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气转冷的时候,长途路多个地区都不好行车,车主也愿意让司机多休息一段时间,父亲带回来一竹筐香蕉、一箱橙子,按照拜年的顺序依次给亲戚家里送完后,母亲拿出一些给对门门口聚集聊天的叔伯和婶婶们。剩下的存起来过年拜年可以当年礼用,也没忘记拿出几个让赵翼和小妹解馋。
没过三天,祖母就在门口将门槛踢的哐哐响,如果门开了,就坐在房间椅子上说教“要去地里干活,农民谁不用心在地里投入,忙碌了半年、你不愿意动弹,让你媳妇继续去跟着梅梅妈去做工去”如果里边没人开门,就在门口叫嚷“几点了还不起,到啥时候的睡呢”哐哐哐又是几声,悻悻然回后巷去了。对此,父亲从不言语,除了和战友、走的近的几位叔伯喝酒的时候谈笑风生滔滔不绝,其余时间几乎很少说些什么。
赵翼开心的是父亲在家的时候,不论什么时候回到家,母亲都在家里,或是做饭洗衣、或是洒扫庭院,却也不用披星戴月的去做零活;让赵翼惊叹不己的是,父亲有好多绝活:晚间在家看电视的时候,父亲在炕前坐在马扎上,抬起脚尖,三五分钟一只手掌大的老鼠探头探脑的跑过来,一瞬间只见父亲脚尖一跺,这老鼠就没了动静。
有天放学回家,方桌上盛了一碗肉汤,母亲说那是鸽子肉,父亲头天摸黑上屋檐用麻袋罩住的,从那以后,院子里再没响起过鸽子的咕咕声。
中间房子放的有父亲从部队带回来的一个木箱,赵翼偷偷翻开过,里面有一个手枪套,还有七八颗连做一排的子弹,一本红色笔记本夹着几张印有大卡车的一角钱,还有十几盒磁带;洁哥买了复读机后拿着磁带找他播放过,印象最深的就是师胜杰的相声“小鞋匠的奇遇”、亚东的歌曲向往神鹰、(帕瓦罗锅)潘长江小品我的太阳。
第二学期五一节后学校在中午加了午睡,开始是各自回家午休后再返校,因为前后吴的学生往返就需要半小时,学校就安排统一在学校睡。两两一组:桌子上一个、凳子上一个,不时能听到从凳子上掉下来的哎呦声和睡桌子上的同学的哄然大笑。
夏忙时会有一周的忙假,给忙碌的家庭更多时间抢收成熟的麦子,而学生们也有了一张特殊的任务,拾麦穗、也叫勤工俭学,每个人收假的时候要把自己在收割完的麦地里拾得的麦穗请家长脱粒装在口袋带到学校交给老师做老师的口粮。学校会分班级依次称重记录并付给学生三角五角钱不等;三三两两结伴拾麦穗的时光总是充满欢乐,也不可避免有人会用剪刀首接在尚未收割的地头剪麦穗,并顺手在瓜田果园里摘取瓜果祛暑解馋。
也有老实学生连日来收获不多首接在自家粮仓用碗舀上几碗带到学校去完成任务。
多年来学校老师经费、人力诸多原因造成一首没有教职工食堂,加在附近的会自己家吃饭,稍远一些和从学校分配来的年轻老师就很难适应了。
校长和大队部领导、各村干部商讨后决定按学生人头算,每个在校学生家庭轮流管老师两天饭,家里吃什么、老师就跟着吃什么;如果家里有不同年级的两名学生,那就连管西天;学校让财务大吴老师定期结算给管饭家庭支付每名教师每顿饭一角二分钱,学校教师分两组,一组在铁张和赵翼他们村轮转,一组在前后吴两村轮转。小学六年,赵翼家管了老师六天饭,第一次是赵翼三年级上半年,第二次是六年级、小妹也上一年级了,之后经济条件好了,校园旁边开了家饭馆,教职工就都在饭馆吃了。
记得轮到赵翼家管饭的那两天,班主任破例允许赵翼不用排队跟随班级队伍回家,用最快的速度跑回家冲进灶房“妈、妈,饭熟了没有?我老师一会就来了”母亲回头一笑,熟了、你再去芳婶家借几个小凳子,就可以去村口迎老师了;“好嘞、妈我去了啊”好,去吧,你跑慢点,别摔着!
在饭桌前放好凳子,开开心心的跑到村口看,只见六七位老师说着话就到养路队门口了,“罗老师、我家在这边”,看到罗老师点头示意,赵翼转过头跑到家门前站的笔挺的等着。
在老师到门口的时候,大声叫到“妈、我老师来了”,在老师对赵翼的一片夸赞中母亲请老师们一一落座,也带着赵翼到灶房吃饭。一个馒头吃完后,母亲说:你去前边再送一盘热馒头,顺便看哪位老师快吃完了就问问“老师、我帮您再盛一碗?”
一盘炒鸡蛋、大碗炒土豆丝、一碟炒虎皮豆腐、凉拌黄瓜、再加一碟油泼辣子,凉拌胡萝卜丝和白菜丝和白萝卜丝,大碗红豆大米粥。在母亲与老师们相互寒暄中送老师出门后,吞掉口水,两眼放光的跑回上房,坐在桌前吃起盘中所剩无几的美食。
不一会,母亲进来说,下午吃面条,明天咱们上午摊煎饼、下午吃饺子,行不?
是啊,多年后,母亲最擅长的还是那些省时简单的家常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