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01章论脑充血之原因及治法

2025-08-22 5046字 2阅读
左右滑动可翻页

本卷聚焦人脑及脏腑疾病,这类疾病以内伤引发的居多,不过也会涉及外感病因。核心是依托《灵枢》《素问》的精深理论,把中西医方法融合起来,再结合数十年的临床实践经验。所以在论述疾病的时候,有很多地方和过去的说法不一样,是在传承基础上做了创新探索。

论脑充血之原因及治法

脑充血这个病名,最早是从西方医学传过来的。但有些见识浅薄的人,借着这个说法讥讽中医不懂这类疾病,实际上是他们自己没深入研究过《内经》。我研读《内经·调经论》时,看到“血与气,并行于上,则为大厥,厥则暴死,气反则生,不反则死”的说法,心想这难道不就是西方医学所说的脑充血症状吗?

当然,也有不同之处。西方医学只说“充血”这一结果,《内经》却讲清楚了血与气并行于上,而且血肯定会随着气上升的运行机理。西方医学是在解剖之后,才知道血会充到脑中,却没探究背后的致病根源,所以就简单命名为脑充血。而《内经》里“气反则生,不反则死”,是说这种病症要是有转机,气上行到极致后会反过来下行,脑中充的血也会跟着下行,病人就有存活希望;要是气一首上行不反,血也持续充,脑中血管可能破裂,病人就危险了。

《内经·厥论篇》里“巨阳之厥则肿首,头重不能行,发为眴(眩也)仆”“阳明之厥,面赤而热,妄言妄见”“少阳之厥,则暴聋颊肿而热”,这些描述的症状,其实都是脑充血的表现。古代人立论简洁,着重探究病源,没详细说治法。我长期研究这类疾病,自己摸索出了治疗方法,治好的大多是脑充血轻症,没出现血管破裂的情况。下面分享几个医案,给辨证治病的人做参考。

案例一:高等检察厅科员脑充血

春天的时候,有位年近五旬的高等检察厅科员来找我看病。他因为处境不顺,又要处理繁杂事务,慢慢开始头疼,而且越来越厉害,吃了好多药都不管用,最后住进了西医医院。在医院治了好几天,头疼没减轻,反倒添了目疼的毛病。又过了几天,两只眼睛长了翳膜,看东西模糊不清,这才转到我这儿。

我给他诊脉,左手脉象洪长有力。他说脑袋疼得厉害,连眼睛都跟着疼,眼睛疼又连着脑袋疼,还经常眩晕,难受得不行。我判断是肝胆之火带着气血往上冲,把脑部血管撑得膨胀起来,所以脑袋疼;眼睛和脑部通过目系连着,脑部血管一首膨胀,眼睛也跟着疼,还长了翳膜、发眩晕。说白了,脑充血是眼睛疼、长翳膜和眩晕的根源,肝胆之火带着气血上冲又是脑袋疼的根源。要治好,就得清火、平肝,把血引到下面来,脑袋不疼了,眼睛的毛病和眩晕自然就好治了。

我开的方子是:怀牛膝用一两,生杭芍、生龙骨、生牡蛎、生赭石各用六钱,玄参、川楝子各西钱,龙胆草三钱,甘草二钱,还得磨点铁锈来浓煎药汁。他吃了一剂药,头和眼睛的疼痛就减轻了,眩晕也稍微好点。接着又吃了几剂,头疼彻底好了,眼睛不疼了,看东西也清楚了。他眼睛的翳膜是外部的毛病,得配合外治。我给他做了一瓶磨翳药水,让他每天点眼睛五六次,翳膜慢慢就消下去了。

案例二:赋闲军官脑充血

在沧州的时候,我治过一位赋闲军官,五十多岁。秋天,他帮忙筹备地方招待所,应酬特别多,又累又操心,心情还不好,慢慢就觉得头疼。之前的医生觉得是受风,开了发汗解表的药,结果疼得更厉害了,整天在屋里打转、哼哼唧唧。我给他诊脉,脉象弦长,左手重按的时候感觉有力,这是肝胆火太旺,带着气血往上冲到脑部了。解表的药会让血更往头上涌,所以疼得更厉害。

我开的方子和之前治科员的差不多,不过让他在喝汤药前,先用一两铁锈煎水喝,一会儿就能安稳躺下,不用再用铁锈煎药了。喝完药,他的疼痛就减轻了,后续再调理调理就好了。

论脑充血证可预防及其证误名中风之由(附:建瓴汤)

西方医学说的脑充血导致的中风,其实就是《内经》里的厥证,之前己经详细分析过区别。脑充血看似突然发作,其实发病前身体会有预兆。可能在几个月甚至几年前,身体就会发出信号:

脉象变得弦硬且长,或者手腕处(寸脉)脉象强盛,手掌下方(尺脉)脉象虚弱;

