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7章 希望与火种

2025-08-20 2739字 4阅读
左右滑动可翻页

“妖……妖物!”有人失声惊叫,声音抖得不成样子。

李伯冲到石栏边,蹲下身,颤抖的手指小心翼翼地拂过那焦黑的爪印和残留的黑色灰烬。一股深入骨髓的阴寒顺着指尖传来,让他激灵灵打了个冷战。他猛地抬头,望向黑影消失的村外山林方向,那是通往更深远、更蛮荒大山的路径。浑浊的眼中充满了前所未有的震惊、愤怒和深沉的忧虑。

“不是妖物……”李伯的声音沙哑得如同砂纸摩擦,带着一种洞悉某种真相的寒意,“是人!是……邪修!” 他曾在年轻时听更老的猎户提起过,深山里有些堕入邪道、以阴煞之气修炼的修士,行事诡秘歹毒。那爪印,分明是某种邪门法器留下的痕迹!这邪修,竟敢觊觎暮溪村的玉簪!

一股巨大的危机感如同冰冷的潮水,瞬间淹没了整个望虹台。村民们围拢过来,看着那焦黑的爪印,听着李伯的话,脸上血色尽褪,恐惧在无声中蔓延。玉簪安然无恙,但守护它的屏障,己被这来自黑暗深处的恶意撕开了一道口子。劫后余生的庆幸被更深的阴霾取代。这邪修一击不成,必然不会善罢甘休!他为何要窃取玉簪?玉簪若落入此等邪物之手,又会如何?

混乱与恐惧在人群中弥漫。李伯强压下心头的惊涛骇浪,挺首了佝偻的脊背,声音洪亮地压过骚动:“慌什么!有云娘和她娘在天上护着咱们!有这望虹台镇着!邪物休想得逞!”他目光如电,扫视众人,“从今日起!望虹台日夜加派人手守护!祠堂锁闭,非朔望迎送,不得擅开!各家各户,看好门户,夜里警醒些!”

命令被迅速执行下去。村民们在恐惧中爆发出守护家园的意志,火把点燃,青壮手持棍棒农具,开始在望虹台周围严密巡逻。祠堂大门被粗重的铁链牢牢锁住。暮溪村的气氛,陡然从往日的宁静祥和,变得如同绷紧的弓弦。

李昭一首蜷缩在角落,小小的身体因为恐惧和寒冷微微发抖。方才那黑影出现的刹那,那股阴冷粘稠的恶意,如同毒蛇的信子舔过他的脊背,让他几乎窒息。玉簪爆发出的那一点微弱却神圣的银光,又让他感到一种奇异的、源自灵魂深处的悸动和温暖。混乱中,他趁着大人们紧张地围在石栏边查看爪印、无人注意石台中央时,像一只受惊的小兽,手脚并用地爬上了高台。

他跪在石凹边,小小的身子还没石凹高。玉簪静静地躺在里面,温润依旧,仿佛刚才那场惊心动魄的袭击从未发生。但李昭知道,它不一样了。他能感觉到。他伸出脏兮兮的小手,带着一种连自己都不明白的冲动和抚慰,轻轻地、小心翼翼地,碰了碰玉簪冰凉的簪身。

就在他指尖触碰到玉簪的瞬间!

“嗡……”

一声极其细微、仿佛来自灵魂深处的轻颤,在寂静的夜里响起。那沉寂的玉簪,竟毫无征兆地再次亮了起来!这一次,并非爆发性的银光,而是一层极其柔和、极其温暖的七彩光晕,如同最纯净的虹霞,瞬间从簪体内部流淌出来,温柔地将李昭触碰它的那根手指包裹!

温暖!一种难以言喻的、仿佛被最亲的人拥抱着的温暖,瞬间从指尖蔓延至全身,驱散了他所有的寒冷和恐惧!那光晕并不刺眼,流转着七彩的华光,映亮了李昭惊愕的小脸,也映亮了他清澈眼底瞬间涌上的、毫无杂质的亲近与孺慕之情。

这奇异的景象只持续了短短一息。光晕如同出现时一般悄无声息地敛去,玉簪重归温润的沉寂。

然而,这短暂的一幕,却被猛地转过身来的李伯,以及周围几个眼尖的村民,清清楚楚地看在了眼里!

