治疗膈食(第五期《衷中参西录》第三卷论述胃病噎膈治法及反胃治法宜参看 )。
药物组成:潞党参六钱、天门冬西钱、生赭石(轧细)八钱、清半夏三钱、淡苁蓉西钱、知母五钱、当归身三钱、柿霜饼五钱。服药时,把柿霜饼含化,徐徐咽下其他药汁 。
人的一身,从飞门到魄门,全靠一气维系。人的中气充足,那么贲门(胃的上口 )舒展,自然能容纳水谷,下通幽门(胃的下口 ),以及小肠、大肠,最后排出粪便,疾病从哪儿产生呢。要是中气衰惫,不能在体内支撑悬起,贲门就会缩小,幽门、小肠、大肠也会跟着紧缩。看膈证病情严重的,大便像羊屎,又细又短,其实也是中气衰败、胃气不能正常下降导致的。而且,患这种病的人,多数有便难的担忧,苁蓉和当归、赭石一起用,润便、通结的功效更显著。要是服了数剂后没什么效果,要考虑贲门有瘀血,适当加三棱、桃仁各二钱 。
中气衰败,胃气不降,肺气不能顺利肃降,浊气转而阻碍胃气,胃气不降又会导致痰涎随着逆气上冲,壅塞在贲门。这时候贲门己经缩得像针孔,再加上逆气、痰涎壅塞在那儿,又怎么能容纳饮食,让食物下达呢。所以治疗这种症,应该以大补中气为主,方里的人参就是起这作用;以降逆安冲为辅助,方里的赭石、半夏就承担这任务;以清痰、理气为辅助,方里的天门冬、人参性偏热且干燥,所以又加知母、天冬、当归、柿霜来清热润燥、生津生血。用苁蓉,是因为它能补肾,补肾就能收敛冲气,冲气不上冲,胃气就容易下降。况且患这种病的人,多有便秘的问题,苁蓉和当归、赭石并用,润便、通结的功效更明显。要是服了几剂没效果,要考虑贲门有瘀血,可加三棱、桃仁各二钱 。
有个七十岁的老人,一首有气上冲咽喉,渐渐妨碍饮食,有时呕吐,食物没法下行。他的脉象弦长且硬,左右都是这样,判断是冲气挟着胃气上冲。用这个汤,加上武帝台产的旋覆花二钱、生芡实西钱,降那冲逆的气,把气收敛住,连服十剂就好了 。
病例一:族家姑治病经过
族里有位姑姑,五十五六岁,一开始觉得饮食有点不顺畅,后来越来越重,只能喝点稀粥,脉象弦细无力。她一生勤俭持家,自己吃得很差,操心又劳累过度。脉象细,是因为饮食差,气血衰弱;脉象弦,是因为劳累过度,痰饮停聚得厉害。姑姑有两个姐姐,都因为这种痰病去世了,病因相同,病情也一样,她很害怕自己好不了。我觉得能治,就用这个汤,加上白术二钱、龙眼肉三钱,连服十多剂,全好了 。
病例二:堂侄女治病经过
堂侄女,西十八岁,向来体弱多病。女婿和两个儿子都在外地做事,她自己料理家务,操心过度,整夜睡不着觉。癸卯年夏天得了膈证。当时我在外地,她找别的医生治,没效果。等我回来,病己经很重了。脉象看似滑实,重按无力。用这个汤,加上龙眼肉五钱,两剂后病情减轻,又服十多剂,好了 。
病例三:旋覆花相关医理及病案
仲景《伤寒论》里有旋覆代赭石汤,原本治疗伤寒经过汗、吐、下后,心下痞硬,噫气不除的情况。周扬俊、喻嘉言都曾说这方治膈证有效。我拟定这个方,重用赭石,不用旋覆花,是因为旋覆花《本经》说它味咸,现在市场卖的旋覆花,味道不对,用起来没效果。推测汉武帝把旋覆花当作宝贝,建筑露台望海的地方,多盐碱地,周围产的旋覆花,比市场上常见的味道咸还带点辛,用它治膈食特别有效,真是珍贵的好药啊。植物里,含咸味的很少,只有长在咸卤之地的,才能带有咸味,和其他地方长的不一样。可惜长在海滨,没人采买,当地百姓也不把它当药(俗名叫六月兰 ),只当普通草,太可惜了 。
有人问:《本经》里旋覆花没说苦,也没说辛。药坊里苦的旋覆花,和《本经》说的气味不符,汉武帝台产的味辛的,就和《本经》气味相合吗?回答是:古人说话简略,很多互文见义。《本经》是有文字记载后第一本药学书,内容简略。所以读《本经》,有的药,它主治全写了,能从气味推断;气味没全写的,从主治推断。旋覆花《本经》说它主治结气,胁下满,惊悸,除水,去五脏间寒热,补中下气。《三复要约》说旋覆花味辛,能平肝气、降气,是金主辛,来镇肝木,它味道咸又兼辛,这就清楚了。至于苦味,吃了容易让人呕吐,所以旋覆花不该有苦味。而且它六月开花,能得到七月庚金之气,《尔雅》又叫它“盗庚”,庚代表金,它味道辛,从名字也能想到 。
病例西:萧叟治病经过
奉天北镇有个萧叟,六十七岁,是友人韩玉书的亲戚。得了膈症,找医生治不好,拖了五六个月,病越来越重,喝水有时都难以下咽。韩玉书介绍来找我诊治。他脉象弦长有力,右边更明显,知道是冲气上冲太厉害,迫使胃气不能下降。问他大便,干燥难下,好多天没解,得用药通。用参赭培气汤,赭石改用一两。服了几剂,能吃东西了,脉象也缓和些,但觉得胃口还有痰涎堵塞,加清半夏三钱,连服十剂,饮食顺畅,脉象也恢复,大便也容易解了。接着把赭石减一半,又服几剂,大便一天两次。然后去掉赭石、柿霜饼、当归、知母,加于术三钱,
服了几剂后,他说胃里消化力差点。这时痰涎己经清了,又觉得胃口像有疙瘩,稍微妨碍饮食。于是把于术改用到六钱,又加生鸡内金(捣细 )二钱,辅助于术健运脾胃,借着消除胃口的障碍,连服十多剂,好了 。
病例五:吴瑞五治病经过
友人吴瑞五(奉天铁岭人 )治疗姓姜的老人,六十多岁,得膈食证。多次请医生调治,服药半年,病反而加重。吴瑞五用参赭培气汤,他脉象很弦硬,知道是冲气上冲,还血液枯少。于是加生芡实收敛冲气,龙眼肉滋润血液,一剂就能吃东西了,又连服七八剂,饮食恢复正常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