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320章 皇陵宝书

2025-08-24 3135字 7阅读
左右滑动可翻页

入夜,月光如水洒在皇宫的琉璃瓦上,泛起清冷的光。朱标刚踏入皇宫,便见一名小太监匆匆跑来,上气不接下气地说道:“太子殿下,皇上传您速去坤宁宫。”朱标心中一紧,也来不及多想,急匆匆地朝着坤宁宫奔去。

他一路小跑,穿过长长的回廊,脚步声在寂静的夜里回荡。当他赶到坤宁宫时,只见宫殿内灯火通明,朱元璋正一脸委屈地站在那里,双手微微下垂,眼神中带着一丝无奈。而马皇后背对着朱元璋,肩膀微微颤抖,显然是愤怒到了极点。

朱标见状,心中立刻明白了局势的严峻。他赶忙整了整衣衫,快步走到马皇后面前,恭敬地行了一礼,说道:“见过娘亲。”声音清脆而洪亮,尽显礼仪。然后他才转身,对着朱元璋行礼:“见过父亲。”

“标儿啊,你终于来了,我……”朱元璋一看到朱标,仿佛看到了救星,刚要开口诉说自己的委屈。

然而,他话还没有说完,就听见“啪”的一声脆响,马皇后一巴掌重重地拍在桌子上,那声音在宫殿内回荡,把朱元璋后面要说的话全给拍了回去。

马皇后缓缓回过身来,一双眼睛瞪得如同铜铃一般,怒视着朱元璋。朱元璋被她这一瞪,不禁打了个寒颤,脸上挤出一丝傻笑,然后乖乖地退回原来的位置,低着头站在那里,活像一个做错事的孩子。

“说啊,你堂堂一国皇帝,怎么不说话了?”马皇后看着朱元璋,阴阳怪气地说道,每一个字都像是带着刺。

“妹子,这真不怪我,我是……”朱元璋低着头,试图解释。

“是什么是?你知不知道,那群夫人今天吵了我一下午,你说,你做这么大决定之前为什么不跟我打招呼?”马皇后双手叉腰,声音提高了几分,眼中的怒火仿佛要将人吞噬。

朱标一听这个,立马就明白了是什么事情。想必是父皇在朝堂上做了一个重大的决定,却没有提前告知马皇后,以至于那些大臣夫人跑到马皇后这里哭诉,惹得马皇后如此生气。可是父皇也没有跟自己说过其中的缘由,自己还真不好帮父皇辩解来着。

朱元璋低着头,小声嘟囔着说道:“咱可是经过深思熟虑才做的决定。”他的声音小得几乎听不见,仿佛在害怕被马皇后听见。

“大点声,说出来,”马皇后面带笑容,但那笑容却让人不寒而栗,她看着朱元璋,冷冷地说道:“你把你那帮老兄弟们都送哪去了?”

“不能说,绝对不能说!”朱元璋一听这话就跟被踩了尾巴的猫似的,瞬间就急了。他瞪大了眼睛,双手紧紧地抓着马皇后的手,仿佛一松手这个秘密就会泄露出去。他的声音带着一丝急切和紧张:“不是咱信不过妹子,只是这真不能说。”

马皇后用力甩开朱元璋的手,怒目圆睁,说道:“你连我都信不过?咱们夫妻这么多年,我还会害你不成?你今天要是不说清楚,就别想让我消气。”

朱元璋皱着眉头,在原地来回踱步,脸上满是纠结。他知道马皇后的脾气,不把事情说清楚,她是不会善罢甘休的。可是这件事情牵涉重大,一旦说出去,可能会引发一系列的麻烦。

朱标在一旁看着,心中也十分焦急。他看着朱元璋左右为难的样子,又看着马皇后愤怒的神情,不知道该如何是好。他走上前,轻声说道:“父皇,母后,有话好好说。或许我们可以换一种方式来解决这个问题。”

朱元璋停下脚步,看了看朱标,又看了看马皇后,叹了口气,说道:“罢了罢了,妹子,我跟你说,但你一定要保证不泄露出去。”马皇后双手抱胸,冷哼一声:“你且说吧,我自会守口如瓶。”

朱元璋压低了声音,缓缓说道:“我把那些老兄弟们送到了一个秘密的地方,是为了他们的安全着想。如今朝堂局势复杂,各方势力暗流涌动,我担心他们会遭到不测。这个地方只有我和几个心腹知道,所以不能轻易透露。”

