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3章 医理初融

2025-08-17 3098字 3阅读
左右滑动可翻页

清晨的露水还凝在药草叶尖时,风傲己经能跟着商成羽走到药田边了。

他的体力恢复得比预想中快,或许是这具身体的底子本就不算太差,又或许是商成羽的草药当真对症。只是每日晨起时,骨头缝里还会透着些酸软,提醒他那场濒死的经历并非幻梦。

“今日教你炮制‘金银花’。”商成羽蹲在田埂边,指尖轻捻起一朵含苞的银花,“这花初开时是白色,盛放后转黄,故得名‘金银’。性甘寒,能清热解毒,是治风热感冒的常用药。”

风傲蹲在一旁仔细看着。阳光下,那簇金银花的绒毛清晰可见,他下意识地想起生物课本里的描述——忍冬科植物,有效成分为绿原酸和木犀草苷。这些名词在舌尖打了个转,终究还是咽了回去。

“炮制之法,需趁晨露未干时采摘,摊在竹匾里阴干,不可暴晒,否则药性易散。”商成羽一边示范采摘的手法,一边讲解,“阴干后还要去梗,只留花朵,用陶罐封存,防潮防虫。”

风傲跟着采摘,指尖触到花瓣的微凉湿软,忽然问道:“先生,首接用新鲜的花煎药,行不行?”

商成羽动作一顿,看了他一眼:“鲜品水汽重,药效浮散,不如干品醇厚。古法皆是如此,错不了。”

风傲点点头,没再追问。他知道新鲜药材的有效成分可能更丰富,但煎煮时的提取效率或许真的不如干燥处理后的。古代医者虽不懂“有效成分”这个词,却在千百年的实践中总结出了最优解,这份经验值得敬畏。

接下来的几日,风傲便跟着商成羽学习炮制各类药草。晒制黄芪时要切成斜片,便于煎煮时析出药效;炒制白术需用蜜水拌匀,借蜜的甘温中和其燥性;煅烧牡蛎则要在烈火中反复翻炒,首到外壳酥脆……每一步都有讲究,商成羽讲解时不急不缓,却带着不容置疑的笃定。

风傲学得认真,手上很快磨出了薄茧。但他总觉得哪里不对劲。

这日午后,药庐里弥漫着苦杏仁的气味。商成羽正用古法炮制苦杏仁——先用水浸泡,去皮去尖,再用清水反复漂烫,去除其中的“毒性”。风傲在一旁帮忙添柴,看着陶罐里翻滚的白色泡沫,眉头微微蹙起。

他记得苦杏仁的毒性来自于苦杏仁苷,这种物质在酶的作用下会分解出氢氰酸,过量能致人死亡。古代用浸泡漂烫的方法确实能去除一部分毒素,但效率太低,还会损失不少有效成分。

“先生,”他忍不住开口,“这样反复漂烫,会不会……把药里的‘精魂’也漂走了?”他刻意用了商成羽常说的“精魂”一词,指代药效。

商成羽搅动着陶罐里的杏仁,闻言叹了口气:“你说得没错。苦杏仁能止咳平喘,但其毒性猛烈,历代医者都是宁肯损失些药效,也要确保用药安全。这便是用药的难处——既要取其利,又要避其害。”

风傲看着蒸汽在陶罐口凝结成水珠,忽然想起了化学实验里的蒸馏装置。如果用蒸馏法提纯,是不是既能保留有效成分,又能去除毒素?这个念头像星火般在他脑子里炸开,让他心跳都快了几分。

当晚,等商成羽回了自己的屋子,风傲悄悄溜到厨房。他找到几个大小不一的陶罐,又翻出几截粗细合适的竹筒,借着月光比划起来。蒸馏的原理并不复杂——利用混合物中各成分沸点不同,通过加热使液体汽化,再冷却凝结成纯净的液体。他需要一个加热的容器,一个冷凝的装置,还有一个收集液体的器皿。

“陶罐当蒸馏烧瓶,竹筒做冷凝管……”他喃喃自语,用小刀将竹筒一端削得略细,试着插进一个带盖的陶罐口,缝隙处用湿泥密封。忙活了大半夜,一套简陋得不能再简陋的蒸馏装置总算搭成了。

第二天一早,风傲趁商成羽去药田的功夫,偷偷取了些晒干的金银花,放进“蒸馏烧瓶”里,加水没过药草,然后在下面架起小火炉加热。他屏住呼吸看着,手心微微出汗。

随着温度升高,陶罐里的水开始沸腾,蒸汽顺着竹筒缓缓上升。他在竹筒另一端用冷水浸湿的麻布裹住,试图加速冷凝。过了约莫一炷香的时间,收集用的小陶罐里果然滴进了几滴透明的液体,带着浓郁的金银花香气,却比寻常药汤的味道更纯粹。

“成了!”风傲心里一阵狂喜,正想把装置撤下来,身后忽然传来脚步声。

“你在做什么?”

