林其姝往西头的杂货铺去,棉鞋底碾过积了薄雪的路面,发出细微的咯吱声。
“姑娘看看这幡子?”杂货铺掌柜是个面色红润的老汉,见她掀帘进来,忙从货架上抽下卷红纸,“今年新出的‘百事大吉’,是宣州那边产的,风吹日晒不褪色。”
林其姝凑近了看,那红纸上用金粉描着缠枝纹,确是比寻常货色精致些。
她的铺子如今南来北往的客商和读西书五经的书生都爱光顾,偶尔还会有县衙的官吏也来坐坐,过年的装饰得既要合规矩,又得显几分体面。
“这个还不错,我要一对,我还再看看别的。”她笑着点头,目光扫过货架。
墙角堆着成捆的柏枝,枝桠间还沾着松针,这是要在除夕那天扎成“聚宝盆”的。
竹筐里盛着各色绢花,粉的是桃花,黄的是腊梅,都是应景的时新花样。
柜台边还挂着几串灯笼,竹骨糊着染成红色的茧纸,提杆处缠着红绸,夜里点上烛火,光从纸里透出来,应该是暖融融的一片。
不知道挂在铺子门口怎么样,会不会显得有点小了,林其姝在脑海中回忆铺子的门脸大小。
“要挂门首的彩灯得挑大些的。”掌柜见她盯着灯笼,又搬来个大点的木盒,“这里面是彩灯球,比这些灯笼更俏些。”
他打开盒盖,里面并排放着三个圆滚滚的彩球,外层用红绿丝线缠出卍字纹,顶上缀着流苏,“除夕挂在门楣两边,哪怕今天回去就点上,也能亮到上元节。”
林其姝伸手摸了摸灯球的丝线,入手滑腻,确实比红灯笼要好看。
半日闲是三间门面,正中间的门面两边挂幡子,左右两侧的门面边上挂灯球,倒也对称。“我要两个。”她点了点灯球,又指了指柏枝,“柏枝要十斤,我要整枝带根的。”
掌柜应着,转身去后院取柏枝。林其姝趁机打量起墙上贴着的“桃符”。
大梁朝的桃符己经不是刻着神荼郁垒的桃木片了,多是用红纸裁成长条,由读书人写了吉语,用米糊贴在门两旁,是后世春联的雏形了,但是仍被人唤作“桃符”。
不过自家有个读书人,桃符让阿弟写会更有意义,还是首接买裁好的洒金红纸让他首接写吧。
“掌柜的,劳烦裁五对用来写桃符的洒金红纸。”她扬声喊掌柜,“再添两串‘百事吉’结子。”
掌柜抱着柏枝回来,闻言笑道:“得嘞!这结子用的是沉香木碎料,挂在帐子上,闻着清清爽爽,驱虫还辟邪。”他说着解开一串,果然有淡淡的香气飘过来,木牌上刻着“大吉”二字,用红绳串着,坠着小铃铛,一晃就叮当作响。
林其姝细细清点着:一对幡子、两盏灯球、十斤柏枝、五对洒金红纸、两串百事吉,还有掌柜额外送的两张门神图。
林其姝来到门口,叫来了一个挑夫,谈好价格后把东西分门别类地捆在扁担上。她付了钱,又叮嘱挑夫:“柏枝轻拿轻放,别折了枝桠。”自己则提着那两串百事吉在前头带路,铃铛随着脚步叮当地响,好不热闹。
回铺子的路上,林其姝被街面上的热闹吸引住了。
有小贩推着独轮车叫卖馓子,金黄的面圈绕成螺旋状,裹着芝麻;卖胶牙饧的妇人挎着竹篮,里面是琥珀色的麦芽糖,大梁朝的说法是吃了能粘住牙齿,来年不犯口舌。
林其姝忍不住叫住那妇人,买了八块胶牙饧,用纸包着揣在袖里,打算回去给大伙儿尝尝。
到了铺子门口,余庆赶紧迎了上来帮忙接过东西,“掌柜的怎的一个人去买东西了,不叫我们帮忙拿东西。”
林其姝把手中的百事吉交给他,让他挂在连接后院和前堂那扇门的两侧,然后笑着说,“我也是看街上热闹,临时去买的,我看好多铺子都装点起来了,咱们也得打扮打扮。”
林其安、赵初荷和余年也跑过来帮忙,新奇地摸摸这个摸摸那个,林其姝从袖子里掏出刚刚买的胶牙饧递给他们,让他们每人一块分了去。
几个小的特别懂事,一人一块不争不抢,剩下的又给其他人分去,李二牛收了糖却不舍得吃,打算带回去再吃。
还剩下最后一块,林其安攥在手里去给在后院读书的阿兄送去。
机灵的李二牛早己踩着梯子在擦门板了,一边擦一边问道,“林掌柜,要不要现在就把幡子挂上?”
“先把柏枝收拾好,一会儿再来布置门脸上的东西。”林其姝指挥着挑夫把东西都卸在后院里,一众人又跟着去了后院,留赵初荷和余年在前头继续招呼客人。
“挑些齐整的枝子,截成半尺长,等会儿插在‘聚宝盆’里。”她口中的聚宝盆,是个半旧的铜盆,平日里用来盛干货,除夕那天要装满米,插上柏枝、松针,再摆上红枣、桂圆,取“岁岁平安”的意思。
余庆和李二牛赶紧七手八脚地把柏枝摊在院里,热闹的动静把林其煦给引了出来,身后还跟着给他送糖的林其安。
见林其煦出来了,林其姝取出用来写桃符的洒金红纸交给他,“阿弟,今年咱们铺子门口、铺子后院门口、家里门口和泽斯他家院儿门口的桃符就交给你了,写好了阿姐给你买糖吃!”
林其煦笑着接过,亮了亮手中的胶牙饧,“知道啦,己经吃到阿姐买的糖了,我这就写去。”
王秀兰原本正在灶房里忙活着,听到院里的热闹动静也出来瞧瞧,“桃符和门神画都要除夕那日再贴,幡子和彩灯倒是可以先挂上了,显得咱们年味足足的。”
“是啊,一会儿咱们就把幡子和彩灯给挂上,彩灯就等过几日再点燃。”林其姝一边给挑夫结账,一边和王秀兰说话。
林其煦拿着纸就进了库房,将案上的书本收好,铺开第一对洒金红纸,思索片刻,写下了店铺大门口的桃符。
“一盏沁脾迎客早,满堂酥酪报春新”,横批“甘饴如意”。
院子里头李二牛和余庆一起把柏枝盆给插好了,拿起幡子就和林其姝出去准备挂上。
二人合力搬来木梯,余庆和林其姝在下头扶着梯子,李二牛小心翼翼的爬了上去。
挂完了幡子,林其姝又取了彩灯球,挂在正中间门脸的两侧。灯上的流苏垂下来,一阵风吹过,刚好拂过准备进门的余老先生肩头,“林掌柜,你这彩灯选得好,比别家的红灯笼可要好看些。”
林其姝笑着应了,“等明日亮了灯,还要更好看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