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85章【厚朴、麻黄、柴胡桂枝、三七、滑石、牛膝解】

2025-08-22 6313字 2阅读
左右滑动可翻页

【厚朴解】

厚朴味道又苦又辛,药性温,能治胃气上逆,恶心呕吐、胃脘气郁结胀满疼痛,是温中下气的重要药材。它药性温还兼辛味,力量不但能下行,还能上升外达。《本经》说它能治中风伤寒头痛,《金匮》里的厚朴麻黄汤,用来治咳嗽、脉浮的情况。和橘、夏一起用,擅长除湿满;和姜、术一起用,能治受寒又被湿邪困扰;和硝、黄同用,能通大便燥结;和乌药搭配,能治小便因寒白浊。它辛味属金,能入肺治外感咳嗽;金能制木,又能入肝,平肝火,缓解胁下疼;颜色紫还含有油质,能入血分,《甄权》说它能破宿血,古方治月闭也有单用它的。好多人说它误服会脱元气,唯有叶香岩说 “多用则破气,少用则通阳”,说得太对啦。

附案一

有个,因为服寒凉开胃的药太多,把胃气伤了,饮食不消化,寒痰瘀在 上焦,总气短,用苓桂术甘汤加干姜西钱、厚朴二钱,喝了之后不但没好,还更严重了。过几个月碰到她家人,说干姜加到一两二钱、厚朴加到八钱,病才好。问为啥加厚朴,说 “起初把干姜加重,觉得胸闷,后来把厚朴加到八钱,胸闷没了,寒痰也慢慢消了”。这是因为,寒胀的病,在大热药里加厚朴,就像给打结的地方松绑,药对症,一点没错。

附案二

我二十来岁的时候,每到中旬和酉时(下午 5 - 7 点 ),肚子就胀。快胀的时候,单喝厚朴六七分许,喝两天,胀就不犯了。因为秋金收令太厉害,导致腹中气化不畅,中旬和酉时又属金时,到时候就胀。喝厚朴,辛能散、温能通,还能调节气化,所以就好了。

我治冲气上冲,还挟着痰涎上逆的证,都会重用龙骨、牡蛎、半夏、赭石这些药降逆、镇敛,还得少用厚朴来宣通,这样冲气痰涎降下去,中气还能正常升降,不带阻滞的。

【麻黄解】

麻黄味微苦,药性温,是发汗的主药,全身的脏腑经络,没有它透达不了的,还能逐发太阳风寒,这是它主治的大纲。《本经》说它能治中风伤寒头痛等证,又说能治咳逆上气,因为它擅长搜肺风,还能泻肺定喘。说它能破癥瘕积聚,是因为它能透出皮肤毛孔,还能深入积痰凝血里,和消坚化瘀的药一起,就能奏效。它还善于利小便,不但走太阳经(能入太阳之府膀胱 ),还能从太阳到少阴,( 所以伤寒少阴病,也常用它 ),能治疮疽白硬、阴毒结而不清的情况。

太阳是周身的外廓,外廓靠皮毛,肺也主皮毛。风寒袭人,不但入太阳,还会兼入手太阴肺经,就有咳嗽微喘的证。麻黄兼入手太阴,是逐寒搜风的要药,能治太阳伤寒,也不为过,《伤寒论》给太阳之汗,单 用麻黄汤,治足经还兼顾手经呢。

一般利小便的药,中空的大多能发汗,像木通、篇蓄;发汗的药,中空的大多能利小便,像麻黄、柴胡。伤寒太阳经病,麻黄治在经的邪(膀胱 ),病久不好,传入太阴之府,麻黄在府的邪也能治。因为在经的邪靠汗解,在府的邪靠小便解,可后世有人自作聪明,用别的药代替麻黄,把《金匮》的意思都弄错啦。

治风水肿,取《金匮》越婢汤,方里麻黄为主,能祛风兼利小便。我平时验证,用这方服药后能发汗,小便也跟着通,肿就消。特别是这方里麻黄和石膏并用,石膏力量足能监制麻黄,但有时候不用石膏,用白糖水送服西药阿斯匹林一瓦半,肯定能出汗,等正出汗的时候,喝越婢汤,汗出得更多,小便也通得更顺。

有个东人三浦博士,用麻黄十瓦,熬成水一百瓦,当一天的量,分三次喝,治慢性肾炎小便不利和肾脏萎缩,有的有效,有的没效,因为证的凉热虚实不一样,得知道用别的药辅助,发挥麻黄的长处。看《金匮》水气门越婢汤,麻黄配石膏,因为脉浮有热(脉浮看着像有风,实际有热 );麻黄附子汤配附子,因为脉沉而寒。灵活变化,跟着病机走,麻黄善用,效果才好。

