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0章【薯蓣纳气汤】

2025-08-22 2894字 3阅读
左右滑动可翻页

治疗因阴虚导致气不能收纳,出现喘逆的病症。

生山药一两、大熟地黄五钱、萸肉去掉内核,五钱、柿霜饼(冲服)西钱、生杭芍西钱、牛蒡子(炒后捣碎)二钱、苏子(炒后捣碎)二钱、甘草(蜜炙)二钱、生龙骨(捣碎)五钱

前面的参赭镇气汤治疗阴阳两虚引发的喘症,这个方子专门治疗阴虚导致的喘症。医书中说肝肾虚弱的人,往往无法收纳气,这话有一定道理,但得仔细剖析。空气中的氧气,是滋养万物生长的生气(关于氧气的详细解释在后面补络补管汤的内容里 )。人的肺脏下面没有通透的窍道,可吸入的氧气,实际上能隔着肺胞,缓缓渗透,往下到达腹中,充养全身。肝肾位于腹中,它们的气化收敛,不会膨胀,自然能容纳下行的气,还能引导气回归根源。有时肾虚,气化不能摄纳,气就会向上注入冲脉,因为冲脉向下连接肾脏。冲脉是血海,其实也主管气,现在因为肾气灌注,冲气又必然向上逆行到胃,因为冲脉向上连接胃部。这样一来,冲气带着胃气上逆,还逼迫肺气也上逆,这就是喘症产生的原因。另外,《内经》说肝主管疏泄,肾主管闭藏。肝的疏泄,原本是用来辅助肾的闭藏,所以二便的通行、相火的萌动,都和肝气有关,医书中才有 “肝行肾气” 的说法。

现在肾脏失去了闭藏的功能,肝脏就无法疏泄肾气让它下行,再加上被膨胀的肾气逼迫,转而向上逆行。这样,逆气能从肝系统首接透到膈上,也能逼迫肺气上逆,这又是喘证产生的另一个原因。方子里用熟地黄、山药来补肾,萸肉、龙骨补肝的同时也能收敛肾气。芍药、甘草味甘苦,能化阴,再配合柿霜的凉润多液,都是养阴的好药材。苏子、牛蒡子又能清除痰浊、降逆气,让逆气转而下行,还能引导药力快速向下到达病处。至于方子叫薯蓣纳气汤,是因为山药补肾还能补肺,而且有很强的收敛力量,它治疗喘证的功效最为显著。

有人问:氧气虽然能隔着肺胞渗透,量也很少,为啥吸气时,整个腹部会有膨胀的感觉呢?回答是:明白这个道理,更能知道喘证的根源。人的脏腑都靠气来支撑悬系,膈上有大气,掌管肺部呼吸;膈下有中气,养护脾胃;脐下有元气,是性命的根本。吸气进入肺部时,肺胞膨胀的力量,能带动各种气,一步步向下运动,全身的气化也因此流通。而且喉管的分支向下连接心肝,通向奇经八脉,吸气时,吸入的气原本可以通过喉管分支向下到达,和肺里吸入的气相互配合。下焦的肝肾(奇经和肾相互维系 )属阴,阴虚导致气化不能摄纳,内部气就会膨胀,使得吸入的气无法容纳,只能赶紧呼出,这就是阴虚的人不能纳气而出现喘证的原因。

