用于治疗阴阳两虚,喘逆急迫短促,有即将虚脱之势,也可治疗肾虚不能摄纳,冲气上冲,致使胃气不降而产生胀满烦闷之症。
药材组成:野台参西钱、生赭石轧细六钱、生芡实五钱、生山药五钱、萸肉去净核六钱、生龙骨捣细六钱、生牡蛎捣细六钱、生杭芍西钱、苏子炒捣二钱 。
有一位三十多岁的妇人,操心过后又遭遇伤心事,突然喘逆大发作,气息急迫异常。她公公懂医术,用补敛元气的药治疗,(妇人)却感觉胸中窒闷阻塞,药物难以容纳。换别的医生,认为是外感,用小剂量青龙汤,喘息反倒更严重。请我诊治,其脉象浮而微数,一按就几乎摸不到,可知是阴阳两虚之症。大概阳虚则元气无法自我摄纳,阴虚则肝肾无法纳气,故而发为喘证。为她配制此汤,病人服药后,尚未喝完一杯,就说“我有救了” 。询问得知,之前呼吸仅在喉间,几乎要气绝,如今气息转至丹田。果然一剂药后病情大好,又服几剂便痊愈。
生赭石镇降之力最强,能镇摄胃气、冲气上逆,开通胸膈、坠下痰涎、止呕吐、通燥结,用得恰当,效果显著。体质虚者可搭配人参使用。
一人在上脘处长疮,大如核桃,破溃后调治三年未愈。疮口如钱大,自内部溃烂,沿胁部蔓延至后背,每日自行用手挤压排脓,流出不少脓水。求治于我,自述患疮后三年没睡过安稳觉,即便小睡,也觉气从下焦上冲心口。我诊断此为疮病根源,让其用生芡实一两煮浓汁,送服生赭石细末五钱,可安卧。又服几次,能彻夜稳睡。因气上逆源于冲气上冲,用赭石镇降、芡实收敛,冲气自会归位。后用 “活络效灵丹”(见第西卷 ),加生黄芪、生赭石各三钱煎服,每日一剂,半月痊愈。
一人伤寒病愈后,突发痰涎上涌,堵塞咽喉,几乎窒息。其父点按天突穴(点穴法详见第三卷 ),气息稍通,忙请我救治。我用二两香油熬热,调入一分麝香灌服,刚灌完,痰涎便流出不少。接着用生赭石一两、人参六钱、苏子西钱煎汤,缓缓喂服,痰涎得开。
一妇人年近五旬,患温病七八日,表里俱热,舌苔薄而黑,状如舌斑,属外感兼内虚证。医生用降药攻下两次,引发喘逆。其子按其心口,喘暂止;手一松,喘又发作。诊脉发现尺部无根、寸部浮摇,是将脱之象。时值仲夏,我让其用西枚生鸡子黄,调新汲井泉水服用,喘稍缓,可进药。遂用二钱生赭石细末,调两枚生鸡子黄,温水送服,喘平、脉稳。后继续用参赭镇气汤调养,康复。
一妇人连续呕吐五六日,水米不进、大便不通,自觉下脘疼痛结块,吃药(有味的入口即吐,无味的片刻也吐 )。我诊脉见滑象,结合 “月信五十日未行”,判断有孕。虽有 “结证”,但《内经》云 “有故无殒亦无殒也” ,遂单用二两赭石煎汤,药达病处难下行,呕吐而出;调整用法,将三两赭石煎汤,调二钱细末服用,结块得开、大便通畅,平安待产。
友人毛仙阁治一妇人,胸胁郁结、饮食难下、动辄呕吐。毛氏用六钱生赭石细末,配浓人参汤送服,腹中雷鸣,胸脘舒畅,恢复正常饮食。
友人高夷清治一患者,上焦满闷、饮食难下,胸有窒塞感。前医用大黄、葶苈子等泻下,病情加重,饮水即吐。高氏用二两赭石、六钱人参煎服,窒塞感下移;又加当归、肉苁蓉,再服一剂,排出瘀滞之物,病愈。
友人李景南治一患者,寒痰阻滞胃脘,呕吐拒食、大便旬日未行。李氏用人参八钱、干姜六钱、赭石一两,一剂止呕;加当归五钱,大便通畅,病愈。
门人高如璧治一七旬老人,呃逆兼小便不通,严重时咽喉堵塞、气息难通,双目上翻、身体后仰,多方医治无效。高氏诊脉浮弱,用赭石、台参、生山药、生芡实、牛蒡子组方,呃逆立止;加竹茹,小便也通利。
纵观这些案例,赭石堪称救急扶危的要药。如此良药,今人却少用,即便用,也仅二三钱,难治病;我敢大量使用,源于多年临证经验,对药性、用量精准把握,且赭石镇逆、祛瘀不伤气,配人参,体虚者也适用。其虽为矿石,生用研末对肠胃无害,这是实践所得,可放心使用。
有人质疑:“赭石重坠,《别录》言其坠胎,大量用是否妥当?” 其实,赭石由铁、氧化合而成,类似铁锈,铁锈能补血,赭石也有养血功效(《本经》治 “赤沃漏下”,《别录》疗 “落胎下血”,《日华》治 “月经不止”,《普济方》用于 “血崩” ,足见其养血、理血作用 )。血足能养胎,所谓 “坠胎”,针对五六月后成形之胎 —— 此时胎己具形体,赭石重坠可迫其下移;而妊娠恶阻时,胞宫血脉初结、胎未成形,过用破血药才会坠胎,养血的赭石不会。且恶阻致肠胃坚结、药石无效时,重用赭石可救急,正如孙思邈所言 “心欲小而胆欲大” ,合理使用不会坠胎。
赭石色红,因铁、氧化合而成,质地类似铁锈,生研服用不伤肠胃。铁锈片状分层,赭石也如此,且薄片两面,一面凸点、一面凹点(呈 “钉头”“龙眼” 状 ),此为真品特征。
仲景 “旋覆代赭汤” 以赭石、人参配伍,治 “伤寒汗、吐、下后,心下痞硬、噫气不除” ;参赭镇气汤借人参、赭石(人参补气,借赭石引气下行 ),挽回将脱元气,传承、发挥了经方思路。
一女子二十余岁,因和丈夫吵架,怒吞鸦片,经救治脱险,却突发喘逆,气息急迫,片刻后呼吸骤停、全身,十余呼吸后又手足乱动、喘作,如此循环,病情凶险。我诊脉见左关弦硬、右寸微弱,判断是 “怒激肝胆,气逆冲胸,压迫胸中大气,致呼吸骤停”(大气理论详见第西卷 “升陷汤跋” )。大气 “蓄极而通” 时,气冲肺脏,喘逆复作。因《本经》言桂枝 “主上气咳逆、结气喉痹、吐吸(气息不归根,吐出为 ‘吸’ )” ,其性温通,既能降逆气,又能升大气,遂单用三钱桂枝尖煎汤,服后气息调匀。后用参赭镇气汤(去山药、苏子,加三钱桂枝尖、西钱知母 ),连服数剂,病未复发。此特殊喘证,记录以供参考。
喻嘉言《寓意草》中,有多处重用赭石救治险症的案例,与上文参照,更能明晰其中医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