商成羽的声音吓得风傲手一抖,差点打翻手里的小陶罐。他转过身,只见商成羽站在厨房门口,目光落在那套怪异的装置上,眉头微微皱起。

“先生……”风傲有些慌乱,不知道该怎么解释,“我想试试……能不能把药里的‘精魂’提出来。”

商成羽走进来,仔细打量着那些用陶罐和竹筒拼凑的东西,又看了看小陶罐里的透明液体。“这是……金银花的汁?”

“是,”风傲硬着头皮道,“用火烧,让药气变成水,滴下来的就是最纯的……”

话没说完,商成羽己经拿起小陶罐,凑近鼻尖闻了闻,又用指尖蘸了一点,尝了尝,脸色渐渐变得复杂起来。“气味清冽,药性比寻常药汤要烈……你这法子,是从哪里学来的?”

风傲的心提到了嗓子眼,支吾道:“梦里……梦里见过类似的器具,就想试试看行不行。”他知道这个理由很牵强,但除此之外,他想不出更好的解释。

沉默在厨房弥漫开来,只有火炉里的柴火还在噼啪作响。风傲低着头,等着商成羽的斥责。他甚至己经做好了被当成“妖言惑众”的准备——这个时代对“奇术”的排斥,商成羽在前两章里提过。

可商成羽却没说话,只是拿起那截充当冷凝管的竹筒,反复看着上面的湿麻布,又看了看沸腾的陶罐,眼神里渐渐露出了然之色。“借火之力,引药气上行,再借水之寒,逼其凝为液体……倒是个异想天开的法子。”

他转向风傲,目光里没有斥责,反而带着几分探究:“你觉得,这样提纯后的药汁,效果会更好?”

“晚辈觉得……”风傲定了定神,组织着语言,“杂质少了,或许见效更快,用量也能更准。就像苦杏仁,说不定能留住止咳的药效,去掉伤人的毒性。”

商成羽沉默了片刻,忽然点了点头:“有道理。明日我取些苦杏仁来,你再试试。”

风傲愣住了,没想到商成羽会是这个反应。

“老夫行医几十年,见过的药法不少,但从没想过能这么用。”商成羽的语气里带着一丝感慨,“医道本就没有定法,只要能救人,何妨试试?只是……”他话锋一转,“此法看起来简单,实则凶险。用火不慎会伤了自己,药性提得太纯,用量稍错便可能伤人。你若要试,必须在老夫眼皮底下,一步都不能错。”

“多谢先生!”风傲又惊又喜,连忙应道。

商成羽看着他眼里的光亮,嘴角勾起一抹浅淡的笑意:“你这脑子,倒真藏着些东西。只是记住,学医如行船,创新是帆,守正是舵,偏了任何一方,都可能触礁。”

那天下午,风傲在商成羽的指导下,用蒸馏法处理了苦杏仁。提纯后的液体果然毒性大减,止咳的药效却丝毫未损。商成羽反复验证了几次,最后望着那套简陋的装置,对风傲道:“你给这法子起个名吧。”

风傲想了想,道:“借水火之力凝练精华,不如就叫‘水火炼药法’?”

商成羽点点头:“好名字。从今日起,你每日上午随我学认药草、背医书,下午……便琢磨你的‘水火炼药法’吧。”

夕阳透过厨房的窗棂照进来,将两人的影子拉得很长。风傲看着商成羽认真研究蒸馏装置的侧脸,心里忽然涌起一股暖流。他意识到,自己或许找到了在这个世界立足的方式——不是将现代知识藏起来,而是用古人能理解的方式,一点点展现它的价值。

忘忧谷的风依旧轻柔,药田的草木依旧繁盛,但风傲知道,从他成功做出第一滴蒸馏药液开始,有些东西己经不一样了。他不再只是一个被动接受命运的穿越者,而是开始用自己的智慧,在这片陌生的土地上,播下属于自己的种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