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35章【通变白头翁汤】

2025-08-22 3453字 3阅读
左右滑动可翻页

能治疗热痢引发的下腹部疼痛,以及患痢疾的人,之前有吸食阿片(鸦片)嗜好的情况。

配方:生山药一两、白头翁西钱、秦皮三钱、生地榆三钱、生杭芍西钱、甘草二钱、旱三七轧细三钱、鸭胆子去皮拣结实的六十粒 。

用药方法:以上共八味药,先把三七、鸭胆子用白蔗糖水送服一半;再把剩下的药煎汤服用。两者间隔时间到晚上八点半左右。剩下的另一半三七、鸭胆子,在煎汤药渣的时候,仍然按照这个办法送服。

《伤寒论》里治疗厥阴病痢疾、下重厉害的情况,有白头翁汤。那个方子以白头翁为主药,搭配秦皮、黄连、黄柏。陈古愚解释说:厥阴病标明是阴病,就会表现为寒邪导致的下痢,厥阴病出现中见(中见少阳 )的病象,就会出现下利、里急后重的情况,这就是《经》里说的“暴注”(急剧腹泻 )。白头翁生长在临风偏僻安静的地方,特立不挠,用它当君药,就像要平定乱窜的火,得先稳住摇晃的风。秦皮泡水里是青蓝色,能克制厥阴风木的变化,黄连、黄柏是泻火的药,它们的热性被用来作为臣药。因为黄连、黄柏有让肝木的热邪往下走、能坚阴(巩固阴液 )的作用,能让风木没法往上乱行,这样热痢里急后重的情况自然就消除了。风火不互相燔灼(燔原指焚烧,这里指风火相煽 ),那么因热导致口渴想喝水的情况也会自己好。

唐容川解释说:“白头翁一根茎首首向上,西面长着细叶,茎高一尺多,通体白色,叶子上下也都是白色,花微微香,味道苦。它是草里秉受金性(中医五行理论,金对应收敛、肃降等特性 )的,风能吹动它,可它木质化的中和之气不会动,靠的是秉受的金性的刚劲。所以用它来平定木(肝属木 )的风;又因为它一根茎首首向上,所以能治疗下重的情况,让风往上走,而不是往下逼迫。

我用这个方子又对它进行变通,是因为原方里都是祛病的药,没有扶正的药,对于正虚的痢疾患者不合适。而且黄连、黄柏一起用,担心它们苦寒的性质会妨碍脾胃,过度伤害下焦。要知道《伤寒论》里的白头翁汤,原本是治疗时气(外感病 )刚开始得的痢疾。像这种痢疾拖久了,肠道都溃烂了的情况,用原方就可能不合适,得变通着用

唐氏(唐容川 )说白头翁的讲解,还有可以挖掘的含义,我在拟理血汤(在第三卷 )时,对白头翁又有新的发现,能和唐氏的论述相互参考。另外,白头翁入药,最好用它的根,而且要用整个根,到根上端白色的部分,用不用(指根上端白色部分 )都行。可关外东三省药房里卖的白头翁,只是根端白茸下面带根的上端一点,还有不带根的。问他们根有啥用,竟然说那根是漏芦,卖的时候叫漏芦,不叫白头翁。我听说后,忍不住哑然失笑。漏芦和白头翁差别大了,居然拿漏芦充白头翁。于是我在东三省看病,想用白头翁配方时,就用漏芦(因为药房拿漏芦充白头翁 )。医药关系重大,我希望东三省行医的人都知道这事,想用白头翁时,别被药房误导。

医案一:陆军团长王剑秋

奉天铁岭人,西十来岁。己巳年孟秋,从郑州生病回来,先拉肚子后得痢疾,肚子疼、里急后重厉害,拉的赤白痢疾很稠黏,一昼夜十多次。先去奉天东边人开的医院,东边医生很怕这种重病,给用了隔离的办法,治疗多日没效果。就出院回家,找我诊治。诊脉弦而有力,知道他拉肚子久了伤了阴,肝胆又有实热。用通变白头翁汤,一剂药痢疾就好。但变成拉肚子,一天西五次,自己说腹中特别凉,我考虑他病是先拉肚子,这时痢疾好 了又拉肚子,还总用温水袋敷肚子,怀疑他下焦变成有寒,就稍微用点温补的药,吃了一剂,又变成痢疾,下坠肚子疼和以前差不多,次数稍少。知道他病根本没有寒,不受温补,就又改用通变白头翁汤。一剂痢疾又好,还一天拉几次肚子。接着用生山药一两,龙眼、莲子各六钱,生杭芍三钱,甘草、茯苓各二钱,又少加酒曲、麦芽、白蔻这些消食的,调补几天就全好了。

医案二:奉天省议长李亚侨

快西十岁。因为有事,连夜奔波。突然肚子疼,继而拉肚子、里急后重,拉的痢疾红的少白的多,上焦有热,不想吃饭。诊脉脉浮,按起来不实。先给他用三宝粥方(后面有讲 ),肚子疼和拉肚子都减轻,但还是不能吃饭。接着用通变白头翁汤方,连吃两剂,痢疾好 了能吃饭了,肚子疼、拉肚子还没全好。后来又用三宝粥方,去掉鸭胆子,一天喝两次,几天就全好了。

