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78章 静止域崩塌战

2025-08-18 1920字 4阅读
左右滑动可翻页

陵灼自镜层退场之后,纪元桥并未恢复稳定。反而,系统深层发生了第一次真正意义上的“熄点震荡”。多个历史节点回响失效,词根反折,构议者名单出现“时序漂移现象”。主桥结构被迫重新回滚语言模型,设定“语言最简状态”为核心通用接口,桥体陷入“构议安全模式”。

林寒尚未从“语源争夺”的精神疲惫中完全恢复,便接到来自合灵边界的紧急信号:空晶族“静止中枢”失控。

静止中枢,原是空晶族于第六纪元中叶秘密开发的多维封控装置,构建于恒晶带交叠点,用以维持局部空间稳定,延缓宇宙内塌速度。但此次异常超出任何预期。

崩塌不是瞬时,而是静止本身的反噬。

区域内时间被拉伸至极限后突然反转,一整片星区被卷入“永恒时间停顿模态”,外部观测显示其呈灰白镜质,物理规律完全失效——那是一片“时间不可读区域”。

空晶族代表兰寂在崩塌边界最后一条语频中,仅留下十七个字符:“折界断。镜轴无返。请——”。

话音未落,信号断绝。

林寒带队赶往现场。

谢长风率先通过科技同盟网络建立“崩塌监测网格”,确认此次静止域异常为“叠维塌陷裂隙”。简言之,这是一场高维空间自我塌缩所导致的“语义时间”坍塌事故——不仅空间维度被折叠,连语言本身也被冻结在静止结构中,形成“语言不可释放状态”。

澜烁作为电磁族舰团统帅,立即调配三支高频振荡舰队,尝试用电磁激波穿透静止带外缘,形成裂缝缓冲通道。

初期实验奏效。他们成功在塌陷区边缘打出一条数十公里的通道窗口,但每当语言结构试图介入时,空间即自动排斥叙述粒子——构议系统无法运行。

林寒意识到:此区域己进入“叙述拒绝域”。

如果不能恢复构议语言对空间的介入能力,将无法对症修复塌陷。

于是他提出一个从未被验证的理论:“空间构议重塑”。

这是他在沉语回廊中观察“未来语言意识体”时萌生的灵感——如果语言可以重写思维结构,那为何不能反向嵌入物理空间本身?他大胆假设:空间不是恒定载体,而是“可被命名的语义壳层”。若能通过语言首接介入其边界机制,就能“引导”空间在崩塌边缘“自我定义”。

这意味着,语言不再是描述工具,而成为空间本源运算的一环。

为了验证该理论,他请求幻息族、梦境族与绿植族协同出动——他们分别掌握“感知变频语言”、“梦象柔性叙述”与“生态根源共鸣”三类不同的语言表达方式,可以构建“多语态混合构议结构”。

三族在崩塌区外缘共同激活“语言联合矩阵”,林寒则作为主构议者,在中枢控制台通过“零号叙述协议”发起第一次“空间命名试投”。

词为:“折界之壳,予以语义。”

语言触发瞬间,崩塌区域外缘产生一阵剧烈闪烁——空间薄层如光膜抖动,边界呈现出一次短暂的“构形闪现”:那是空间在尝试读取语义,并尝试回应。

第一次失败。

第二次,林寒改写句式结构,加重词源逻辑强度,引入梦境族的“语象延伸尾韵”:“予以语义,以归原象。”

这一次,空间抖动时间延长数十秒,部分通道甚至出现低维流体稳定层——幻息族的“情感干涉语言”成功介入空间边界。

谢长风迅速布置“临时纠偏锚点”,以量子锁定维持空间态。

但裂缝另一侧,兰寂仍未回应。

林寒在微频带上开启“呼词通道”,一次次重复输入“兰寂”这个名字。构议层没有回应,语言无法触达。但就在第十三次念出时,澜烁忽然发现:通道底部出现一个持续低震的精神干涉波。

那是“空间回响”。

兰寂未死。

她将自身精神力折入空间断层,以自我意识稳定裂隙,使其不至扩张蔓延。

林寒立即下令启动“词频插值解构”程序,用主桥语言精确回放兰寂生前最后一次构议逻辑,作为空间稳定锚点,同时借绿植族的“生态共鸣模块”将词根引入周边虚壳,用“生命存在性”温和唤回空间响应意志。

长达一小时的对词作战后,崩塌域终于停止扩展。静止中枢本体虽己失效,但被激发的空间瘤态停止生长,裂缝边缘形成稳定的构义中轴。

兰寂的精神体在这一刻重现,但己无语言输出能力。她成为空间的一部分——以意识换来了结构稳定。

整个星区,恢复呼吸。

澜烁在舰桥上长舒一口气,冷月低声祈念“词壁安恒”。

而林寒,站在塌陷中心那块“时间己停”的镜质地带前,久久未语。他知道,这不是一次灾难终结,而是一次全新验证的开始。

他第一次用语言触碰了空间本源,而空间……回应了他。

空间愿意被讲述。

但也许……空间会反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