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轰!”
就在众人沉浸在这难得的温情氛围中时,原本宁静祥和的校场中突然爆发出一声剧烈的爆炸声。那声音如同晴天霹雳一般,震得人耳朵生疼,仿佛连脚下的大地都跟着颤抖起来。徐妙云正沉浸在与儿子们相聚的喜悦之中,这突如其来的巨响让她吓了一跳,身体不由自主地颤抖了一下,眼神中闪过一丝惊恐。
朱高煦看到母亲这般模样,赶紧笑着安慰道:“娘,那是咱大明自己的炮。您别怕,它只打外族。”他的声音洪亮而沉稳,眼神中透露出自信和骄傲。说着,他还伸手轻轻地拍了拍徐妙云的肩膀,仿佛这样就能给她带来安全感。
“说到外族,”张皇后忽然想起了什么,她的眼神中闪过一丝忧虑。但当她一看到徐妙云那略显疲惫的面容时,到了嘴边的话又咽了回去。她张了张嘴,最终还是不好意思继续说下去,只能把话憋在心里,脸上露出一丝无奈的神情。
徐妙云听到朱高煦的话,抬眼往远方看去。远方升腾起一股浓浓的黑烟,在湛蓝的天空中显得格外刺眼。她努力想要看清楚那烟雾背后的景象,然而,忽然感觉眼前一阵迷糊,世界仿佛都在这一刻旋转起来。紧接着,腹部一股剧痛如汹涌的潮水般袭来,那疼痛让她的身体瞬间蜷缩起来,冷汗不停地从额头冒出。再然后,她眼前一黑,整个人就昏了过去。
“生了!生了!是个皇子!”
负责打下手的侍女兴奋地打开房门走了出来,她的脸上洋溢着喜悦的笑容,声音清脆而响亮。这一声呼喊,如同在平静的湖面投下了一颗巨石,瞬间打破了周围的寂静。
朱棣正焦急地在门外踱步,听到这个消息,刚想进去看看自己的妻子和新生的儿子,却被侍女拦住了。侍女恭敬地说道:“王爷,屋内污秽太重……”她的声音带着一丝怯意,眼神中满是担忧。
朱棣哪里在乎这些,他的眼神中透露出坚定和急切。他眉头一皱,首接伸手把侍女推到了一旁,大踏步地走了进去。他的步伐急促而有力,仿佛每一步都带着他对妻儿的牵挂。
跟在朱棣身后的,只有马皇后。朱元璋和朱标就算想进,那些宫女们却拼了命也不会让他们进。宫女们紧紧地守在门口,眼神中透露出坚定的决心,仿佛在守护着这世间最珍贵的东西。
朱棣快步走到用来隔离和保温的暖帐前面,停住了脚步。他深吸一口气,努力让自己平静下来,然后开口问道:“王妃情况如何?”他的声音虽然平静,但那微微颤抖的语调却暴露了他内心的紧张和担忧。
这一声问话差点让稳婆稳不住自己的双手。稳婆被这突如其来的声音吓了一跳,手中的剪刀差点掉落。她赶紧稳住心神,向朱棣行了一礼,说道:“燕王殿下,燕王妃情况平稳,想必没有什么大问题。至于皇子……”
朱棣打断了她的话,说道:“既然如此,本王就放心了。”他的眼神中流露出欣慰的神情,紧绷的神经也终于放松了下来。
马皇后站在一旁,白了朱棣一眼,说道:“我还以为你小子这么火急火燎地进来,是心疼你那个大儿子呢。”她的语气中带着一丝调侃和笑意,眼神中满是慈爱。
说完,就拉着朱棣往外走,朱棣原本还不想走。
“你要是心疼你媳妇,就老实跟我出去,别待在里面。万一引了寒气坏了身子看你怎么办?”
一听这话,朱棣赶紧跟着马皇后走了出去。
“对了,你给孩子取了什么名字?”
马皇后好奇得问道。而朱元璋和朱标也好奇这个问题。
“朱高炽吧!”朱棣随口说道。
朱棣话音刚落,目光在院内众人脸上扫过,他接着缓缓说道:“这孩子出生之时,我正想着我大明江山需得如炽火般旺盛,繁荣昌盛,绵延不绝。‘炽’有炽热、旺盛之意,希望这孩子将来能如这火焰一般,有炽热的雄心壮志,为我大明添砖加瓦,守护这大好河山。”
朱棣说着,脸上满是为人父的骄傲与期许,仿佛己经看到了长子朱高炽未来成为国家栋梁,守护大明的模样。他继续道:“我也盼着他日后能如火焰驱散黑暗一般,为大明扫除一切障碍,让我朝国泰民安,百姓安居乐业。”
这一世,大哥朱标,大侄子雄英还没出事,大致上皇位也轮不到朱允炆那个王八羔子,那自己也能够安心当大哥的征北大将军了。
然而,朱元璋坐在一旁,听到“朱高炽”这个名字,眉头不自觉地皱了起来,眼神中闪过一丝复杂的情绪。朱标也微微变了脸色,嘴唇动了动,似乎想要说些什么,但最终还是把话咽了回去。他们的异样,沉浸在自己思绪中的朱棣却丝毫未察觉。
朱元璋轻轻咳嗽了一声,试图打破这有些微妙的气氛。他开口道:“这名字倒是有几分深意,只是希望这孩子将来能不负此名才好。”朱标也勉强挤出一丝笑容,附和道:“是啊,西弟这取名的寓意甚好,希望这小侄子将来能有大作为。”
朱棣没有听出他们话里的弦外之音,只当是他们对自己取名的认可,更加得意起来。他笑着说:“父亲放心,标哥放心,我定会好好教导这孩子,让他成为我大明的骄傲。”
马皇后看着朱棣那浑然不觉的模样,心中暗暗叹了口气。她知道朱元璋和朱标为何会有这样的反应,这名字虽寓意美好,但在当下的局势中,却难免让人联想到一些复杂的事情。
“对了,老西,妙云刚生完孩子,不便走动。那咱把你的侧妃安排去封地怎么样?”
就在这高兴的时候,朱元璋突然来了这么一句。
朱棣一开始还没反应过来,甚至疑惑地问道:“侧妃?我哪来的侧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