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2章 月圆夜的回响

2025-08-18 2030字 3阅读
左右滑动可翻页

十年光阴,足以让青牛村的炊烟染上不同的味道。

赵铁柱己经长成了壮实的青年,接过了老木匠的斧头,成了村里新的木匠。他手艺不算顶尖,却总在木料上留一道浅浅的刻痕——那是林渊教他画的时间印记,歪歪扭扭,却带着股执拗的认真。

苏婉儿没有回太虚阁。她在村口盖了间小屋,平日里教孩子们识文断字,偶尔会对着老槐树坐一整天。她的灵力早己不如从前,指尖的青芒淡得像晨雾,可村里没人敢不敬她——当年是她带着大家躲过那场诡异的黑雾,也是她守着空荡荡的青牛村,等那些逃难的村民回来。

这年中秋,月色格外清亮。

赵铁柱提着两壶新酿的米酒,敲响了苏婉儿的门。“苏姑娘,喝杯酒吧。”他挠了挠头,“今天……老槐树那边好像有点不一样。”

苏婉儿打开门,眼里带着些许红丝。这些年的月圆夜,她都会去槐树下站一站,今年尤其心绪不宁。“走吧。”

两人并肩走在石板路上,月光把影子拉得很长。老槐树枝繁叶茂,比十年前粗壮了不少,树干上那道陈旧的刀痕早己被新的树皮覆盖,只有凑近了,才能在月色里看到一点浅浅的凹陷。

“你听。”苏婉儿突然停下脚步。

赵铁柱屏住呼吸,果然听到一阵极轻的声响,像是有人在低声说话,又像是风沙拂过沙漏。声音从槐树深处传来,断断续续,却异常熟悉。

“是……先生的声音?”赵铁柱的声音有些发颤。

苏婉儿没有说话,只是走到槐树下,伸出手轻轻贴在树干上。就在掌心触碰到树皮的瞬间,她感觉一股微弱的暖流顺着指尖涌来,像极了当年时砂碎片散发的温度。

眼前的景象突然晃动起来。

月色下的槐树渐渐变得透明,露出里面层层叠叠的光影——有林渊在时之墟里挣脱修士钳制的身影,有他在时间裂隙中按下归位按钮的侧脸,还有他在井底举起三块碎片时,眼中闪烁的金光。

“时间从不会被掌控……”

熟悉的声音在耳边响起,这次不再模糊,清晰得仿佛林渊就站在身后。苏婉儿猛地回头,月光下空无一人,只有风吹过树叶的沙沙声。

“他说过,时间会记得。”苏婉儿的声音带着哽咽,却笑着擦了擦眼泪,“他没骗我们。”

赵铁柱看着那些渐渐消散的光影,突然想起什么,转身往家跑:“苏姑娘,你等我一下!”

片刻后,他抱着一个陈旧的木盒跑回来,盒子上了锁,锁扣己经生锈。“这是当年先生留在我家的,他说要是哪天想他了,就打开看看。”他笨手笨脚地撬开锁,里面没有金银,只有一叠泛黄的纸,上面是林渊的字迹。

最上面的那张,画着三个小人——一个举着青芒,一个扛着木棍,一个捧着沙漏,旁边写着:“青牛村三人组,永不散。”

下面是几页零碎的笔记,记着时砂碎片的特性,记着时间裂隙的规律,最后一页却没写这些,只画了棵歪歪扭扭的槐树,树下写着一行字:“若有天我不在了,让碎片的力量融进槐树吧。它扎根在这里,能守住时间的印记,也能……陪着你们。”

“先生早就想到了。”赵铁柱的眼泪掉在纸上,晕开了墨迹,“他把最后一点力量留在了槐树上。”

苏婉儿抚摸着那些字迹,突然感觉到掌心的暖流变得强烈起来。她抬头看向槐树,只见树影里,一道模糊的青芒与一道微弱的金光交织在一起,像极了她和林渊当年并肩作战的模样。

“他一首都在。”苏婉儿轻声说。

就在这时,村里传来一阵孩童的惊呼。两人往村口望去,只见几个孩子正围着槐树根转圈,指着地上的光斑笑闹——那些被树叶切割的月光,竟在地上拼出了沙漏的形状,沙子缓缓流淌,像在诉说着什么。

“是时砂!”一个孩子喊道,“苏先生讲过的时砂!”

苏婉儿和赵铁柱相视而笑,眼里都有了泪光。

夜色渐深,孩子们被大人叫回了家,槐树下又恢复了宁静。苏婉儿将那叠笔记小心地收进木盒,对赵铁柱说:“明天开始,我教你修炼吧。”

“我?”赵铁柱愣了一下,“我资质太差了……”

“林渊说过,能守护时间的,从来不是天赋,是心。”苏婉儿看着槐树,“青牛村需要有人记得这些,也需要有人守住这份安宁。”

赵铁柱重重点头,握紧了手里的斧头。月光下,他仿佛看到林渊站在槐树枝桠上,正对着他们微笑。

此后每年中秋,青牛村的老槐树下都会聚集不少人。孩子们听苏婉儿讲时砂的故事,听赵铁柱说林渊的往事,大人们则会往树底下埋一坛酒,说是给“守时间的人”留着。

没人知道林渊是否真的化作了槐树的一部分,就像没人能说清时间到底是什么模样。但青牛村的人都相信,只要老槐树还在,只要他们还记得那些故事,那个举着时砂碎片守护村庄的年轻人,就永远不会真正离开。

又一个月圆夜,苏婉儿和赵铁柱坐在槐树下,打开了当年埋下的酒。酒液入喉,带着岁月的醇厚。

“你听。”赵铁柱突然说。

苏婉儿侧耳细听,风声里,似乎真的有个熟悉的声音在说:

“看,时间记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