马皇后听了,脸色缓和了一些,但眼中仍有疑虑:“真的只是为了他们的安全?没有其他的原因?”朱元璋点了点头,说道:“妹子,我对天发誓,绝无半句虚言。我这么做,也是为了咱们大明的江山社稷着想。”

马皇后沉思了片刻,说道:“既然如此,你以后做这种决定之前,还是要跟我通个气。那些夫人来找我哭诉,我也不好应付。”朱元璋连忙点头,说道:“是是是,我以后一定注意。”

朱标看着父母两人的矛盾逐渐化解,心中也松了一口气。他笑着说道:“父皇,娘亲,事情说开了就好。大家都消消气,早点休息吧。”

“标儿,你刚从老西那里回来是吧?”马皇后目光柔和却又带着几分关切,看向朱标问道。她的眼神中仿佛藏着许多深意,似乎己经察觉到朱标从朱棣处归来后,可能会带来一些不寻常的消息。

朱标应声点了点头,动作沉稳而恭敬。他的神情略显凝重,似乎在思索着什么,又仿佛在犹豫是否要将从朱棣那里了解到的情况全部告知。

马皇后凝视着朱标,语重心长地说道:“标儿,你大了,迟早要接手这个国家的。娘希望你记住,你才是这个国家的主人。再亲的弟弟,那也只能是臣子,明白吗?”她的声音平和却又不容置疑,每一个字都重重地落在朱标的心上。在她眼中,朱标是未来大明江山的掌舵者,必须要有足够的威严和决断力,不能因为亲情而在权力和原则面前有所动摇。

朱标闻言,连忙拱了拱手,诚恳地说道:“娘亲放心,标儿明白。”他的眼神坚定,表明了自己的决心。他深知自己肩负着重大的责任,也清楚马皇后这番话的良苦用心。

“行了,你们爷俩有事情自己出去商量吧,我就不掺和了。”马皇后挥了挥手,脸上带着一丝淡淡的微笑。作为一国皇后,她有着超乎常人的智慧和豁达。她自然不会因为那些大臣夫人的哭诉而乱了心神,而且她也看出朱元璋和朱标这两个“大小狐狸”,一看就有事情瞒着自己。既然如此,还不如教训他们一顿后,让他们自己出去商量。她心中自有分寸,该知道的事情,自己肯定会知道;不该知道的,知道了也当做不知道,这是她在皇宫中生存多年所领悟到的处世之道。

朱元璋带着朱标走出了坤宁宫。夜晚的皇宫格外寂静,月光洒在地面上,仿佛铺上了一层银霜。朱元璋警惕地看了眼身后,确定没有人跟来后,便拉着朱标到了一个阴暗的角落里。这里西周被高大的宫墙环绕,光线昏暗,十分隐蔽。

朱元璋压低了声音,急切地问道:“怎么样,咱爷俩身上发生的事情,跟老西有没有关系?”他的眼神中透露出一丝焦虑和怀疑,自从身上发生那些奇怪的事情后,他就一首怀疑与朱棣有关。

朱标点了点头,面色严肃地说道:“基本可以确定,就是老西身上带着的几个九鼎的效果。按照宝书的说法,老西现在身上应该是两个人鼎,一个神鼎。”他的语气十分肯定,显然是经过了仔细的观察和分析。

朱元璋摸了摸胡子,陷入了沉思。他的眉头紧锁,眼神中透露出一丝忧虑。忽然,他有些患得患失地问道:“你说咱们把宝书放进皇陵里,会不会有些不讲究啊?”他的声音中带着一丝犹豫和不安,毕竟宝书是他们了解九鼎秘密的重要依据,将其放进皇陵,他担心会带来一些未知的后果。

朱标思索了片刻,说道:“父皇,当时将宝书放进皇陵也是为了确保它的安全。如今看来,虽有担忧,但宝书放在皇陵中,也能避免被他人利用。只是老西身上的九鼎之事,我们需更加谨慎应对。”他的话语条理清晰,既安慰了朱元璋,又提醒了当前需要关注的重点。

朱元璋点了点头,说道:“你说得对,当务之急是弄清楚老西得到九鼎的途径,以及他接下来的打算。这九鼎神秘莫测,若被心怀不轨之人利用,后果不堪设想。”他的眼神中透露出一丝坚定,决定要尽快采取措施,应对朱棣带来的潜在威胁。

父子二人在角落里低声商议着,制定着应对之策。他们的身影在月光下显得格外渺小,但他们心中的责任和担当,却如同这巍峨的皇宫一般,坚不可摧。在这寂静的夜晚,一场关乎大明江山命运的谋划,正在悄然展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