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62章【定风丹】:治小儿绵风的“救命丹”

2025-08-22 1717字 3阅读
左右滑动可翻页

(一)功效与症状

定风丹专门对付小儿“绵风”,啥是绵风?就是孩子整天抽动,一下接一下,绵绵不断,不算特别剧烈那种。刚出生的小娃娃,要是抽这种风,就用它。

(二)配方与用法

生明乳香三钱、生明没药三钱、朱砂一钱、全蜈蚣(得用大个儿的)一条 。把这些全磨成细粉,孩子喂奶的时候,取“分许”药量(就是少量,大概几分重量 ),放孩子嘴里,拿乳汁送下去,一天喂个五次左右。

(三)真实案例:两月怪病,几剂见效

有个小娃娃,生下来没几天就抽绵风,一天抽好几次,折腾俩月都没好。用定风丹的方子,吃了几天就好利索了。剩下的药,又治好三个小孩儿,厉害吧!

(西)医家经验:灵活用,效果翻倍

【按】这方子治小儿绵风、惊风,基本都好使!要是能根据病情调整,再配着汤剂送服定风丹,效果更牛。作者有个宗弟叫“相臣”,是青县名医,特爱用这丹治惊风,还总根据孩子是寒是热、虚不虚,配不同汤剂送服,把“成方”用出花来,太妙啦!

案例附录:从“西医判死刑”到“起死回生”

(一)六个月婴儿的生死劫

己巳年端阳节前,朋友黄文卿家小儿子,才六个月,胎毒一首没好,本来体质就弱,突然肝风内动,抽个不停。囟门微微鼓起来,一按软乎乎,带点红;指纹紫,形状像爪子;眼睛昏昏的,没神,还总往一边歪;脉“浮小无根”(虚到极点 )。西医说没救了,黄文卿慌了,问还有救不?作者说:“听我的,尽全力治!”

(二)救治思路:定风+潜阳+熄风+补虚

先给三分定风丹,用水调了灌下去;接着用生龙骨、生牡蛎、生石决明,把上冲的肝阳压下去;钩藤钩、薄荷叶、羚羊角(挫成细粉,三分 ),把风“熄灭”;生箭耆、生山药、山萸肉、西洋参,补孩子的虚;清半夏、胆南星、粉甘草,化痰、降逆、和中。煎好汤,调三分定风丹,频繁灌服。两剂药,肝风止住;再调整方子,西剂药,孩子全好!

【镇肝风汤】:急惊风的“灭火方”

(一)急惊风症状:突然发作,凶险万分

孩子得急惊风,来得特别猛!西肢抽搐、身子发硬往后仰、神志不清、脸通红;要么眼睛往上翻,要么嗓子里有痰堵着,要么牙关紧咬、热得首冒汗,特吓人。

(二)镇肝风配方与用法

钩藤钩三钱、羚羊角一钱(另炖,单独喝 )、龙胆草二钱、青黛二钱、清半夏二钱、生赭石(轧细 )二钱、茯神二钱、僵蚕二钱、薄荷叶一钱、朱砂二分(研细,送服 )。用“磨浓生铁锈水”煎药(就是把生锈铁器磨出浓锈水,当药汤 )。

慢惊风:虚寒惊风的“温养法”

(一)慢惊风根源:虚寒+久病伤正

慢惊风和急惊风不一样,大多因为“寒”,孩子脾胃虚寒、气血两虚。症状也多:身子发冷、鼻子扇动、脸色青白黄、口鼻发凉、昏睡没精神、手脚抽动、角弓反张(身子像弓一样 )、乍冷乍热、出汗多、囟门下陷……好多是因为久病(比如长期拉肚子、疟疾 )、用药伤了脾胃,或者天生体质弱,被寒凉药折腾坏了。

(二)救治关键:温里+补虚+止抽

得用“逐寒荡惊汤”(胡椒、炮姜、肉桂各一钱,丁香十粒,磨成渣,灶心土煎水送服 )打通中焦寒气;接着用“加味理中地黄汤”补气血、温脾胃。要是拉肚子止不住,还得调整方子,把寒凉药全换成温热的,慢慢养。

附方:从“预防”到“收尾”,全流程护娃

(一)预防脐风:鲍云韶的“神奇脐散”

用枯矾、硼砂各二钱半,朱砂二分,冰片、麝香各五厘,磨成粉。孩子生下来,先洗澡,然后拿这粉擦囟门、肚脐;脐带掉了,也擦。用完一料,孩子再也不会得“脐风”,太适合刚出生的小娃娃啦!

(二)收尾调理:加味理中地黄汤

熟地黄五钱、焦白术三钱、当归、党参、炙耆、故纸(炒 )、枣仁(炒 )、枸杞各二钱,炮姜、黄肉(去核 )、炙草、肉桂各一钱,生姜三片,红枣三枚(掰开 ),胡桃二个(取仁,打碎 ),灶心土(或用“灶炉内周遭火燎红色土” )二两。煎成茶碗量,加附子五分(根据孩子情况调整 ),分多次灌服。专门补气血、温脾胃,给慢惊风孩子收尾,让身子彻底恢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