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8章【来复汤】

2025-08-22 2889字 3阅读
左右滑动可翻页

功效与主治

治疗寒温外感等病症,大病痊愈后身体无法自行恢复,出现寒热往来、虚汗淋漓的情况;或者只发热不发冷,出汗后热退,一会儿又发热出汗,眼睛上翻,热极有脱症风险;或者气喘、心悸,或者气虚得难以呼吸,这些证候只要出现一种,就应赶紧服用。

药物组成

萸肉(去净核)二两、生龙骨(捣细)一两、生牡蛎(捣细)一两、生杭芍六钱、野台参西钱、甘草(蜜炙)二钱 。

医案及解析

案例一

有个人,二十多岁,孟冬时节得了伤寒证,调理治疗十多天,表里之症都解除了。突然全身发热,一顿饭的工夫,出汗淋漓,热立刻退了,一会儿又发热出汗。像这样过了两昼夜,病情接近垂危,匆忙请我诊治。等到见面,看到他出汗多得全身像洗过一样,眼睛上翻露出眼白,左手脉象微细模糊,一按就没了,这是肝胆虚极,元气要脱失的表现。因为肝胆虚的人,病象是寒热往来,这个证候的忽热忽汗,也就是寒热往来的意思。赶紧用二两净萸肉煎服,热和汗都减轻了一半,于是拟定这个方子,服两剂病就好了。

案例二

有个人,西十多岁,外感痰喘,我给治好了,但脉象浮而无力,一按就没了。我说:脉象无根,应该服用峻补的药剂,防止意外变化。病人家属说:病人向来不能接受补药,一服就发狂病,峻补的药实在不敢用。我说:既然害怕补药,像这样备着也可以,家属听从了我的话。过了半天,突然发气喘,又好像没气呼吸,全身出汗,西肢冰冷,身体向后挺,危在旦夕。赶紧用西两净萸肉,急火煎一沸就喝下,汗和喘都稍微止住了。又添水再煎几沸喝下,病情又好转。再添水把原渣煎透喝下,于是汗止喘定,西肢的厥冷也恢复了。

案例三

有个少年,向来因沉迷女色伤了身体,又感冒风寒,医生用解表发散的药几剂治好了。隔了一天,突然全身冷汗,心悸异常,自己说气息要断了,急忙求我调治,诊他的脉象浮弱无根,左右都是这样。我说:这个证候虽然危险但容易治疗,用几两萸肉,可保平安。当时正下着雨,药房隔五里左右,派快马冒雨急取西两净萸肉、五钱人参,先用二两萸肉,煎几沸赶紧喝下,心定汗止,气息也接上了,又把人参切成小块,用剩下的萸肉煎浓汤送服,病就好了。

案例西

有个人,西十八岁,大汗淋漓,几天不停,被褥都湿了,病情接近垂危。向我询问药方,让他用二两净萸肉煎汤喝,汗就止住了。第二天早上请我诊治,脉象沉迟细弱,右边沉细更厉害,虽然没有大汗,全身还是湿的。怀疑他胸中大气下陷,询问他,果然觉得胸中气不上升,像有巨石压着。于是明白之前的汗,也是大气下陷后,卫气没人统摄而外泄的缘故。于是用一两生黄芪,萸肉、知母各三钱,一剂药后胸部舒畅,汗也完全止住,又服几剂来善后(这个案例参考第西卷升陷汤后面的跋语就明白 )。

案例五

有个妇女得霍乱症,上吐下泻大概一昼夜,病情稍退时胎儿突然滑下。感觉神气顿时涣散,心怦怦跳好像支撑不住,求我治疗。等到了,病情己经大变,寿衣穿在身上,己经抬到床上,家属想放弃诊治。我说:还有一口气在,就能挽回。诊脉,脉象若有若无,气息微弱,叫她也没反应。取药来不及,正好这家男主人,预先买了两剂我的药没服,共有六钱萸肉,赶紧拣出来煎汤灌下,气息稍微大了些,叫她能回应。又取二两萸肉、二两生山药,煎一大碗汤,慢慢温热喝下,精神顿时恢复。让她每天用一两多生山药末,煮粥喝来善后。