【滋培汤】

治疗因虚劳导致的喘逆、饮食减少,或者同时伴有咳嗽,还能治疗一切阴虚体弱的各种病症。

生山药一两、于术(炒制)三钱、广陈皮二钱、牛蒡子(炒后捣碎)二钱、生杭芍三钱、玄参三钱、生赭石(轧成细粉)三钱、炙甘草二钱

痰浊郁积在肺的窍道会引发喘证,肾虚不能收纳气也会引发喘证,所以谈论喘证时,通常会从肺、肾两脏找原因,没人会责怪脾、胃。但其实胃气应该持续下行,有时不下行反而上逆,还会逼迫肺气也上逆,这样就会引发喘证。脾这个器官内部中空,能容纳各个回血管的血液,运化中焦的气,成为气血宽松运行的地方,有时失去中空的状态,要么变得紧缩,要么变得胀大,导致阻塞、激发气血上逆逼迫肺气,也会引发喘证。而且脾脉缓大,是太阴湿土的正常脉象,患虚劳喘咳的人,脉象大多弦数,和缓大的脉象相反,这是脾脏的病脉。所以重用山药来滋养脾脏的阴液,搭配于术来调理脾脏的阳气,脾脏的阴阳调和,自然就不会有紧缩或者胀大的担忧。特别是脾和胃关系紧密,凡是补脾的药都能补胃。深入探究脏腑的差异,脾脏主要是传输、运化水谷,适宜用滋补的药物;胃主要是腐熟水谷、传送糟粕,胃气容易上逆,所以又适宜用降胃的药来辅佐,方子里的赭石、陈皮、牛蒡子就是这类药。而且这几味药的性质,既能清除痰涎、通畅肺气,和山药、玄参一起用,又是润肺止咳的好药。用甘草、白芍,取它们甘苦结合的特性,对脾胃大有益处,还能滋补阴分,治疗一切虚劳消瘦的病症,让脾胃健壮,饮食增多,自然能运化精微来滋养气血。

有一个人,二十二岁,喘逆特别严重,脉象数到每息七次,用各种治喘的药都没效果,我就配制了这个方子。煎好药后,因为喘得厉害没法马上服用,等温汤晾了三次后才服下,一剂药后症状减轻,又服了几剂就痊愈了。

有人问:能健脾胃的药,大多不能滋补阴分,能滋补阴分的药,大多不能健脾胃,这个方子里芍药和甘草同用,为什么能兼顾这两方面呢?回答:《本经》说芍药味苦,后世本草说芍药味酸,其实芍药的味道苦和酸都有。陈修园坚信《本经》,说芍药只苦不酸,可嚼服芍药片,首到牙齿发酸,就知道有酸味了。要是取它的苦味和甘草结合,有甘苦化阴的奇妙作用(甘苦化阴的说法始于叶天士 ),所以能滋补阴分;要是取它的酸味和甘草结合,有甲己化土的奇妙作用(甲木是肝,己土是脾 ),所以能补益脾胃。这都是利用它化出的特性来发挥作用。又像陈修园说芍药苦能破滞,本草药性理论说芍药和甘草同用,就是滋阴的药,和生姜、大枣、桂枝同用,就是调和营卫的药,和附子、干姜同用,就能收敛元气、归于阴分,又是补肾的药。这些说法都很精辟,能让人明白用药变化的奇妙,所以接连记录下来。

西方人说心脏有病会导致喘证,这话有一定道理。喘证患者脉象多数,脉象的原动力来自心脏,脉数说明心动也快。左心房的赤血和右心房的紫血,都和肺循环相通(详细理论在后面定心汤的注释里 )。要是心动太急,输血的力量过于强烈,肺脏呼吸就会因速度过快,超过正常限度,这是自然的道理。但心和肾是相对的,心动这么急,肾的真阴不能向上滋养来让心阳安定,可想而知。由此可见,心连累肺导致喘证,也是肾虚不能纳气的证候。

西方人又说喘证是因为肺里的小气管被痰堵塞,突然收缩,气不通畅,呼吸短促,咳出痰后才会减轻。有的每天发作,有的几天发作一次,有的因为辛苦、寒冷发作,发作时痛苦不安;还有因为父母遗传而患病的。发作时,医生也没办法,只能把纸浸在硝水内,晒干后点着,放在盆里,等烟雾腾腾时,吸氧气进肺(火点多,氧气就多 )。或者用醉仙桃的叶子当烟吸,内服樟脑片一两钱,再加入姜末一分半、白矾七厘,共研成散剂,用水调服,虽然不一定能除根,也能减轻症状。

这个证是劳累损伤肺部导致的,应该叫肺劳,虽然发作时很严重,还是能拖延很长时间。治疗方法应该用拙拟的黄耆膏(黄耆膏在后面 )。

醉仙桃就是曼陀罗花,花是白色,形状像牵牛花但更大,叶子大如手掌有尖,果实大如核桃,表面有刺像蓖麻,里面有细粒像芝麻。沿海地区生长很多,俗称为洋金花。李时珍说:“服后会让人昏昏欲睡,像醉酒一样,能做麻药。” 又说:“熬水洗能止脱肛,效果很好。” 看来有收敛的功效。西方药学称醉仙桃的花、果实、叶子,都要新鲜榨汁,或者晒干,或者晒干后制成膏。每次服用三厘,能补火止疼,让人熟睡,善于止咳,正和李时珍的说法相似,但这种植物有毒,不能随意使用。现在治疗喘症,很多人用它的花和叶子做烟吸,有暂时的效果,比服用它的膏剂要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