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385章 西南的局势

2025-08-24 2212字 4阅读
左右滑动可翻页

一刻钟后,激烈的打斗声戛然而止,弥漫的尘土也缓缓落下。庞叔和李传卫同时停了下来,两人都微微喘着粗气,额头满是汗珠,衣衫也被汗水浸湿贴在了身上。他们的兵器上还残留着刚才激烈交锋时溅起的火星余温。

庞叔看向李传卫的目光明显就像是伯乐看到了千里马,眼中满是欣赏和赞许。他完全丝毫不顾及朱棣的身份,大踏步走到李传卫面前,双手用力一拍他的肩膀,那力度仿佛要把自己的认可都通过这一拍传递过去,大声说道:“以你的本事,当一个小小的侍卫太屈才了,不如来跟我干吧!我首接让你当我的副将!” 那声音洪亮而真诚,仿佛在向所有人宣告他对李传卫的看重。

李传卫听了庞叔的话,先是微微一怔,随即露出温和的笑容。他后撤了一步,恭敬地退到朱棣身后,微微弯腰,笑道:“多谢将军厚爱!” 那语气不卑不亢,虽然充满感激,但也明确地表达了自己的态度。

看到李传卫不搭理自己,庞叔也没有多说什么,只是轻轻叹了口气,眼神中闪过一丝遗憾。但很快,他就把目光落到了朱棣身上,眼神变得锐利而专注,仿佛要透过朱棣的外表看到他内心深处。

“有什么指教?” 朱棣看了庞叔一眼,首接开口问道。他的声音沉稳而有力,带着一种上位者的威严。

“指教谈不上,但是你一身带兵打仗的本事,更是陛下亲子,怎么就甘心离开封地游荡天下呢?” 庞叔的眼神中带着一丝疑惑和不解,同时也有几分期待,期待朱棣能给出一个让他满意的答案。

朱棣愣了一下,他还确实没有想过这个问题。他微微皱起眉头,伸手挠了挠头,脸上露出思索的神情,然后缓缓说道:“如今大明实力强劲,国泰民安,多我一个不多,少我一个不少罢了。” 那语气中带着一丝洒脱,仿佛对这世间的功名富贵并不在意。

“话不能这么说,” 庞叔一边说着,一边带着众人来到一张木桌子旁坐下。这张木桌子有些陈旧,桌面坑洼不平,但此刻却承载着他们重要的讨论。庞叔坐在椅子上,身体微微前倾,双手撑在桌子上,神情严肃地说道:“如今大明刚建国十五年,虽然威名在外,但是也仅限于治下的这一块地方。若是这个时候按照皇爷的思路限制武勋的权利,转为半防御的政策,那么大明的国力就会逐渐停滞,甚至会在不久的将来造成极其恶劣的负面影响。” 他的声音低沉而有力,每一个字都仿佛重重地砸在众人的心上。

“你这话危言耸听了吧?” 朱棣皱了皱眉,眼神中透露出一丝怀疑。虽然在原来的历史中,朱标死后朱允炆登基,确确实实造成过一段时间的动荡,但是在永乐年间不就很快恢复了过来吗?他在心里暗自想着,觉得庞叔的话有些夸大其词。

“你还别不相信。” 庞叔说着,伸手给自己倒了杯大麦茶,那茶水冒着热气,散发着淡淡的麦香。他猛灌了一口,然后放下茶杯,用袖子擦了擦嘴,继续说道:“如今虽然大明的对外政策还是以战为主,可是跟随皇爷南征北战的那些武勋们,一个个开始逐渐享受,丧失了原本的斗志。他们整日沉醉于美酒佳肴、良田美宅之中,不复当年在战场上的英勇无畏。更何况除了元兵以外,他们对上塞外的军队更是没有任何的实战经验。你说,就这样的一群人,真的能够对外作战保护我大明的百姓吗?” 他越说越激动,声音也越来越大,眼神中满是忧虑和焦急。

看到庞叔如此有理有据,朱棣不禁心生感慨。他带着几分敬重和好奇,向前微微欠身,问道:“敢问庞叔高姓大名?” 此刻,朱棣的眼神中满是探究,他渴望知晓眼前这位见解独到、武艺高强之人的身份。

庞叔闻言,先是微微一怔,随后脸上浮现出一丝苦笑。他摆了摆手,语气中带着几分豁达:“在下庞疾,云南镇抚将军。官职什么都是虚的,你们也叫我庞叔就好了。” 说罢,他的目光坦然地与朱棣对视,仿佛并不在意自己的官职高低。

听到 “镇抚” 二字,朱棣心中瞬间明白了这个庞疾为什么会是这么一副愤世嫉俗的样子。在朱棣的认知里,镇抚这个官职虽有一定权力,但地位却有些尴尬。严格来说,庞疾并不是大明核心将领,甚至都不能算大明正规军将领。他是当年大明镇压云南乱部时投降的降将,正因如此,才得了 “镇抚” 这个名号。

这类降将想要从降将的队列中提升到能够有封号、自主带兵的程度,那可是难如登天。这需要极高的天赋,高到即便朱元璋再歧视他们的身份,也不能放任他们外逃的程度。朱棣心里暗自想着,别看庞疾如今只是个镇抚将军,若论真实本事,说不定丝毫不逊色于那些朝堂上的正规将领。说句不好听的,如果真把这个庞疾跟蓝玉他们放在同一个战场上,蓝玉都不一定能百分百打出超越庞疾的战功。

“敢问庞叔,之前可是大理……” 朱棣话还没问完,就被庞疾抬手打断。庞疾微微扬起下巴,眼神中带着一丝轻蔑,说道:“就大理国那三瓜俩枣的,哪里比得上我们西朝!” 他的语气中充满了对西朝的自豪和对大理国的不屑。

“西朝?” 朱棣、诸葛亮、姚广孝三人同时一顿,这个名字可代表不了什么好消息。朱棣的眉头瞬间紧锁,眼神中透露出一丝警惕;诸葛亮手抚胡须,脸上露出思索的神情;姚广孝则微微眯起眼睛,仔细琢磨着这个陌生又神秘的 “西朝”。

“西朝到底是什么?” 诸葛亮眉头皱得更紧了,话说自己在治理蜀汉的时候,确实听到过西朝的只言片语,但那不是己经早己消亡的吗?怎么又过了几百年,这个西朝还死灰复燃了?诸葛亮心中满是疑惑,他感觉这个突然冒出来的西朝,背后似乎隐藏着巨大的秘密,说不定会对大明的局势产生重大影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