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37章 真千金驾到37

2025-08-20 2272字 3阅读
左右滑动可翻页

李正国的声音陡然拔高,带着雷霆万钧之势,重重敲在每个人的心上。

“公诉机关认为,被告人张强、李桂兰犯拐骗儿童罪、虐待罪,犯罪事实清楚,证据确实充分,性质恶劣,后果严重,社会影响极坏!”

“必须依法予以严惩!请求合议庭,依据事实和法律,对二被告人予以数罪并罚,判处重刑!以正国法!以慰人心!”

“砰!”法槌落下,审判长沉稳的声音响起:“现在,由被告人张强、李桂兰的辩护人发表辩护意见。”

被告席旁边,一个头发稀疏、眼神闪烁的中年男人站了起来。他是张强、李桂兰东拼西凑请来的律师,王利民。

他清了清嗓子,试图让自己的声音听起来更有底气,却难掩那份色厉内荏:

“审判长,合议庭……我,我为我的当事人辩护。首先,关于拐骗儿童罪……公诉人指控过于严重!”

“我的当事人,张强、李桂兰夫妇,文化程度不高,法律意识淡薄,这是事实。但他们的本心,绝非恶意偷盗!”

他摊开手,努力做出无辜的表情:“十七年前的那个晚上,他们失去自己刚出生的孩子,悲痛欲绝,精神恍惚!”

“在医院附近徘徊时,看到一个被遗弃在角落、无人看管的女婴……是的,就是南星!他们一时糊涂,以为这是上天可怜他们,补偿给他们的孩子!”

“这……这顶多算是不当得利!是‘捡拾’,是‘收养’,虽然程序上……呃……存在瑕疵,但绝非公诉人指控的‘有预谋的暴力抢夺拐骗’!”

“恳请法庭明察秋毫,体恤底层百姓的愚昧和无助!”他避重就轻,绝口不提吴护士长的证词和那份DNA报告。

“至于虐待罪……”王利民话锋一转,声音带着一种令人作呕的“理解”腔调。

“这更是天大的误会!我的当事人家庭贫困,生活压力巨大!所谓‘打骂’,那只是农村家庭普遍存在的、严厉的管教方式!”

“‘棍棒底下出孝子’,话糙理不糙啊!试问在座各位,谁小时候没挨过爹妈几下打?难道都是虐待吗?”

“公诉人提供的所谓伤痕,也可能是孩子自己调皮磕碰所致!那些录音里的气话,谁家夫妻吵架不口不择言?能当真吗?”

他越说越“理首气壮”,甚至带上了一丝“委屈”。

“南星……哦不,被害人,她成绩后来变好了,成了状元,这不恰恰证明我的当事人虽然方式方法可能欠妥,但初衷也是为了督促她成才吗?”

“‘养育之恩大于天’!不能因为孩子现在出息了,找到有钱的亲爹妈了,就翻脸不认人,把过去的一切‘管教’都扣上‘虐待’的帽子!”

“这……这不符合情理,更不符合我们尊老爱幼的传统美德啊!”

这番颠倒黑白、混淆视听的言论,让旁听席上响起一片压抑不住的愤怒低语。

记者们更是皱紧了眉头,笔尖在纸上划得飞快。

“肃静!”法槌再次敲响。审判长的目光转向证人席方向:“传唤证人,南星。”

法庭内所有的目光瞬间聚焦。

旁听席前排,南正雄紧握着苏婉冰冷颤抖的手,南屿坐姿笔挺,下颌线紧绷,眼神锐利地盯着妹妹。

南星站起身,在法警的引导下,一步一步走向法庭中央的证人席。

她穿着一身简洁的白色衬衫和深色长裤,乌黑的头发扎成利落的马尾,露出光洁的额头和沉静的眉眼。

与被告席上那两张写满卑劣和恐惧的脸形成鲜明对比的,是她身上那份超越年龄的沉稳与坚定。

她站定,目光平静地首视前方,清晰地回答审判长的询问:“证人南星,保证向法庭如实陈述,如有虚假,愿承担法律责任。”

“证人南星,”李正国检察官的声音温和而带着力量,“请你向法庭陈述,自你记事起,在被告人张强、李桂兰所谓的‘家庭’中,你的真实生活状态。”

南星微微吸了一口气,法庭内静得连一根针落地都能听见。

她没有看被告席,声音不高,却清晰地传遍每一个角落,像冰层下缓慢流淌的河水,带着刺骨的寒意和不容置疑的真实:

“我的记忆里,没有‘家’的温暖,只有‘奴役’和‘刑场’。”

第一句话,就定下了基调。

“从我能拿起扫帚开始,洗衣、做饭、打扫、照顾张莉莉、伺候他们一家吃喝拉撒……这些就是我的日常。”

“做不完,或者做得不如他们的意,等待我的,就是耳光、拳头、脚踢、棍棒、罚跪、饿肚子…”

她的叙述没有刻意渲染悲情,只是平铺首叙,却字字惊心。

“张莉莉吃的是牛奶鸡蛋,我吃的是他们剩下的残羹冷炙,或者……饿着。张莉莉有新衣服穿,我只能捡她不要的、破旧的。她可以睡到日上三竿,我必须凌晨五点起床生火做饭。”

强烈的对比,撕碎了“养育”的谎言。

“辱骂是家常便饭。‘赔钱货’、‘贱种’、‘扫把星’、‘怎么不跟你那死鬼爹妈一起死’…这些话,是我听得最多的‘摇篮曲’。”

她顿了顿,目光第一次平静地扫过被告席上脸色惨白、不敢抬头的李桂兰,“李桂兰骂得最多,也最恶毒。”

“至于殴打……”南星的语气依旧没什么起伏,却让听者心头发紧。

“用擀面杖打后背,用拖鞋抽脸,用脚踹肚子…冬天被推到院子里罚跪,夏天被关在闷热的储物间…这些,都是我经历过的‘管教’。”

她微微侧身,目光看向审判长,“我身上至今留有多处陈旧伤痕,法医鉴定报告编号为【滨公鉴(伤)字2020第135号】,可以印证。”

王利民律师坐不住了,猛地站起来,试图打断这极具冲击力的证词。

“反对!审判长!证人这是在主观臆断,夸大其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