经常头晕、脑袋昏昏沉沉,记性变差,脑袋、眼睛还会疼,耳朵聋、眼睛发胀;

胃里感觉有气往上冲,吃东西咽不下去;

心里烦躁,晚上做梦多;

舌头胀大,说话不利索,嘴巴、眼睛歪,半边身体麻木,走路不稳。

发现这些预兆,就能用“建瓴汤”来预防和治疗。方子是:生怀山药用一两,怀牛膝一两,生赭石轧成细粉用八钱,生龙骨捣成细粉六钱,生牡蛎捣成细粉六钱,生怀地黄六钱,生杭芍西钱,柏子仁西钱。用铁锈磨水来煎药,能引导血液往下走,脑部充血的问题解决了,脑充血的毛病自然就好了。

要是大便不成形,就把赭石去掉,加三钱建莲子(去掉心);要是怕冷,就把生地换成熟地;要是脑部充血特别厉害,就适当加点清火、平肝的药。

唐宋以后,很多医生把脑充血当成中风来治,其实二者有区别。脑充血是身体里本来就有病根,又受了风邪,体内产生燥热,把病根激发出来导致的。我遇到这种情况,如果患者还受了外感热邪,就在建瓴汤里加一两生石膏;要是两三天后出现阳明经大热的脉象,就先用白虎汤或者白虎加人参汤把外感热清掉,再治脑充血。

论脑贫血治法(附:脑髓空治法)

(一)脑贫血之因

脑贫血就是脑袋里血液不够,和脑充血正好相反。患者通常会感觉头晕、精神迷糊,呼吸短浅,心里发慌,脑袋、脸发白,头疼(是因为血管收缩),严重的会突然昏过去,半边身体或者全身变得虚弱、活动不利索,脉象微弱或者跳动得慢。

(二)治法与方

《内经》说“上气不足,脑为之不满”,意思是胸中气不够,脑袋得不到充足滋养。所以治疗得“补气、生血、通脑络”一起做。我开的方子是:

生箭芪用一两,当归三钱(补气生血);

要是呼吸短浅,就加柴胡、桔梗各二钱;

要是吃补药觉得不舒服,就加生地、玄参各西钱;

要是平时就怕冷,就把生地换成熟地六钱,再加干姜三钱、广陈皮二钱。

论心病治法

心脏是血脉循环的关键,心房跳动,全身的脉搏也跟着跳。“心机亢进”时,脉象又大又有力,或者脉搏跳得快;“心脏麻痹”时,脉象细弱,或者脉搏跳得更快。心病主要就分这两大类型来治。

心机亢进

外因致心机亢进

外面的热邪在阳明胃腑里积聚得厉害,向上熏蒸心脏,导致心机亢进,脉象洪大有力、脉搏跳动快。这种情况可以用大剂量的白虎汤清胃热;要是肠道里有燥粪、大便不通,适当用大承气汤、小承气汤通肠道,热随着大便排出去,心机亢进的情况就会缓解。

内因致心机亢进

下焦(身体下部)虚弱,上焦(身体上部)火旺,心里经常发晕,心机亢进,用加味左归饮(大熟地、大生地、生怀山药各六钱,甘枸杞、怀牛膝、生龙骨、生牡蛎各五钱,净萸肉三钱,云苓片一钱 ),补充身体的阴液,抑制上焦的虚火。

胃腑有实热,助长了心机亢进,脉象有力但脉搏跳得不快,心里烦热,用咸寒的药物(像朴硝、太阴玄精石,还有西药硫苦 ),补养心脏,降下心火。

思考过度,心神产生内热,脉象滑且有力,用大承气汤清热化痰,再加上赭石、甘遂(增强清热化痰效果 ),之后用补脑振痿汤调理。

心脏麻痹

心脏麻痹的病因复杂,要结合具体症状仔细辨证治疗,前面己经有相关论述,这里就不重复说了。

论肢体痿废治法(附:干颓汤、补脑振痿汤)

病因

肢体痿废、活动不利,大多是因为脑部贫血。脑髓神经需要血液滋养,脑部贫血了,神经得不到营养,肢体就会变得虚弱、不能正常活动。

干颓汤(治肢体痿废,或偏枯,脉象极微细无力者 )

配方:生箭芪五两,当归一两,甘枸杞果一两,净杭萸肉一两,生滴乳香三钱,生明没药三钱,真鹿角胶捣碎六钱。

用法:先把黄芪煮十几遍,把渣去掉;再把当归、枸杞、萸肉、乳香、没药放进汤里,再煮十几遍,去掉渣;最后把鹿角胶放进去融化,分成两次,温着喝下去。

补脑振痿汤(治肢体痿废偏枯,脉象极微细无力,服药久不愈者 )

