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70章 李白:努力多写一倍的诗出来

2025-08-18 2420字 3阅读
左右滑动可翻页

赵玖懵,蔡京比他更懵。

为官者,尤其是常伴官家身边的文官,过目不忘、过耳不忘这些不都是最基本的要求吗?

就算不能做到长期的过目不忘,短时间内把听到、看到的一字不落的记下也必须得做到吧?

要不然,官家要下令拟旨传达某项命令。

这边话说完了,你却没完全记住,难不成要提着笔找官家‘再说一遍’?

那你这官也做到头了。

所以,但凡能考中进士的,哪个不是记忆过人,经义文章看两遍就能记住,瞬时记忆能做到短时间内过目不忘的?

没这本事,你也够不到殿试那一关啊!

天幕下,像赵玖这般穿越过来的‘古人’毕竟是少数。

于大多数读书人,尤其是考取了功名当了官的读书人而言,都觉得李太白有此表现实属应当应分。

莫说科举为官的基础要求就是至少能做到短时间内过目不忘。

就算不考功名,你一个读书人诗会文会总要参加吧?

参加诗会,某些大才子有感而发随口吟诗作赋一首,难不成你还要让人帮你把那诗赋默写下来?

或者别人吟完诗你立马要来笔墨纸砚现场‘开抄’带回家去观赏?

这样的也有,但基本上混不了几场文会就混不下去了。

真正文会中的常客,哪个不是现场记住文会上出现的精品诗词,回到家之后再默写下来?

优秀传世的唐诗宋词数以万计,大多都是靠着这样口口相传传开的。

否则,不会真以为课本上所学的每首诗都是靠着作者原稿自己传播的吧?

天幕上。

李易、李清照和李白这三位当事人也没觉得李白‘过目不忘’有什么值得称道的。

对他们来说这都属于基础配置。

等李白背完了一首《蜀道难》,李易手一翻,那本‘风华录’出现在手中。

翻开‘李清照’后面的空白页,提笔在上面写下了‘李白’二字。

书册瞬间飞出一道金光没入李白的眉心,空白的书页上也自动浮现出文字。

【令使:李白】

【品级:九品】

【时空节点:先天二年(公元713年)】

【功德:五钱】

【愿力:九亿七千西百六十五万......】

合上书,李易随手将一块令牌丢给了李白。

“好了,从现在起你就是我忘川境第二位令使了。

“具体的情况你应该也都了解过,不了解的地方就找李清照问问。”

作为‘追番’天幕成瘾的‘网瘾少年’,李白自然记得李清照刚刚‘入职’的时候李易给做的那番‘新手引导’。

如今作为第二名‘入职’的忘川令使,没有了这种新手福利他也理解。

毕竟,第一个前所未有,仙人亲自指引还说得过去。

第二个都有迹可循还有前辈可以请教了,还让仙人亲自指导......你这得是多大的脸?

接过李易丢来的令牌,李白规规矩矩的俯身拜谢。

起身后,又向李清照行了一礼,“白初来乍到,若有不当之处还请仙子指教。”

“青莲居士客气了,”李清照回了一礼,在李易的安排下领着李白去了【商店】。

目送着两人离开后,李易收回了若有所思的目光,在玄都观各处宫殿中转悠了了起来。

另一边,一个是名流千古的才女,一个是狂放不羁的诗仙,两人很快就熟悉了起来。

都跨越时空了,也没再讲什么前辈后辈。

尽管比李清照早了好几百年,但时年只有十二岁的李白还是嘴甜的一口一个‘姐姐’的叫了起来。

“不成想,就我那随手写下的几首诗,竟还能流传到千年之后的现代。”

李清照摇了摇头,“你可不是随手写下了几首诗,而是举世闻名的大诗人,是后世公认的诗仙。

“相比起来,我那所谓的‘千古第一才女’在你面前可就相行甚远了。

“就连我,自幼也是读过不少你留下的诗呢。”

“诗仙?举世闻名?后人很喜欢我写的那些诗吗?”

李白左手将右臂抱于胸前,右手捏着下巴思索道:“既如此,我可不能让后人失望。

“先给自己定下一个小目标,在这些流传到后世的诗篇之外,再多写出一倍这种质量的诗来满足一下后人的喜爱吧。”

天幕下......尤其是诸多现代平行时空的无数小学生、初中生、高中生:“???”

不是!等会!大傻春!你要干什么?

住手!快给我住手啊!!!

“咳咳~”听着李白这不经意就又将后世学子迫害了一番的‘宏远’,李清照忍不住笑了笑。

“多一倍啊,李白弟弟还真是好志向呢。”

天幕下无数时空的学子:“???”

不是,李大才女,你竟然是这样的李大才女?

面对李白要迫害我们的行为不阻止也就罢了,你竟然还鼓励他?

哦!不说还差点忘了,迫害我们的才子才女中,本身就有你一个是吧?

怎么茬?鼓励完李白,你自己是不是也准备多写几首给我们多留点‘惊喜’啊?

相比较天幕下那些小学生中学生的泪奔,正往【商店】走着的李白压根就没去考虑那些。

听到李清照的鼓励,他深以为然的点了点头。

“没来玄都观的时候我只留下了那些诗词,现在来了玄都观如果还只留下那些诗词,那这玄都观我不白来了吗?

“身处这大唐千年之后的后世,未来的我流传到后世的诗作都能找到。

“那些己经‘写过’的肯定是不能再写了,同样情景下,自然就只能创作一篇新诗出来。

“所以,只是多一倍的话,其实还是在原本未来中的我所需要的完成量。”

所谓加量不加价,便是这个道理。

就是吧......李清照觉得:这话一出,李白那个时空后世的学子们恐怕都要哭晕在厕所里了。

而实际上......又哪里只是李白所在时空的后世学子?

无数平行时空的无数小学生、中学生都差点要哭晕在厕所里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