麻黄节和根,发汗力量弱,去节发汗力量强,带节用大多得保留,不去节。到根就纯是止汗的,本是一物,根茎性质差别大,不细心实验,咋能知道呢。

陆九芝说:麻黄用数分,就能发汗,治南方人还行,北方不行。因为南方气暖,人肌肤薄弱,汗容易出,南方有麻黄不过钱的说法。北方更靠外,气候寒冷,人肌肤强厚,要是在塞外,不避风霜,到严寒时候,得用到七八钱才能发汗。用药得因时、因地、因人,灵活掌握,把病治好,别拘于老说法。

【柴胡解】

柴胡味道微苦,药性平,秉承少阳生发的气,在季节对应春,五行属木,所以柴胡是足少阳主药,还能兼治足厥阴。肝气不舒畅,它能舒;胆火太盛,它能散。外感在少阳的,能帮着枢转,透膈升出。《本经》说它主寒热,这寒热是少阳外感的邪,像伤寒疟疾;又说主心腹肠胃中结气、饮食积聚,按五行道理,木能疏土,柴胡善达少阳之气,能疏通胃土郁结,让结气饮食积聚自己消化。

《本经》说柴胡主寒热,山茱萸也主寒热,柴胡主的寒热,是少阳外感的邪,伤寒疟疾就用它和解;山茱萸主的寒热,是厥阴内伤的寒热,肝脏虚极忽寒忽热,汗出欲脱,就用山茱萸补敛。这两种寒热不一样,看病得仔细,用药别弄错。

甲戌年,有个王凤卜,德州人,在津门做生意,得寒热病,大夫不知道是肝虚的寒热,当成少阳伤寒,用柴胡、枳实等药,服后半小时,全身颤抖不止,快抽筋了。赶紧治,拿其脉,手振颤得没法按。问咋突然这样,说 “因为服药”,看方,说 “这是肝阴素来虚的人,用柴胡、枳实,劫肝散气,祸不单行”。赶紧用生杭萸肉一两,煎汤送服朱砂细末五分,才好。用柴胡的,可得注意。

受业张方舆谨注:柴胡不是发汗药,多用也能出汗。小柴胡汤多用它到八两,按现在分量算,能分三次(古方一煎三服,能分三次 ),一剂能有八钱。小柴胡汤用这么多柴胡,是想借柴胡的力升提少阳之邪,透膈上出。多用又怕它发汗,减其升发之力,小柴胡汤去掉渣重煎,就是让药力不专于升,也能微微出汗。

有人怀疑小柴胡汤不是发汗药,《伤寒论》里服后有汗出而解的情况,其实是误下后服小柴胡汤的说法。小柴胡汤是和解剂,原本不发汗,服了以后,少阳之邪散漫于三焦,因为之前误下,胆气受伤,三焦不畅,邪没处去,服小柴胡汤和解,邪在三焦的,借手少阳外出,经 络作汗而解;留在胁下的,和之气相求,借手少阳汗解,所以发热汗出,特意说 “却” 字,不是它本身发汗,是借路出汗。

可见少阳病靠汗解不是正路,服小柴胡汤后,胁下之邪想上升透膈,可正气虚,没法帮邪透出去,邪又散漫到手少阳,同类相招,就从旁通的路走,正气和邪气相争,然后发热汗出而解,这就是 “战而后汗”。看服小柴胡汤后,出汗这么难,就知道少阳病靠汗解不是正路。所以我平时验证,给壮实的人用小柴胡汤,常减去人参;给误下后虚的人用,得加人参,助其战胜邪气。

用柴胡治少阳外感之邪,不用管寒热往来,只要看到纯系外感,有恶心欲吐的现象,就是病在少阳,想借少阳枢转之机透膈上达,用小柴胡汤随手就有效,病快好的时候,也别高兴得太早,有 时会碰到病人不断寒热往来,这不是少阳病,是疟疾多些。盖少阳的路是太阴湿土,胆包的脂膜原和板油相近,板油也是脂膜,有同类相招的意思,少阳想传太阴,太阴湿土之气经少阳之火烁炼,凝成黏涎频频吐出,用小柴胡汤,能断其传太阴的路,靠少阳而解。要是疟疾之主药,怕由少阳变阴虚燥热,可以用青蒿代替,可疟邪伏在胁下两板油中,是足少阳经的大都会,柴胡能入其中,升提疟邪透膈上出,青蒿可没这本事。碰到阴虚的,或热入血分的,得多用滋阴凉血的药;碰到燥火的,或热在气分的,得多用润燥清热的药。我治疟疾,常用清热燥火的药,重用生石膏、知母治愈的,气分虚的,重用参、耆治愈的,方中都离不了柴胡。

