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62章 深犁

2025-08-23 5379字 1阅读
左右滑动可翻页

大雪节气刚过,义乌商贸城的街道上积了一层薄薄的雪,往日里热闹非凡的集市此刻少了些喧嚣,取而代之的是一片静谧。寒风轻轻吹过,卷起地上的雪花,在空中打着旋儿。“藤语工坊”的后院也安静下来,工坊里积压的订单终于赶完,空气中还残留着藤条淡淡的清香和工人们忙碌时的汗味。

老陈站在工坊中央,脸上带着一丝疲惫却又透着兴奋。他没急着庆功,而是把徒弟柱子和两个老伙计叫到了新买的复印机旁。那复印机崭新发亮,外壳在灯光下泛着柔和的光,机器还是用安购网“繁星小贷”追加的一笔款子买的。老陈轻轻抚摸着复印机的边缘,感受着那冰冷的触感,心里盘算着这机器以后能给工坊带来的便利。

桌上摊着几张手绘的图纸,纸张有些皱巴巴的,上面的线条歪歪扭扭,但仔细看能看出是编藤用的模具。老陈的眼睛定定地看着图纸,眼神发亮,仿佛看到了工坊未来的希望。他伸出粗糙的手指,指着图纸上的线条,声音带着几分激动:“瞧瞧这个!‘繁星学堂’里那个讲家具批量化生产的课我看了几遍!咱不能总靠两只手编!得用模子!”他一边说着,一边用手比划着,在空中划出一道道弧线,“柱子,你手巧,按这图做个铁架子,把这几个关键弯度定型!编起来省时省力,样子还不走形!”

柱子站在一旁,挠了挠头,脸上露出一丝担忧。他皱着眉头,看着图纸,犹豫地说:“师父,这模子行不行啊?别把藤条夹坏了……那咱之前的辛苦不就白费了嘛。”他的眼神中透露出对未知的不安。

老陈一挥手,眼神坚定,仿佛给柱子吃了一颗定心丸:“试试不就知道了!小林帮咱申请了那个‘小微企业技改补贴’,能报一半模子钱!亏了算我的!”他一边说着,一边翻着学堂的笔记,纸张在他的手中沙沙作响。突然,他像是想起了什么,眼睛一亮,说道:“人家还说了,要搞‘产品线规划’。我想好了,‘涟漪’果篮算经典款,稳住基本盘;再弄个‘简素’系列,线条更首,用工少点,价钱便宜些,跑量;‘听风’那种灯罩复杂,但样子好,就定高价!得跟城里的大学生设计师合作,画好图纸再动手!不能蛮干了!”

这时,一阵寒风吹过,工坊的窗户被吹得轻轻晃动,发出“吱呀”的声响。柱子被风一吹,打了个哆嗦,他裹了裹身上的棉衣,看着老陈那充满信心的样子,心里的担忧渐渐消散。他咬了咬牙,说道:“师父,我听您的!我这就去准备做模子。”说完,他转身走向工具架,拿起一把铁锤,那铁锤的手柄被磨得光滑发亮,握在手里沉甸甸的。

老陈看着柱子的背影,脸上露出了欣慰的笑容。他知道,工坊的未来就靠这些年轻人了。他轻轻叹了口气,又低头翻看着手中的笔记,纸张的摩擦声和窗外的风声交织在一起,仿佛在演奏着一首关于希望与奋斗的乐章。

后院墙根下,一捆捆削好的藤条整齐码放。老陈摸着那扎实的触感,不再是救命时的慌乱,反而有股踏实劲儿在心底生根。这笔学费,是教会他用脑子做生意。

上海郊外,一片广袤的工业区域里,美的集团合作的生产线静静矗立,气氛显得格外庄严。阳光透过斑驳的树叶,洒在生产线那银灰色的外壳上,反射出冷冽而坚定的光芒。一条全新的滚筒洗衣机装配线旁,美的技术总监周卫东身着整洁的工作服,眉头微蹙,眼神中透露出对品质的严苛要求,他亲自压阵,仿佛一座不可动摇的山峰。华芯微创始人赵峰站在他身边,双手紧握成拳,指节因用力而泛白,他屏住呼吸,目光紧紧锁定在那条即将启动的生产线上,心中既紧张又充满期待。

生产线缓缓启动,伴随着一阵低沉而有力的轰鸣声,仿佛一头沉睡的巨兽被唤醒。一块焊接好的主板被机械臂精准抓取,那机械臂的动作流畅而稳定,如同一位技艺高超的舞者。主板被轻轻放置在指定位置,紧接着,自动焊台伸出细长的针头,针尖闪烁着寒光,将这块承载了无数汗水和压力的芯片稳稳焊在主控位上。焊锡融化的瞬间,一股淡淡的焦香弥漫在空气中,与周围金属和机油的气息交织在一起,形成了一种独特的工业味道。

十几道工序流转,每一道工序都像是精密的齿轮,咬合得恰到好处。工人们忙碌而有序地穿梭在生产线之间,他们的脸上写满了专注和认真。最终,一台崭新的洗衣机缓缓下线,它的外壳光滑如镜,反射着周围的光芒,仿佛是一件刚刚出炉的艺术品。洗衣机被轻轻推入高温老化测试区,那里温度炽热,仿佛是一个巨大的熔炉,考验着它的品质与耐用性。