所有人都惊呆了!方才邪修强夺,玉簪爆发的是凛冽的银光将其击退。而此刻,这个沉默寡言的孤儿李昭,仅仅是轻轻一碰,竟引动了如此温暖祥和的七彩虹光?这……这代表着什么?

李伯三步并作两步冲过来,一把抓住孙儿的手腕,急切地翻看。李昭的手指上,什么痕迹都没有留下,只有孩童肌肤的温热。

“阿昭!你……你刚才感觉到什么了?”李伯的声音带着难以置信的颤抖,目光灼灼地盯着孙儿。

李昭还有些懵懂,大眼睛里映着爷爷激动又复杂的脸,又低头看了看自己触碰过玉簪的手指,小声说:“暖……暖暖的……像……像云娘姑姑在虹桥上的光……” 他努力回想着那瞬间的感觉,“还有……还有一点……像……像在叫我?”

像在叫我?

这句话如同惊雷,在李伯心中炸响!他猛地抬头,望向那依旧被厚重云层遮蔽的天空,望向虹桥和明月的方向,一个近乎荒谬却又让他心跳如鼓的念头,不可遏制地涌了上来。

难道……难道云娘和她娘,在这天地相隔的守望之中,冥冥中选择了这个失去双亲、沉默却与玉簪有着奇妙感应的孩子,作为她们在人间的……某种延续?作为守护这玉簪、维系这天地守望的……新的纽带?

李伯紧紧握住李昭瘦小的肩膀,力道大得让少年微微吃痛。老人眼中翻涌着激烈的情感:震惊、狂喜、难以置信,还有沉甸甸的、几乎要将稚嫩肩膀压垮的……责任与宿命感。

“好孩子……好孩子!”李伯的声音哽咽了,他将李昭紧紧地搂在怀里,仿佛抱着暮溪村未来的希望与火种,“以后……跟着爷爷!守着这簪子!守着这高台!这是……这是姑姑留给你的……念想!” 他的目光扫过周围同样震惊莫名的村民,那眼神里充满了不容置疑的决断。

村民们看着那对紧紧相拥的祖孙,看着石凹中那根仿佛被赋予了新意义的温润玉簪,又望向头顶依旧浓云密布、却仿佛透出某种冥冥意志的夜空。方才的恐惧并未完全消散,但一种新的、更加深沉的力量,开始在所有人心底凝聚。

夜色更深。望虹台周围燃起了更多的火把,跳跃的火光在巡逻村民紧张的脸上投下明暗不定的光影,警惕的目光扫视着山林与村舍的每一个可疑角落。祠堂在黑暗中沉默矗立,铁链在夜风中偶尔发出轻微的碰撞声。

李伯没有回家。他抱着裹着厚袄、己在他怀中沉沉睡去的李昭,坐在望虹台最高层的石阶上,背靠着冰冷的石栏。老人布满皱纹的脸庞在火光映照下显得异常坚毅,浑浊的目光却穿透了眼前的黑暗与火光,仿佛在凝视着那遥远的月宫。

他的怀中,熟睡的李昭无意识地蜷缩了一下,一只小手紧紧攥着爷爷的衣襟,另一只小手,则微微张开,虚握着,仿佛在睡梦中,依旧想抓住那根带给他奇异温暖的玉簪。

夜空中,浓云不知何时裂开了一道缝隙。一道清冷的月光,如同探询的目光,穿过云隙,静静地洒落在望虹台上,恰好照亮了石凹中那枚温润的玉簪。簪身在月华下,流转起一层极其内敛、却无比纯净的光晕。

李伯低下头,看着怀中孙儿沉睡的脸庞,又抬头望向那道月光和月光下的玉簪,布满老茧的手,更紧地护住了怀中的孩子。

守护的使命,如同这望虹台的基石,在黑夜与月光的交替中,悄然传递。暮溪村的夜,在无声的警戒与沉甸甸的期冀中,缓缓流逝。而那深山里觊觎玉簪的阴影,如同潜伏的毒蛇,在暗处无声地吐着信子,等待着下一次的时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