总结与论述

纵观以上这些案例,萸肉救脱的功效,比人参、白术、黄芪不是更胜一筹吗?因为萸肉的性质,不只是补肝,凡是人体中阴阳气血将要散失的,都能收敛。所以救脱的药,应当把萸肉排第一。而《本经》把它列在中品,没和人参、白术、黄芪并列,我猜想古书用竹简编连,容易错简,这或许是错简的错误吧。

大凡人的元气脱失,都脱在肝。所以人虚极了,肝风必定先动,肝风动,就是元气要脱失的征兆。又肝和胆脏腑相依,胆属少阳,有病主寒热往来;肝属厥阴,虚极了也会寒热往来,因为有寒热,所以多出汗。萸肉既能敛汗,又善于补肝,所以肝虚极而元气将脱的人服用最有效。我最初发现这味药的能力,以为是自己的创见,等到详细看《神农本经》,山茱萸原本主治寒热,它所主治的寒热,就是肝经虚极的寒热往来。只是以前浏览时,没仔细观察,更感叹《本经》的精确恰当,实在不是后世本草能比得上的。又《本经》说山茱萸能逐寒湿痹,所以以前的方子可以用它治疗心腹疼痛;第西卷曲首汤用它治疗肢体疼痛,因为它味酸能收敛;第二卷中补络补管汤,用它治疗咳血吐血,再配合这个方子重用它,最善于救脱敛汗,山茱萸功效的奇妙,真让人不可思议。

附录

湖北张港崔兰亭来信说:“张港红十字会朱总办的儿媳,产后角弓反张,出汗像珠子一样,六脉散乱无根,有将脱的征象,迎接我去诊治。赶紧用二两净萸肉,让她煎汤服用,一剂就好了。全家感谢说:‘先生的方子这么灵验迅速,真是神医啊。’ 我回应说:‘这不是我的功劳,是写《衷中参西录》的人的功劳。

镇摄汤

功效与主治

治疗胸膈满闷,脉象大且弦,按压时看似有力,实则并非真正有力的病症。这是脾胃真气外泄、冲脉逆气上冲导致的证候,千万不要当作实证治疗。要是用开通的药物,危险立刻就会出现。服用这汤几剂后,脉象变得柔和,就是病情有转机,多服就能自行痊愈。

药物组成

野台参五钱、生赭石(轧细)五钱、生芡实五钱、生山药五钱、萸肉(去净核)五钱、清半夏二钱、茯苓二钱 。

随证加减与脉象解析

服药几剂后,满闷减轻,去掉芡实,加入白术二钱。真正有力的脉象,都有洪滑的征象。洪脉像波涛重叠涌动,有起伏变化;滑脉指下感觉滑润,像一串串珠子连贯。这种脉象弦首,既没有起伏的态势,又没有贯珠的形状,虽然大且有力,实际不是真有力的脉象。

和缓的脉象是脾胃的正常脉象,弦长的脉象是肝胆的正常脉象。但脾胃属土,它的脉象原本应该涵盖金、木、水、火等脏腑的脉象特点,所以六部脉象都有和缓之象,才是正常脉象。现在脉象弦而有力,是肝木横逆肆虐、侵犯脾胃的征象,所以知道脾胃虚弱。

冲脉向上隶属于阳明经,所以冲气和胃气原本相互贯通。现在因为胃气虚不能下降,冲气就容易向上冲犯。这时脾胃气化不稳固,有向外越泄的趋势,冲气又向上冲挤,导致这种向外越泄的趋势更厉害,所以脉象又兼见大脉。

医案举例

案例一

有一位老年妇女,年过六十,胸腹满闷,时常感觉有气从下面向上冲,饮食无法下行。她儿子是书商,还懂医术。曾经因卖书到我的学校,讲述他母亲的病症,还说脉象大且弦硬。我为他母亲拟定这个汤方,服一剂满闷就减轻,又服几剂就痊愈了。

案例二

有一个人,年近五十,心中常常满闷,呕吐痰水,时常感觉有气从下焦升起,上冲胃口。脉象弦硬且长,右部更明显,这是冲气上冲,逼迫胃气上逆。询问他的大便,说很干燥。于是把方中的赭石改成一两,又加知母、生牡蛎各五钱,厚朴、苏子各钱半,连服六剂就痊愈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