“这是第一批五千台。”周卫东声音不高,却像重锤敲在赵峰心头。他的眼神中透露出不容置疑的坚定,“用户的眼睛是雪亮的。三个月内返修率超过行业标准0.2个百分点,美的全线终止合作。”赵峰听着这话,心中一紧,他仿佛能看到未来那些因返修而忙碌的日子,以及可能失去的合作机会。

赵峰盯着那台正在被高温烘烤的机器,眼神中充满了深情与期待,就像看着自己亲生的孩子。他的嘴唇微微颤抖,似乎想要说些什么,却又咽了回去。最终,他深吸一口气,坚定地说道:“周总放心。华芯微的人就钉在这条线上,轮班倒!每一片芯片过手的数据,每一个反馈参数,我们都盯死!”

他身后,两名华芯微的工程师背着沉甸甸的工具箱,眼神锐利如鹰隼,他们时刻准备着扑向任何可能的异常。其中一名工程师轻轻摸了摸工具箱的把手,感受着那冰冷的金属质感,心中涌起一股责任感。他们知道,实验室里的生死劫虽然闯过来了,但真正的战场在流水线上。这里没有轰轰烈烈的冲锋号,只有日复一日的枯燥巡检和数据比对,却关乎国产芯片的信誉与生死。

就在这时,一个小插曲发生了。一名工人不小心将一颗螺丝钉掉在了地上,那螺丝钉在地上弹跳了几下,发出清脆的响声。所有人的目光都被吸引了过去,赵峰的眼神中闪过一丝不悦,但很快又恢复了平静。他走上前去,捡起那颗螺丝钉,轻轻拍了拍工人的肩膀,说道:“小心点,每一个细节都关乎品质。”那工人红着脸,点了点头,迅速回到了自己的岗位上。生产线再次恢复了平静而有序的节奏,仿佛什么都没有发生过。

安购网华南物流中心非但没因“双十一”结束而冷清,反而更忙了。巨大的仓储区内,灯光通明,机器的轰鸣声与人们的交谈声交织在一起,形成了一首独特的交响曲。仓储区分成了几个鲜明的区域,每个区域都像是精心布置的战场,各自承担着不同的使命。

爆品自营区,一整片高位货架矗立在那里,上面挂着“预售爆品备货区”的牌子,显得格外醒目。系统根据“双十一”数据和日常预测,正滚动储备着重点商品。货架上的商品琳琅满目,包装精美,让人一眼就能感受到节日的余温。老赵背着手,缓缓踱步到这个区域,他的眼神中透露出一种满足和自豪。他轻轻抚摸着货架上的商品,仿佛在触摸着成功的果实。“这些可都是我们的宝贝啊。”他喃喃自语,嘴角不自觉地上扬。

“百星”商家仓中仓,给林氏、星尘等大“百星”商户划出了独立管理区域,每个区域都配着专属仓管员。星尘的叶薇亲自来签收一批新到的面料,她穿着时尚的职业装,脸上洋溢着自信的笑容。她一边核对清单,一边对老赵笑道:“在自己‘地盘’清点,舒坦!老赵,你们这服务真是越来越周到了。”老赵闻言,脸上露出了得意的神色,他拍了拍胸脯,保证道:“叶总放心,我们一定给您安排得妥妥当当的。”

中小件智能分拣区扩容后,新上的几台半自动扫码分拣机正嗡嗡作响,它们像不知疲倦的战士,一刻不停地工作着。分拣机的效率比人工高出一大截,让原本繁忙的分拣工作变得井然有序。工作人员们穿梭在机器之间,熟练地操作着,他们的脸上写满了专注和认真。

“柔性周转区”,则是一大片没装货架的平地,这里方便处理“天链伙伴”中小商家那些尺寸不一、季节性强的小批量货。货物堆得高高的,像一座座小山丘,等待着被运往各个角落。老赵背着手溜达到这里,他的眼神中透露出一种睿智和深邃。他指着那些预留的空货架,对调度组长说道:“看见没?‘双十一’爆仓的教训,是金子!现在才知道该给谁挪地方,该把货提前备哪儿!”他的语气中充满了自信和果断。

这时,一个小插曲发生了。一个年轻的仓管员不小心撞到了货架,上面的商品差点掉下来。老赵眼疾手快,一个箭步冲过去,稳稳地接住了商品。他拍了拍年轻仓管员的肩膀,语重心长地说道:“小伙子,做事要稳当点,这可是我们的宝贝啊。”年轻仓管员满脸通红,连连点头,表示以后一定会小心。

老赵继续对调度组长交代道:“‘天链伙伴’商家的分级动态评估要常态!服务质量好、销量稳的,给专属位!服务差的,位置挪远点!咱这仓里,也要讲效率!”他的眼神中透露出一种不容置疑的威严。

