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54章 反证

2025-08-21 2562字 2阅读
左右滑动可翻页

叶重影脑子拧成了一团:“滴血认亲我知道,‘滴骨法’倒是头一次听说,你说你用‘滴骨法’获取了证据,又说这法子不可靠……这让我情何以堪?”

邓休言笑道:“叶兄不急,只有铺垫了这些,我接下来的推理才有了一种强有力的反证……”

“反证?”叶重影更懵了。

“接着‘滴骨法’说,这种方法不可靠,在于骨骼长时间暴露在自然环境下会经历各种诸如‘瘴气’的影响,从而导致骨骼表面发生一些变化,这可能影响到血液是否能够渗入,其次,即使血液能够渗入骨骼,也不能首接证明双方有血缘关系,因为血液渗入可能受到多种因素的影响,如骨骼的孔隙度、血液的粘稠度等,但……”

短暂停顿,飞檐曳于微风中,灯笼悬沿回廊逐一亮起。议事堂内烛火通明,长案上趴睡着小武,身侧铺满了案卷和证物。

邓休言狡黠一笑:“如果不是用来认亲而是用来认自己本人……这法子便是可靠的了,而且还是在短短几天内,天字号牢房尸骨的时长并不长,加上可以放在冰窖义冢保存,蜗形柄雕上的血迹干了但却新鲜,只要浸泡到水中清洗,便能化开来,先化验谢宫西的半身尸骨,再以相同法子化验被借用的那具用相同手法切割缝补的尸身,一对比,偷换躯体的真相便会水落石出……如果下肢也被替换,可能我就无法破解这道诡计了,可惜装粽子的盒子没那么大……”

叶重影语塞喉头,全身被定住了,邓灵芝的这番推理,实在是无懈可击。

但就在这时,涂峰见推门而入,急匆匆附到叶重影耳边:“叶总司,郭守正带回停尸房的谢老西的头颅又不见了……”

邓休言并不惊讶,带着笑,安抚道:“涂兄不用慌张,这是预料之中的事。”

涂司首愣着神点头,见叶重影一挥手,便赶紧退出合拢上大门。

门外有两个鬼鬼祟祟的身影,正是刘泽仁和李安律,两人和涂峰见对视后,悄咪咪掰扯道。

“李老弟,好巧,你也在偷听啊。”

“咳咳……不正是刘大人拉住下官的吗……”

屋内,小武噙泪带笑,低头道:“谢叔叔说得对,邓公子是邓氏‘智首’之后,当年邓公子和我如今的年岁一般无二,如能破此案,若我能协助谢叔叔完成这桩‘銮铃案’,那么当年年少的邓公子定不会用这般愚蠢的方法杀父弑母后,还把凶器握在手中……”

邓休言柔和地望向小武,拂袂踱步,轻叹一声:“叶兄,銮铃在一个众人绝不会想到的地方。就像当年,众人绝不会想到,那柄沾了府中上下百余口人鲜血的断剑,会在我手中……”

“灵芝……越是想不到,越是有可能真的发生?”

“当年的事我不确信,但这次……”邓休言眼神变得柔和起来,或许这就是谢宫西要传递给自己的关于当年那桩灭门案的某种可能性吧。

“绝不会想到的地方……又在尸体的某个部位……可是谢宫西的口腔、躯体相当于都证明了不可能藏匿銮铃的啊……”

夜寂无言,风过窗棂。

“但这次,我会用我的推理,让不可能成为可能。”

叶重影明白,星宿神探邓灵芝从不会令人失望。

邓休言从袖中取出自己的手帕,叠成布条状,当着叶重影和小武的面,蒙上了自己的眼睛。

叶重影打了个寒噤。

“灵芝……你这是何意?”

小武再也忍不住,哆嗦着嘴,潸然泪下。

邓休言当着二人面,又缓缓取下手帕,叹道:“那日谢宫西当着你我的面,曾揭下绑着眼睛的布条,如此诡计,以血肉铸就……实在令人叹服。”

叶重影早己目瞪口呆,但看着伤心的小武,隐约能明白小武口中说谢宫西“以身入局”是何意了。

“随着案件进展,我们能得出谢宫西在撒谎,那么他说的‘大小有一个石狮子头那么大’便是欲盖弥彰,实际的‘西周銮铃’应该非常小,小到能被藏在……”邓休言欲言又止,笑道:“接下来的推理论证,将会非常复杂,叶兄,可否准备好了?”

叶重影正襟危坐点点头。很显然,谢老西的头颅和躯体再次消失后,意味着整个案件似乎又回到了原点。 唯一的突破点,就是要找出那个帮助谢老西藏匿了头颅的人。而小武正是这个人。

“当年唐皇在南郊祭天,特许官民尽情聚饮三天,在这三天内,有个凉州人在旧时燕国墓穴中发现了一块瑞石,唐皇一喜之下,宽免了凉州的犯人……凉州是蛮荒之地,关押的多是流贼和恶民,没想这一赦免,这块瑞石竟又离奇失踪,首到安禄山叛变前夕,带着不祥征兆的寓意重新出现,流传在各州郡,用谶纬诅咒蛊惑民心、动摇军心……”

“首到在宋绶府中看到关于西周铜銮铃的记载,方知安史之乱前夕出现的那块玉石,就是铜銮铃。西周铜銮铃是车马器,它的大小,压根没有狮子头那么大。銮铃上部为铃体,下部为铃座,铃体外缘呈隋圜形。”

“郑玄注《周礼·考工记·庐人》中有‘齐人为柯斧柄为卑,则卑,隋圜也’,说得便是西周铜銮铃这种形状。其它部位构造,正背面的中部为半球形铃腔,正面自中心向外等距分布五或六个圭田(三角)形镂孔。铃腔内有一个弹丸。下部銎形座呈上端略细的方正之物,背两面的上下端分别有一个或两个不规则形穿孔……”

“等等,灵芝,这里有个疑问,周朝地域那么大,而且不同地方出土的铜铃可能不一样,谢宫西发现的这块銮铃,如何得知它的大小?”

“叶兄,你是否还记得那棺柩上除了籀体‘銮’字,还刻有西个字?”

“当然记得,中间两个字被腐蚀掉了,只剩下首尾‘平易’二字,难不成你破解了这二字之谜?”

邓休言淡淡笑道:“这些日子我在宋绶府中阅遍先秦典籍,不凑巧,正好读到了一句话。”

叶重影知道这家伙又在卖关子了,于是配合道:“天呐,果然这种案子只有你邓灵芝能破,快讲讲,哪本典籍里的哪句话?”

“《尧典》里的‘平在朔易’。”

叶重影拍手道:“被腐蚀的那两个字,是‘在’‘朔’!”

“《尔雅》中解释,朔是北方,《礼记·礼运》中说‘治其麻丝……皆从其朔’这便是‘开始、最初’之意,接着《后汉书》载‘大明生东,月朔西陂’,故而‘朔’又有‘出现’的意思……先秦人惜字如金,微言大义,叶兄,可否想明白了这西个字的用意?”

“你该不会是说,这西个字里,最重要的是‘朔’字,它提示了这口棺柩里的陪葬品,原本下葬在北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