候,那一瞬间,洪盛维修就像一只破茧而出的蝴蝶,完成了从“纯维修”到“维修+制造”的华丽转身!这第一件商品,以溢价成交,就像是一颗璀璨的星星,照亮了洪盛维修前进的道路。
消息就像长了翅膀一样,在附近的乡镇里迅速传开了。很快,又有几个乡镇农机站和附近的小机修铺闻讯而来。他们就像一群寻找宝藏的探险家,点名要“洪盛牌”台钳。订单像雪花一样纷纷飞来,排到了半个月后。这让洪盛维修的小院一下子热闹了起来,仿佛变成了一个繁忙的小工厂。
小院里,锤打声、切割声、柴油机轰鸣声更加密集。这些声音交织在一起,就像一首激昂的交响曲,奏响了洪盛维修蓬勃发展的乐章。李有财送“废铁”送得更勤了,他每次来的时候,脸上的金牙都在阳光下闪闪发光,笑得就没合拢过。他知道,洪盛维修的生意越来越好,自己也能从中得到不少好处。老马带着赵小兵和二狗子,在张洪的指导下,开始批量生产台钳的零部件。他们虽然效率不高,但每一个人都非常认真,每一台台钳都做得扎实耐用。他们就像一群勤劳的小蜜蜂,为了洪盛维修的未来而努力工作着。
洪盛维修的土坯墙上,除了“妙手回春”的锦旗,似乎还隐隐镀上了一层“制造”的金光。这层金光,就像一个神秘的光环,预示着洪盛维修将会在制造领域创造出更多的奇迹,走向更加辉煌的明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