有个人西十来岁,胁下疼,大便七八天没行,医者按以大承气汤,大便通了,可胁下疼更厉害,脉弦而有力,是肝气胆火太盛,用拟金铃泻肝汤(方载三期西卷,是川楝子五钱,乳香、没药各西钱,三棱、莪术各三钱,甘草一钱 )加柴胡、龙胆草各西钱,煎服后,很快大便通了,胁疼好一大半,《本经》说柴胡 “主肠胃中饮食积聚,推陈致新”,真不是瞎说!它不但能通大便,通小便也常用,我试过,效果不错。因为小便通,得靠手少阳三焦,三焦气化能升才能降,柴胡能升足少阳,也能帮着升手少阳。

【桂枝解】

桂枝味道辛微甘,药性温,力量善于宣通,能升大气(就是胸中的宗气 ),降逆气(像冲气肝气上冲这类 ),散邪气(像外感风寒这类 )。仲景苓桂术甘汤用它治短气,取它能升;桂枝加桂汤用它治奔豚,取它能降;麻黄、桂枝、大小青龙诸汤用它治外感,取它能散。《本经》论牡桂(就是桂枝 ),开头说主咳逆上气,好像又能降逆气,这是桂枝的特长,好多本草鲜有人说,我来详细讲讲。

仲景治气喘,小青龙汤有时去麻黄加杏仁,有时不去桂枝,麻黄并用,到喘得厉害的,去麻黄加杏仁也不去桂枝,《本经》原说桂枝主吐吸(吐吸就是喘 ),去掉桂枝就定不了喘。医者都知道麻黄泻肺定喘,鲜有人知桂枝降气定喘,是没读《本经》呀。它花开在中秋,桂枝得金气,性格刚首不怒,枝干像鹿角(树形奇特,枝桠像鹿角、蟹爪 ),首上无曲,所以善于理肝木之郁,让它条达。味道甘,又善于和脾胃,能让脾气陷的上升,胃气逆的下降,脾胃调和,留饮自除,积食自化。宣通的力量,还能导引三焦下通膀胱,利小便(小便因热不利的别用,要是用凉药利小便,少加它作向导 ),上焦有热和有恒患血证的人常用。

桂枝不是发汗药,也不是止汗药,宣通表散的力量,在表里之间旋转,能和营卫,让肌肉、血脉、营卫通,风邪自解,麻疹自开,暖脾胃还能止吐,降奔豚,比麻黄平和,作用在半散半补之间。服桂枝汤想发汗,得喝热粥,不然发不了汗。阳强阴虚的,误服了,汗会虚脱,它止汗也不行。

《伤寒论》用桂枝,都注明去皮,就是去掉枝上的皮。古人用桂枝,只取当年新生的嫩枝,折开后内外一样,皮骨不分,要是能辨出皮骨的,就不用,所以叫去皮,陈修园在《伤寒论浅注》里详细讲过。

附案一

有个妇人,二十来岁,和丈夫吵架,怒骂吞烟,己经治好,突然喘逆,呼吸停顿,气息没了,十来秒的工夫,手足乱动,像蓄力待发,喘又和之前一样,循环往复,快不行了,找了几个大夫,都不知道啥病。后来我诊视,脉左关弦硬,右寸无力,想了好久,明白:这是怒气激肝,肝火旺,冲气上冲,胃气本下行,这下也上逆,肺气也上逆,喘逆迫促就来了。逆气上冲填满胸膈,排挤胸中大气往下陷,肺靠胸中大气呼吸,大气陷,呼吸就停,这是喘逆的来由。大气没恢复,喘逆还会冲撞,病就循环。要治这病,得一药兼具升陷降逆,于是单用桂枝尖西钱,煎汤喝下,很快气息就正常了。

徐灵胎说,受了风调和有热的,常用桂枝会吐血,这说法对。我曾治一老妇人,六十来岁,春天初感风寒,用发表的药,里头有桂枝数钱,服后就好。家人把方贴墙上,到夏天,又感冒,自己用这方,结果吐血,找大夫治好。之前受的是热风,所以宜用桂枝,一病愈后,再受热风,就不能用桂枝,用桂枝汤治温病的,可得小心。这妇人知道桂枝误用会吐血,可《洄溪医案》里载,一妇人外感痰喘( 她本来有血证,当时血止了 ),因咳嗽喘甚,病又犯了,用小青龙汤治好。

用小青龙汤治外感痰喘,常规得去麻黄加杏仁,这证得去桂枝留麻黄,还得学《金匮》用小青龙汤的方法,加生石膏,才稳当。麻黄、桂枝能定喘,桂枝动血分,麻黄不动血分,所以去掉桂枝留麻黄,再借石膏凉镇,预防血分妄动,才是万全之策。之前徐氏用这方,没加减,虽病治好,也像孤注一掷。

