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61章【加味补血汤】

2025-08-22 2034字 3阅读
左右滑动可翻页

一、功效与适用情况

加味补血汤,专门应对这些状况:身形越来越软弱,肢体慢慢使唤不灵;或者总感觉头重脚轻、头晕目眩,还会神志不清、健忘;又或者脑袋里发紧、疼得难受,严重时突然昏过去,过阵子才醒,接着半边身子不能动,甚至全身瘫痪。要是你脉象虚弱迟缓,属于“内中风证”里偏虚寒的类型(中医讲肝太旺会生风,肝太虚到极点,也会引发风证 ),放到西医里,差不多就是脑贫血病,长期喝这汤,有望治好。

二、药材组成(附用量)

生箭耆(也就是黄芪,1两 )、当归(5钱 )、龙眼肉(5钱 )、真鹿角胶(3钱,得单独炖好,再跟其他药汤混着喝 )、丹参(3钱 )、明乳香(3钱 )、明没药(3钱 )、甘松(2钱 )。

三、灵活调整方法

喝了之后要是感觉燥热,就加点天花粉、天冬,各几钱就行,清热润燥。

要是喝着发闷、胸口堵,加生鸡内金,用半个钱或者2钱,帮着理顺气机。

喝了几剂没啥效果,用煎好的药汤送服麝香2厘(就利用它香气通窍的本事 ),或者真冰片半分,也能试试。要是还没效果,继续用药汤送服制好的马钱子2分(咋制作马钱子,后面“振颓丸”那儿有详细说法 )。

西、医理剖析(中西医融合讲明白)

西医说脑充血,是脑里血液太多,伤着脑髓神经;脑贫血是脑里血太少,没法滋养脑髓神经。不管哪种,最后都能让神经没法正常干活。

中医古方里有“补血汤”,用黄芪和当归,黄芪用量是当归的西倍。这是因为阴阳相互依存,人正气足、气够旺盛,血才好生长。而且人的脑髓神经,不光靠血养,更得靠胸中“大气”(可以理解成一身正气、元气,能往上输送到脑部 )带动。《内经》都讲了:“上气不足,脑为之不满,耳为之苦鸣,头为之倾,目为之眩。” 这里的“上气”,就是胸中大气往脑部升。气不足,血跟着往脑部送的就少,脑“空虚”了,贫血就来了,还会耳鸣、头耷拉、头晕。所以脑贫血引发的内中风,得狠狠补胸中大气,气足了,既能帮着血往脑部走,又能调理脑部,不让人耳鸣、头晕、头重脚轻。

基于这道理,加味补血汤不用当归当主角,让黄芪挑大梁。用龙眼肉,是因为它味甜、颜色红,满是津液,帮当归补血效果翻倍。鹿角胶呢,鹿角长在头顶督脉位置,督脉可是脑髓的源头,所以鹿角胶擅长补脑髓。脑贫血的人,脑髓一般也虚,用它补髓,和补血药配合,双管齐下。丹参、乳香、没药,是因为气血虚的人,经络容易堵,半身不遂、瘫痪这些毛病,和经络瘀堵关系大,加它们通气血、化瘀堵,病就好得快。甘松能让心脏更有力泵血,多往脑部送,还能调养神经,带着其他药往脑部走,专门调理神经。麝香、冰片,靠香气打通窍道;制过的马钱子,能让脑髓神经更灵活,各有各的妙处。

五、补充说明(“甘松”小科普 )

【按】甘松,其实就是西药里的缬草,“甘松”是咱东边人的叫法,西方人叫“拉底克斯瓦洛兰内”,闻着有点微酸的香气。《本经》说它能治突然发热、火疮、热毒、疥疮、疽痔、马鞍热(一种热毒证 );《别录》说能治痈肿、浮肿、热结、风痹、产后身体虚痛;《甄权》说它能治毒风麻痹、多年瘀血,还能把脓化成水,治产后各种病,止腹痛、余疹、烦渴;《大明》说它能治血气心腹痛、破癥结、催生、落胞、血晕、鼻血、吐血、赤白带下、眼障膜、丹毒、排脓、补瘘。

西方人觉得它能兴奋,治心脏麻痹、霍乱转筋;东边人拿它当镇静神经的特效药,治癫狂、痫痉。为啥这么厉害?因为它香气能兴奋心脏,不让心脏麻痹,还能开窍通瘀;味酸能安定神经,不让神经乱“放电”,还能软化、消散多年瘀结。它能治瘘、霍乱转筋,就是因为心脏不麻痹、神经不乱来,功效能从身体里显到外头,中西医对它的认识,其实能打通、能互相解释,别再说中西医理论不搭边啦!

六、真实案例(看疗效多牛 )

案例一:六旬老人腿软要瘫

邻村龙潭庄有个姓高的老头,六十多了,慢慢觉得两腿没力气,后来发展到时不时要晕倒、神志不清还健忘,怕成瘫痪,找来看病。一摸脉,微弱没力气。就开加味补血汤,连喝十剂,两腿有力气了,健忘也轻了,就是还头晕。再诊脉,有点起色,但还是经不起重按。于是在方子里加野台参、天门冬各五钱,威灵仙一钱,又喝二十多剂,彻底好啦!加威灵仙,是让它带着参、黄芪的补力,灵活运行,不呆板。

案例二:壮年人腿疼瘫在床上

门人张甲升治过一个三十多岁的人,冬天干重活,还总坐在凉地方歇。后来腿疼得走不了路,躺床上动不了,浑身筋骨像“瘫”了,吃别的药没用。张甲升用加味补血汤,把乳香、没药换成六钱,再加净瘦肉一两,喝几剂,腿不疼了,又喝十多剂,全好啦!加味补血汤本来治内中风、气血两虚,稍微改改,治腿疼也这么厉害,这就是会用古方、变通古方的本事!

简单说,加味补血汤,从医理到配方,再到临床案例,把中西医思路融合,专门对付脑贫血、肢体不灵、瘫痪这些毛病,灵活调整、真实有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