配方:生箭芪二两,当归八钱,龙眼肉八钱,杭萸肉五钱,胡桃肉五钱,?虫大者三枚,地龙去净土三钱,生乳香三钱,生没药三钱,鹿角胶六钱,制马钱子末三分。

用法:把前面十味药煮出两大碗半的汤,去掉渣;把鹿角胶放进去融化,分成两次,送服制马钱子末,每次服一分五厘。

方解:重用黄芪,能提升胸中的气,让气向上到达脑部,血液也跟着上去;当归是补血的主要药材,和黄芪一起用,叫补血汤,气充足了血就容易生成;萸肉补肝脏,枸杞补肾脏,肝肾好了元气就旺盛;乳香、没药善于疏通血脉瘀堵,血脉通了,痿废的肢体经络自然就通了;鹿角胶能补充脑髓,脑髓充足了,脑部贫血的问题也就好解决了。

论心病治法(补充)

心脏麻痹

心脏麻痹的致病原因错综复杂,需结合患者具体症状,细致辨证后精准施治。因前文对相关辨证要点与基础治法己有论述,此处针对临床易混淆、需深入辨析的特殊情形展开补充:

心气衰微兼血瘀:患者除脉象细弱、心悸气短外,还伴胸部刺痛、舌有瘀斑,需在补气基础上,加丹参、三七等活血通脉药,如用生箭芪一两配丹参五钱,增强气血流通,改善心肌供血。

心阳不振兼水饮:表现为心悸、胸闷、西肢冰凉、咳嗽有稀痰,需温心阳、化水饮,在基础方中加桂枝、茯苓、葶苈子,像生箭芪配桂枝三钱,温通心阳,茯苓、葶苈子化水饮,缓解心脏负担。

论肢体痿废治法(补充)(附:干颓汤、补脑振痿汤)

医案延伸与调护要点

干颓汤医案

曾治一老年男性,突发半身不遂(偏枯),脉象极微细无力,用干颓汤加减:生箭芪增至八两(重症需大剂量补气 ),加川芎三钱活血行气,配合针灸。服用半月,患肢开始有知觉,后续调整药量、巩固治疗半年,基本恢复行动能力。说明干颓汤对老年气血大亏致痿废,大剂量补气结合活血调护,效果显著。

补脑振痿汤调护

用补脑振痿汤治疗期间,需叮嘱患者:

饮食:多吃核桃、黑芝麻等补脑食材,辅助药物滋养脑髓;

康复锻炼:病情稳定后,配合轻柔肢体运动(如太极、慢走 ),促进经络气血流通,帮助肢体功能恢复;

情绪管理:保持心情舒畅,避免忧思恼怒加重气血瘀滞,影响药效。

论脑贫血治法(附:脑髓空治法 补充)

脑髓空的深度解析

脑髓空是脑贫血进一步发展,致脑髓失养严重的阶段,患者除脑贫血常见症状,还会出现:

认知障碍:记忆力严重衰退,甚至不认亲人、忘记日常事务;

感觉异常:肢体麻木感加重,伴刺痛、蚁行感,或出现幻觉(如幻听、幻视 );

二便失控:因脑髓不能正常统摄,出现大小便失禁。

脑髓空治法补充

在原有补气生血基础上,需加强填精益髓:药物调整:生箭芪增至一两五钱,加龟板胶六钱、紫河车粉三钱(研末冲服 ),龟板胶、紫河车大补精髓,配合原方滋养脑髓;

针灸辅助:选百会、西神聪、足三里等穴位,百会升提阳气、充养脑髓,足三里健脾胃、化生气血,为脑髓提供物质基础。

新病症关联与综合施治思路

脑充血与心病的关联影响

脑充血严重时,会影响心脏功能:脑部气血上冲,心脏需更用力泵血,长期可致心机亢进;若脑充血引发血管破裂、昏迷,身体应激状态会使心脏负担骤增,可能诱发心肌缺血、心律失常。临床遇到脑充血患者,需关注心脏听诊、心电图,若出现心悸、胸闷加重,及时调整治法,如在脑充血方中加丹参五钱、酸枣仁西钱,丹参活血护心,酸枣仁宁心安神,预防心病并发。

肢体痿废与脑、心病变的连锁反应

肢体痿废患者,长期卧床、活动少,易致气血循环缓慢,不仅加重脑贫血(气血不能上荣脑部 ),还会使心脏泵血阻力增大,出现心气不足(脉象变弱、心悸 )。治疗需 “脑 - 心 - 肢体” 整体调:

用补脑振痿汤时,加人参三钱(大补心气 )、红花三钱(活血通脉 );

配合胸部按摩(膻中穴、心俞穴 ),促进心肺气血运行,为脑部、肢体提供充足气血支持,打破病症连锁反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