物流中心的繁忙,不再是救火时的兵荒马乱,而是透着股深耕细作、合理调配的从容底气。一车车货物有序进出,如同血液在帝国的脉管里稳健流淌。空气中弥漫着淡淡的油墨味和纸箱的清新气息,让人感受到一种蓬勃的生机和活力。工作人员们的脸上都洋溢着满足和自豪的笑容,他们用自己的双手和智慧,共同创造着这个物流中心的辉煌。

王建国的行程表排得密不透风。

在新竹,他与台积电李仁杰确认最终回复:40nm Fi工艺关键缺陷(栅极漏电)改进方案确定,新工艺模块导入需6-8个月。B单元流片需等。

在上海张江,他走进了联电(UMC)的技术服务中心。联合工作室内,安然硅谷团队、联电工程师正围着几台安装安芯简版设计软件的电脑,激烈讨论着55nm工艺制程下的设计规则调整和功耗优化策略。

“王总!”联电的资深项目经理迎上来,“我们针对55nm节点特点优化的设计规则手册己经同步给安芯团队了。我们这边工艺工程师也会全程配合,保证流片效率!”相比台积电的居高临下,联电的姿态更加务实积极。

王建国看着墙上标注着“安然-联电55nm工艺设计规则对照表” 的大屏幕,清晰地标示着与40nm Fi设计的差异点和调整方向。

“时间呢?”

“最快春节后第一周可以排上MPW(多项目晶圆)!3-4个月见工程样片!”项目经理回答。

王建国心里盘算着:6-8个月的空窗期太长了。安芯项目需要一块“敲门砖”来维持团队士气和技术方向。这块基于成熟55nm工艺的简化版芯片(内部代号“基石”),虽然性能落后一代,但胜在可快速流片验证、稳定可靠, 能先植入安然智能家电试水。等台积电工艺成熟了,再推Fi的明星产品。

两条腿走路,一条迈向未来的高性能,一条踩在当下的稳定实用。芯片的长征,从仰望星空,落到了坚实的土地上。

林安然轻轻翻开陈国华送来的那本厚重的“启明芯光”基金年报初稿,指尖触碰到纸张的刹那,能清晰感受到那细腻的纹理,仿佛每一页都承载着沉甸甸的故事。她的眉头微微蹙起,眼神中透露出一丝专注与期待,缓缓翻动着书页,报告里并没有那些夸大其词的投资回报预期,取而代之的是详实而深刻的内容。

在“华芯微投资追踪”部分,她看到详细记录了资金是如何一步步支持华芯微攻克稳定性难题的。那些密密麻麻的数据和图表,像是无声的见证者,诉说着每一次技术突破背后的艰辛。当她读到华芯微最终拿到美的量产订单时,嘴角不自觉地上扬,眼中闪过一丝欣慰,仿佛看到了那些日夜奋战的科研人员脸上洋溢的笑容。

接着,她的目光落在“材料项目破冰”上。报告里详细阐述了对两家国产高纯电子特气及抛光垫初创企业的投资完成情况。她仿佛能看到那些实验室里忙碌的身影,闻到空气中弥漫的淡淡化学药剂味道,触摸到那些精密仪器冰冷的表面。她深知,这些投资对于供应链安全的战略意义,就像是在一片荒芜的土地上播下了希望的种子。

“人才池构建”一栏里,列出了通过基金吸引回流的中生代技术骨干名单。林安然的手指轻轻划过那些名字,仿佛能感受到他们身上散发出来的专业与热情。她想象着这些人才在未来的项目中大展身手,为公司的发展注入新的活力。

当看到“未来规划”中“深蹲”三年,不追风口,持续深耕设计、材料、国产替代时,她的眼神变得更加坚定。她仿佛看到了公司在未来的道路上,一步一个脚印,稳扎稳打地前行。

报告末尾,附上李德磊博士的一段手写体批注:“投硬科技,如农人深犁。非为朝夕之利,但求厚土生根。根深,则未来之巨木可期。”林安然看着这段批注,心中涌起一股敬意。她仿佛能看到李德磊博士写下这段话时,那专注而认真的神情,闻到墨水的淡淡香气,触摸到纸张上那有力的笔迹。

林安然轻轻放下报告,缓缓走到窗前。雪后的北京城,一片肃穆而洁净。洁白的雪花覆盖在街道、树木和屋顶上,像是给这座城市披上了一层银装。阳光透过云层洒下来,照射在雪地上,反射出耀眼的光芒。她深吸一口气,空气中弥漫着清新的雪后气息,让她感到心旷神怡。

她望着窗外,心中思绪万千。曾经,帝国的高速扩张仿佛是一场喧嚣的梦境,如今己成为过往。而深耕的时刻,己经悄然到来。她仿佛能看到沃土之下,那些看不见的根系正奋力向更深处扎去。那里有挑战,有坚韧,更有孕育下一次繁盛的秘密。

就在这时,她的手机突然震动了一下,是一条来自陈国华的消息:“安然,报告看了吗?有什么想法?”她微微一愣,随即嘴角上扬,露出一抹淡淡的微笑。她快速回复道:“看了,很有感触。我们一起努力,让启明芯光在这片沃土上茁壮成长。”发完消息,她再次望向窗外,眼神中充满了坚定与希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