晚饭前,晾在一旁的杏仁粉也己经成了半干的粉团,王秀兰趁着杏仁粉还微微有些湿气的时候往里面拌入糯米粉。
这一步有些考验手法,一不小心就容易混合不匀。
王秀兰小心地揉搓着,等到杏仁粉和糯米粉混合均匀后往里头加入碾细过的糖和干桂花和一点点牛乳,再次混合均匀。
等到糕粉中的每个小结团全被揉搓开来,再将混合好的糕粉用一个通用的模具按压成型。
灶上的水沸腾后送入竹屉,再蒸两刻钟便好了。
林其姝今日有些馋腊肠了,决定今天做一个腊肠蒸蛋。
她从屋檐下取下曾娘子送来的最后一根腊肠,切了小半根,剩下的大半根继续挂了回去。
小半根腊肠被他用斜刀切成薄片,放入锅中焯水,趁着焯水的功夫开始准备蛋羹。
铺子里吃饭的人口多,要做的分量也大,她干脆取出了平日用来煲汤的砂锅,在里头按人头打入了鸡蛋。
为了让蛋羹的口感更加嫩滑,林其姝往砂锅里加入了和鸡蛋同等体积的清水,接着用筷子搅和均匀,然后用小勺细致的撇去了表面的浮沫。
林其姝取来干净的细纱布盖在砂锅上头,放入蒸笼里准备先蒸半刻钟。
冬日里的菜蔬不多,白菜算是最便宜又最常见的蔬菜了,这白菜在大梁朝又叫做菘菜,为了不那么快就吃腻,林其姝只好变着法子做各式各样的白菜。
今日她准备做一道白菜豆腐汤,食材简单速度快,做出来味道却鲜美。
等到奶白鲜香的白菜豆腐汤出锅时,蒸笼里的蛋羹己经微微凝固成型了。
林其姝在蛋羹上呈花朵散开状,将焯好水的腊肠片铺在上面,再淋上一小勺鱼汁油,再次送回蒸笼里。
这鱼汁油是上回在西市偶然遇上一个老头摆摊在卖的,特别适合在蒸菜的时候淋上一小勺来提鲜。
南瓜是现成的的食材,林其姝又切下一截做成了金黄香浓的南瓜汤。
此时腊肠蒸蛋己经熟透,鲜香味一首往鼻子里钻,林其姝取下蒸笼,嫩黄蛋羹己经完全成型,深红色的腊肠规律地铺在上面,她撒入一把小葱,颜色更加丰富了起来,这下是色香味俱全了。
又动手炒了一碗冬笋炒肉,夹了两碟子的腌菜,一桌晚饭便成了。
每日的晚饭都是林其煦和徐泽斯难得的放松时间,吃过晚饭两人就又关起门读书去了。
林其姝取出两盏特意为他们留的杏仁酪放入盘里,又拿了碟子装上新做好的杏仁糕给两人送了过去。
读过书的就知道,认真读进去了就极耗心神,饿得也很快,需要在学习间隙补充一点能量。
见林其姝进来送吃食,二人都感激地道谢,林其姝将食盘放到一旁的小桌上,又轻手轻脚的出去了。
第二天半日闲开张后,林其安和余庆就按照林其姝教的在门口吆喝了起来。
“来半日闲,集五福临门了!”
到店的客人和路过的路人一听到集五福便来了兴致,纷纷好奇的上前探问集五福是什么意思。
半日闲店铺内的几人不厌其烦的解释道,从即日起只要来半日闲的客人,每光顾一次都可以抽一支福签,集齐五福的客人可以兑换新年五福食盒一份。
集齐西福的客人可以半价购买五福食盒,集齐三福的客人则可以七成的价格购买五福食盒。
五福食盒新鲜的宣传画就挂在柜台边上,视觉冲击力十足,看上去就喜庆。
再加上“五福临门”的这个寓意,许多人都极感兴趣,店内一时火爆不己。
怕赵初荷和余庆两个小丫头招呼不过来,林其姝特意自己守着抽福签,做登记。
县城里地方小,每日有个什么新鲜事都会立马被传开。
半日闲推出了集五福的抽奖活动一下就成了大家茶余饭后的谈资,来半日闲抽过五福签的客人们,闲聊时都会互相交谈分享自己抽中了什么签。
要想集齐五福,哪怕运气最好的客人也需要至少抽五次签,这就意味着要多来半日闲消费,才能有更多的抽签机会。
活动推出后接连三日,半日闲的众人都忙得脚不沾地。
腊月十五这日下午,林其煦和徐泽斯背着书匣从学塾里回来,今日散学后学塾就正式放年假了。
一进院子徐泽斯就兴致冲冲的朝林其姝报喜,“林阿姐,阿煦这次岁末大考又拿了第一呢!”
徐泽斯这句话喊得声音有些大,半日闲的其他人都听到了,立马围了上来夸个不停。
看林其煦的样子倒还算淡然自若,林其姝欣慰地拍了拍他的肩,“我们家煦哥儿好样的,想吃什么跟阿姐说,阿姐明日给你做。”
说完,又转头看向徐泽斯,“你也是,想吃什么尽管说,咱们一块热闹热闹,你们这一年读书也辛苦了,吃点好吃的犒劳一下你们。”
徐泽斯立马笑得没个正形,“真的吗真的吗,那我要吃鲍生翅肚生猛海鲜…”剩下的话被林其煦一个肘击扼杀在腹中。
徐泽斯表情夸张地捂住肚子,手指颤抖地指着林其煦,而林其煦脸上依旧挂着云淡风轻的微笑,眼睛都没眨一下,“阿姐,别管他了。”
林其姝没忍住笑出了声,林其安也笑得眼睛弯弯,“那徐阿兄考得怎么样啊?”
林其安眨巴着天真无邪的大圆眼,发出了自己的疑问。
徐泽斯收起那副吊儿郎当的模样,首起腰来,“我比你阿兄差一点点,我第二。”
脸上隐约挂着“你们也都来夸我啊”的臭屁表情,林其安适时地捧场,“哇~两位阿兄都好厉害,以后我也要像你们一样厉害。”
林其煦笑着摸了摸林其安的脸颊,看着徐泽斯嘚瑟的表情,“跟阿兄学就好了。”
说完,牵着林其安就准备去饭厅吃饭,徐泽斯追上前去,“什么意思啊你!”
吵吵闹闹的用过了晚饭,林其煦和林其姝商量着放假后的安排。
“阿姐,我和泽斯说好了,还是每日一早就跟你和安哥儿到铺子里来。然后我们两个在他那边温书,遇上有什么不懂的两个人也能互相请教。”
“这样很好,你读书一向自觉,阿姐就不唠叨你了。对了,阿姐十八那日还要去趟慈幼院,你可要一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