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4章 高考完,应该是可以更进一步的吧

2025-08-24 2183字 1阅读
左右滑动可翻页

高考结束的第西天,穗初禾坐在飘窗上数了一下午的麻雀。晾衣绳上的校服还在滴水,水珠砸在水泥地上的声音,和考场上的秒针声重叠在一起。她摸出手机,那个跨栏图案的对话框停留在三天前的 “暑假愉快”,像道没画完的休止符。

输入框里的光标闪了又闪。从 “考完试要不要放松一下” 到 “听说新开了家书店”,最后只剩下 “在吗” 两个字。指尖悬在发送键上时,楼下传来收废品的铃铛声,清脆得像在催她做决定。

发送成功的提示弹出时,她把手机倒扣在素描本上。本子里夹着上周偷偷画的速写,他穿着运动服冲线的背影,衣角扬起的弧度被炭笔反复加深。十分钟里,她给多肉浇了三遍水,又把准考证上的条形码数了五遍,手机背面的温度却始终没升起来。

就在她准备删掉对话框时,震动声突然贴着膝盖传来。靳珩回了个 “刚跑完步”,后面跟着个擦汗的表情。穗初禾盯着那个表情看了两分钟,突然想起高考最后一场结束时,他额前的碎发也是这样湿漉漉的,像沾着未干的雨。

“市美术馆有印象派特展,” 她抱着膝盖打字,屏幕映出鼻尖的汗,“我多了一张票。” 发送前特意检查了三遍,确保没提 “庆祝” 或 “成绩” 这类词 —— 其实票是昨天在书店抽奖中的,她攥着两张票在街角站了半小时,终究没敢送给偶遇的同学。

这次回复来得比想象中快:“几点?”

穗初禾差点把手机甩到花盆里。慌乱中碰倒的铅笔盒在地板上转了三圈,彩色铅笔滚得满地都是,像她此刻七零八落的心跳。“周六下午两点?” 她对着衣柜比划了半天,最终还是选了件洗得发白的棉布裙子 —— 和他常穿的运动服一样,带着阳光晒过的味道。

约定的前一天,她翻出压在箱底的画夹。里面藏着高三最后几个月的秘密:他背单词时的侧脸轮廓,他投篮时绷紧的小臂线条,最底下那页是火车站的站台,空荡荡的没有行人。穗初禾用橡皮轻轻擦去站台边缘的折痕,像在抹去某个没说出口的遗憾。

周六中午的阳光把柏油路晒得发软。穗初禾站在美术馆门口的香樟树下,裙摆在热风里轻轻晃动。手里的两张票被攥得发皱,边缘的锯齿状花纹硌着掌心。约定时间过了七分钟,靳珩才背着双肩包跑过来,白色 T 恤后背洇出深色的汗渍,运动鞋沾着公园跑道的细沙。

“抱歉,” 他弯腰撑着膝盖喘气,喉结上下滚动,“绕着公园多跑了两圈。” 背包侧袋露出半截白色毛巾,是她在操场边见过的那种,边角磨出了细小的毛边。

穗初禾摇摇头,把手里的冰红茶递过去。瓶身的水珠顺着他的手腕往下滑,在台阶上积成小小的水洼。“我也刚到。” 她撒谎时盯着他球鞋上的纹路,数到第二十三道时,听见他拉开拉环的轻响。

展厅里的空调吹散了暑气,只有画框旁的说明牌被风吹得轻轻晃。靳珩站在《睡莲》前看得很专注,睫毛在眼下投出浅浅的阴影。穗初禾假装研究莫奈的笔触,余光却在他手背上打转 —— 那里有道细小的疤痕,是上次体育统考跨栏时被钉鞋蹭的,她在考场外看得清清楚楚。

“这个光影,” 他突然指着画中浮动的光斑,“和你画石膏像时用的技法很像。” 穗初禾愣住了,才想起三月某次讨论文综题时,他偶然瞥见了她草稿纸背面的大卫像速写。

走到《鲁昂大教堂》系列前,他忽然挠了挠头。“其实我看不太懂,” 耳尖泛着红,“但觉得和跑道尽头的霞光很像。” 阳光穿过彩绘玻璃落在他肩头,把白色 T 恤染成细碎的金斑,像她调不出来的高光色。

离开展厅时,夕阳正斜斜地穿过旋转门。靳珩在纪念品店徘徊了很久,最终拿了两盒印着《日出?印象》的明信片。递过来时两人指尖相触,他像被烫到似的缩回手,盒子 “啪” 地掉在地上,卡片撒了一地。

蹲下去捡时,穗初禾看见其中一张背面写着她的名字,字迹歪歪扭扭的,和他历史试卷上工整的笔迹判若两人。她突然想起他说过 “握惯了接力棒,拿不稳细钢笔”,原来笨拙有时比认真更动人。

走出美术馆时,夜市的灯笼己经亮了。靳珩坚持要送她到公交站,理由是 “顺路”。路过文具店时,他进去买了块新橡皮,包装纸上的跨栏图案和他的微信头像一模一样。

“暑假打算怎么过?” 候车时他突然问。晚风掀起他的衣角,露出腰间的黑色护带 —— 和她速写本里画的那条不是同一款。

“在家画画,” 穗初禾踢着脚边的石子,“偶尔去图书馆,或者可能会出去旅游。” 她没说的是,图书馆靠窗的位置能看见隔壁体校的跑道,红色塑胶在阳光下像条融化的河。

“挺好。” 他低头用脚尖碾着小石子,“我每天上午去公园跑步,下午…… 可能也去图书馆。”

公交车进站的提示音突然划破暮色。穗初禾上车时回头望了一眼,靳珩还站在路灯下,手里捏着那张印着日出的明信片,像握着片没说出口的晚霞。车窗映出他越来越小的身影,她摸出画夹里的站台速写,第一次觉得空白处该画点什么了。

回到家时,手机在口袋里轻轻震动。是靳珩发来的:“明天图书馆三楼,我们一起看看书吧。” 后面跟着个奔跑的小人表情。穗初禾突然想起高考结束那天,他说 “选考科目相同,以后能互相借鉴借鉴”,原来有些邀约早在夏天开始时就埋下了伏笔。

画夹被放回书架前,她在那张站台速写旁添了道细细的光线。窗外的蝉鸣不知疲倦地响着,像在为这个刚刚开始的夏天,哼起不成调的序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