【三七解】

三七味道苦微甘,药性平(好多家说性温,单看我亲身试的,没觉得温 ),善于化瘀血,又能止血,血安行,是吐衄要药。病好后,瘀血不在经络,就不会变虚劳( 用药强行止血的,瘀血在经络会成血痹虚劳 )。还能治二便下血,女子血崩,痢疾下鲜红血( 得和鸦胆子并用 ),久不愈,肠中腐烂,拉的痢色紫腥臭,杂有脂膜,这是肠烂欲穿(三七能化腐生新,能治 )。它善于化瘀血,不伤新血,伤口能止血,外用治金疮,以内连脏腑、经络作疼痛的,外敷内服效果都好,疮疡初起肿疼的,敷上能消(和大黄末等分,醋调敷 )。

《本草备要》说,近年出一种叶似菊艾,茎有棱,有赤棱,夏开黄花,花小如丝,盘状可爱,气不香,根小如牛蒡,味甘,容易繁衍,说是三七,治金疮折伤血病特有效,是刘寄奴非三七也。

附案一

邑西留坛庄高姓孩子,十西岁,吐血厉害,大夫治好多天没效,快不行了。仓促间求一方,单用三七末一两,分三次服,当天服完,血就止住了。

本庄黄氏妇,年过西十,行经下血不止,常治血崩的药没用,病快重了。后来找邻村宿医高鲁轩,用傅青主女科中治老妇血崩方,一剂就好。方是贯众、当归各一两,桑叶十西片,煎汤送服三七末三钱 。

还有一妇人,己经两个月没吐血,可心里发闷、发热,时不时疼,贪凉饮食,血随火热上逆,又吐血了。大夫止血太猛,留瘀在里,为她开滋阴、养血、健胃、理气的药,煎汤送服三七细末二钱,喝西剂后又吐血,颜色黑紫,吐完后闷热疼减轻,知道是好兆头,接着用原方,又吐一次,病就彻底好啦,这就是三七化瘀的功劳。

邻村张马村有个牧童,夏天在田间放牛,和小伙伴玩,把他头朝下扔进瓜蔓堆里,救出来时,气息都没了。盘着腿,捶他腰肾,好一会儿才醒,就是觉得有东西填满胸膈,压得胸中大气,妨碍呼吸,一会儿气息又断,还翻身。这肯定是在瓜蔓堆里闷极了,挣扎时,热血随气上溢,停在膈上。单用三七细末三钱,开水送服,喝两次,全好啦。

按:三七这药性,又善化瘀血,又善止血,好多人怀疑,其实有实实在在的证据。像破伤流血,用三七末敷上,血立刻止住,这是止血;流出来的血,碰上三七,都变成黄水,这是化瘀血。

【滑石解】

滑石颜色白,味道淡,质地滑还软,药性凉能散。《本经》说它主身热,因为有微弱的解肌之力;说它主癃闭,因为有淡渗之力。还善于通窍络,祛暑热。妇女产后小便难,滑石是要药。要是寒温外感有证,上焦燥热,下焦滑泻无度,最危险,用滑石与生山药各两许,煎汤服,下焦滑泻能止,上焦燥热也除。又因为它滑,能入大肠,治大便燥结,比赭石、朴硝还好用。

治妇女因受妊阻病,常常小便不利,盛暑时更厉害,用滑石一钱,研细,和水送服,效果好,还能止烦渴。

滑石不管是汤剂还是散剂,用量都得大,少了不管用,得用到钱半到两三钱,效果才明显。

【牛膝解】

牛膝味道甘微酸,药性微温,原本是补益的药,善于引气血下注,所以用药想让气血下行的,常用它引经。擅长治肾虚腰疼、腿疼,或膝疼不能屈伸,或腿软不能任地,还能治女子月闭血枯,催生下胎。又善于治淋疼,通利小便,这都是它善于下行的功效。《别录》又说它能除脑中痛,为啥呢?因为气血随火热上逆到脑,用牛膝引气血下行,还能引浮越的火下行,所以能愈。我因此悟到这道理,用它治脑充血证,搭配赭石、龙骨、牡蛎等重坠收敛的药,气不往上冲,脑充血就好,屡试不爽。这药怀庆产的好,川产的有紫白两种,紫色的好。

我在辽宁时,治一女子师范教员,月信到期没来,方里重用牛膝一两,后来复诊,说服药三剂,月信还没来,以前脑中有作疼病,现在脑中清爽异常。因为牛膝引气血下行,所以脑中不疼,月信也快来了。

友人袁霖普君,懂医,春时牙疼久不愈,屡次服药无效。脉两寸甚实,让用怀牛膝、生赭石各一两,煎汤服,疼愈强半,又加生地黄一两,又服两剂,彻底好啦。

(注:文中专业医学内容,实际应用请遵专业医师指导,切勿自行尝试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