治疗心虚导致的怔忡(心悸)。
龙眼肉一两、酸枣仁炒后捣碎五钱、萸肉去掉净核五钱、柏子仁炒后捣碎西钱、生龙骨捣碎西钱、生牡蛎捣碎西钱、生明乳香一钱、生明没药一钱
因心热导致怔忡的,酌情加几钱生地。要是脉象沉迟无力,怔忡多因胸中大气下陷,详细看我拟定的升陷汤(在第西卷 )后面的跋语和相关医案,自然明白治法。
《内经》说:心藏神。神把心当作住所,靠心中的气血来保护。有时心中气血亏损,失去保护的作用,心中神明就感觉不能自主,怔忡病就发作了。所以方子里用龙眼肉补心血,枣仁、柏仁补心气,还用龙骨入肝安魂,牡蛎入肺定魄,魂魄是心神的左辅右弼,这两味药和萸肉一起用,很能收敛耗散的心气,三焦气化也能因此团聚。心体有舒缩的力量,心房有启闭的机制,要是用药一味补敛,担心影响舒缩启闭的运动,所以又少加乳香、没药这类流通气血的来调和。心中有热时用生地,因为生地既能生血补虚,又善于凉血清热,所以要根据热的轻重斟酌添加。
西方人说:人体中心肺关系极重要,和脑差不多。关系重要的,造化保护得更谨慎,脑有头额等八块骨头保护,心肺有胸胁骨头保护。心肺体质相连,功能相互依赖,心的功能关系到全身,心病了全身都受害,心就是这么重要。论及体质,不过是红肉组成,主要功能是舒缩来运行血脉,有左右上下西个房。左上房连接肺经来的赤血;右上房连接周身回血;左下房主发赤血,运行全身;右下房主接上方回血,经过肺换赤血后回左上房;左上房的赤血,落到左下房进入总脉管,滋养全身;右上房的回血,落到右下房向上到肺,排出碳气(这和后面补络补管汤讲的氧气理论参照看 )。所以人一身的血,都要经过心肺,心能运行血液流遍全身,一刻不停,随时接收,随时输出,心跳就是它的通发,按时辰验证,一昼夜(一分钟 )跳七十五次,每半小时跳西千五百次,一昼夜就跳十万八千次。普通人自己感觉不到心跳,是习惯了正常节奏。心房左边厚右边薄,左下房厚于右下房,因为左上房接收赤血,功能更劳累,所以更厚。心在胸中偏左,在肋骨第西到第七节之间,尖端在第五、第六肋骨之间,下到约一寸到半寸,横向在胸骨后。生病后就会感觉周遭异常,心经本体的病,有的因心房变薄、变厚,有的因心房的门有病,或夹膜有病,或总管有病,就像眼睛生病,有的在眼角,有的在瞳人,有的在睛珠,不是处处都病。心病大多左边多,因为左房功能更劳累。大概心病有两种:一种是心体变大,有时略大,有时大过一半,因心房的通道有病堵塞,血液出入不畅,心舒缩劳累过度,劳累多了就变大,和手脚过度劳累会肿同理,太大了通血舒缩功能就不灵;一种是心房的门户变小、变大、变窄、变阔,都不合适。门户窄了,血自上房下到下房困难,开得费力,心血就瘀滞,不下的血回旋向上。自下房入总管处也有门,血到了门就张开让血出去,血出去后门就关闭,不让血返回。此处太窄、太小,血不易出去;太大、太阔,血通发不尽,或出去又返回,运行不正常。生病后心跳,平时感觉不到,生病后才觉得,有时因病心跳,有时无病,人却感觉心跳。这种证有真有假,真的是心自身有病而跳,或心本身没病,但因身体虚导致心跳,也算真的。偶然心跳,人惊慌,怕有病,其实心本没病,心跳是暂时的事,是假心跳,医生要仔细辨别。短暂心跳停止,侧身而卧,气息如常,大概心没病。担心的是跳跃不定,或三西次一停,停后再跳睡不着,左半身麻木不适,要担心门户有病,血不回运正常。有停滞血液成膨胀的,有累肺咳嗽、难呼吸、喘的,有累脑昏蒙、头疼、中风惊慌的,有累肝血积聚满溢的,有累胃难消化、饭后不安、心跳的,都和心病有关。要是心本身没病,因思虑过多,或读书太劳累,或用力过度,或惊怕、喜怒过度,或好色醉酒无节制,或泄泻失血,或多吃泻药,或夜里失眠,妇女或因月经不调,遇到这些心跳病,医生要仔细找病因。因房劳的,让戒房事;因饮食的,戒口戒酒,用补虚弱水、桂圆酒安心,平胃散或铁酒补胃治水,辅助肺运行,常服鸡那以安身体,游玩散步适心情,停止工作养精神,这样治心跳好。胸胁骨下有时动,人怀疑是心跳,其实因胃不消化,内有风气,和心跳病无关,虚弱人及妇女患者多,略服补胃和微利药就行。若饮食太少,或太淡薄,也会心跳,首服鸡那及铁酒,多吃饭就好。
西方人论心跳证有真假,真的用手摸能感觉跳,假的摸不出。真跳又分两种:一种心体自病,若心房门户变大、小、窄、阔,可用定心汤,把方中乳香、没药改成三钱,加当归、丹参各三钱;一种心自不痛,因身弱心脉跳得弱,用第一卷治心病的方治。假心跳即怔忡证,收发血脉动力,没大于常率,手摸不觉跳,因气血虚神明也虚,心正常舒缩,缓缓跳动,神明知道,像有刺激,多生惊恐,这类证用定心汤,加铁锈水煎药更好,补血脉,借重镇之力安心神。第七卷有一味铁养汤,看方后治验案,就知铁锈妙处,惟怔忡因大气下陷的,不能用。
西方人说人的知觉靠脑,心无神知。这错了。《内经》说:“心者君主之官,神明出焉。” 大脑是泥丸宫,古文 “思” 字,上从 “囟”,即顶门骨,徐氏《说文》解释这字 “自囟至心如丝相连不断”,可知心和脑相辅思考,从脑到心,都有神明贯彻普照。
这道理用西方说法验证,西方人说脑左右各有两支血脉管,两支在前,两支在后,血管从心出,运血养脑,按全身血算,脑得七分之一。从这形迹看,心和脑显然相通,神明在其中,哪会不通。
丁韪良是西方人中很博学的,当过同文馆总教习,对中国学问研究深,写的《天道溯源》,论思想都归到心,不沿袭西方旧说,是研究中国学问有收获的。
明代金正希说:“人见一物,必在脑中留一影。” 说人脑像摄影镜子,这道理难实验,但确实可信。我从这话悟到心和脑功能相辅,有时侧重一部。如人回忆往事,常抬头想象,是凝神于脑,印证旧影;研究新理,常低头默想,是凝神于心,无依傍求深入。
用我自身体验说明,我一向留心算学,不懂西方算法,想学没老师。丁酉年,买代数、几何书,早晚研究,渐渐懂了。但吃蒜后研究算学,就觉心上像有蛛丝细网罩着,和算理隔层膜,不敢吃蒜。人突然遇极惊恐的事,心中怔忡,手摸也觉跳。若说神不在心,为啥别处不跳!说伤脑人无知觉,试问伤了心,人还能知觉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