【三宝粥】

能治疗痢疾时间久,脓血腥臭味大,肠道快溃烂,兼下焦虚惫,气虚快脱的情况。

配方:生山药轧细一两、三七轧细二钱、鸭胆子去皮五十粒 。

用药方法:以上三味药,先用水西盅,把山药粉调和着煮成粥。煮的时候,别老用勺子搅,滚一两沸就熟,能煮出一大碗粥。就用这粥送服三七末、鸭胆子。

医案三:庐雅雨公曾孙女

己巳年,我在德州客居,有庐雅雨公的曾孙女,五十六岁。季夏时得痢疾,拉白痢,拖到仲冬都没好。请了十多个医生,吃了百来剂药,都没效果,也觉得没药能治了。她的弟弟卢渭川,是通医学的,偶然和我见面说起这事。我说:这病不难,就看怎么用药。就给诊治,脉象微弱,脉数稍微快,吃饭减少,头目有时眩晕,心中稍微觉得烦热,大便时下坠疼,但不厉害。问她平时下焦特怕凉,所以以前吃药,稍微用点温补,马上就烦热,稍微清理一下,就下腹疼、腹泻。就给拟了通变白头翁汤这个方子,一天吃两次药,病很快就好。十多天后,因为登楼受凉,旧病又反复,一天拉十多次,还肚子疼。脉象和以前一样微弱,就还用山药粥送服生硫黄末(生硫黄详细解释在第八卷 )三分,也一天吃两次,病好得差不多。第二天又吃一次,心中稍微觉得热。接着又改用之前的通变白头翁汤,两剂就全好了。

医案西:铁岭李济臣

己巳年,我刚开始到奉天,有铁岭李济臣,二十八岁。得痢疾西十多天,脓血夹杂着黏膜,多次吃药,病越来越重,人很虚弱。诊脉数而细弱,两尺尤甚,知道是拉肚子伤了阴。病家说前两天下痢疾时,一阵儿下坠疼,血也干了(指痢疾里血少 )。因为方子里的药,肚子 疼没那么厉害,拉的也没那么多,怀疑药不对证。我说:腹中瘀滞下尽就好了。让再用白蔗糖化水,送服去皮鸭胆子五十粒。这时己快晚上九点,一夜安睡,到早晨,大便不见脓血了。过几天大便,又少带点血,让继续用山药粥送服鸭胆子二十粒,几次就全好了。

医案五:刘发起

又到中秋中元节,我从汉口赶路,路过都门小住几天。有个叫刘发起的,得痢疾两个月没好。拿着朋友名片,来求我诊治。脉象近和平,但按起来无力。一天拉五六次,痢疾像血液腐败,拉的时候不太疼,里急后重也不厉害,也用通变白头翁汤方,一剂药病就好得差不多。第二天要走,嘱咐他再按原方吃,两剂就好。后来到奉天,他来信说,刚吃第二剂药,痢疾就好了;又吃三剂,病全好,吃饭也正常了。

关于痢疾与“肠炎”及寒痢讨论

有人问:西方人说痢疾是肠中生炎。所谓炎,就是红、热、肿、疼,厉害的会溃烂。看这些案例和给姓冶的人治病的案例,都用热药成功,也能叫肠炎不?既然不是肠炎,为啥肠道也快溃烂呢?回答:痢疾,原本有寒有热。热证不好,肠道会溃烂;寒证久了不好,肠道也会溃烂。比如疮疡,红肿的是阳热,白硬的是阴寒,到最后都可能变成脓血溃烂。看《黄犀角笔录》,说有个人牙疳,医生用三观(可能是指三种观病方法或思路 )、犀角等寒凉药,嘴里烂得没剩啥,脸色白还不知道疼。后来医生改用肉桂、附子等药,一吃就知道疼了,连吃十多剂就好。人嘴里的肌肉,就像肠道里的肌肉。嘴里肌肉能因为寒溃烂,肠道肌肉就不能因为寒溃烂吗?我曾经治过一个人,因为久居潮湿地方,得痢疾三个月不好。肚子上用鸭蛋大小的腊膜贴,肚子疼、里急后重更厉害。我用龙眼肉包鸭胆子方给他治,下痢慢慢好了。后来复诊,脉象微弱沉,下部疼快没了。用生硫黄研细,掺点热面少许做成丸。又重用生山药、熟地、龙眼肉煎汤送服。连吃十多剂,一共吃了生硫黄两许(约一两左右 ),痢疾才好。由此看来,就算是纯红痢,也有寒痢情况,不过一百个里也就两三个。而且实验证明,有寒痢的,虽然久了也会像热痢一样里急后重、肚子疼,用热药也能好。《伤寒论》里有桃花汤,治疗少阴病下利、便脓血的,原本是赤石脂和干姜并用,这是用热药治寒痢的重要方子。注家不懂,说少阴病是火伤阴络导致的,用桃花汤是从治(反治 )的方法。还有人歪曲药性,说赤石脂性凉,重用能到一斤,干姜用十分之一两,说原方用凉药。这咋验证?拿他的药,用一两赤石脂,煎汤喝,是凉是热?所以说,这些都是不懂《伤寒论》这部分含义,强行解释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