马云到达的时候,报刋室内,有不少的人。
长条桌的两边,坐满了人。
每个人面前的报纸没有翻动,大家的目光看向了两个人。
不是这两人长的漂亮长的俊俏。而是这两人正在用笔记录那报纸上的广告。而那报纸,正是厢港的报纸。
在深圳,没人能订到厢港的报刋杂志。也就深圳图书馆有这个特权。
每天上午十点,就有人送来厢港的报刋。
所以,在十点以后,图书馆的报刋室那是人满为患。比那武侠室的看书的读者还多。
马云排队了一个小时,才轮到他。
坐下来后,马云便看了报纸。
今天的报纸上,有十条求货消息。其中有七条,都是需求白坯布或牛仔裤的。
马云叹了口气。
这样的竞争场面,不是马云能进去的。
看完后,马云便将报纸交给了后面等着的人。
他去了报刋处,翻看起历史的厢港报纸。
这中间,有两份广告,让马云感兴趣。
这两份广告不是同一家的公司,但是,他们的要求都是一样。
那就是,不在深圳交货,必须在厢港交货。
购货方愿意付出多一倍的运费,付出过关费用,出口税利。只要求在厢港交货。
从那报纸连续登了三个月的情况来看,厢港商人没有达成愿望。
也就是说,没有人愿意同他们做生意。
这时,马云的旁边,一个声音响起。
“你知道为什么厢港人做不成吗?”
说话的是普通话。
马云抬头一看,看到了一个三十多岁的人。
这人有一米七八左右,体格健壮。留着一个小寸头,很有精神。
马云同对方友好地打了招呼,之后才问,“为什么没有人同厢港商人做这生意,上面的数量可是很大的。 ”
三十多岁的男人笑着说,“因为这中间,涉及到配额问题。厢港的商人,从大陆采购商品,必须有配额,否则,海关就不允许出境。”
马云明白了。
这年代,出口要配额,进口要配额。从深圳出关的商品要出口配额,而厢港商人从深圳进货,也需要京城开出的配额。
这厢港商人,拿不到进口配额,所以想就在厢港收货。
只要你将货拿到了厢港,我就高价收购。
这种商人,是在大陆没有关系的人。
也是的,没有深层的关系,是很难在大陆做生意的。
关键的就是配额问题。
二十世纪九十年代的进出口配额制度是华国对外贸易管理的重要组成部分。
以下是关于该时期进出口配额的一些详细信息:
1. 出口配额的背景和原因
在1990年代,由于华国尚未加入世界贸易组织(WTO),因此在国际贸易中受到一些限制。
例如,美国每年都会审核华国的贸易最惠国待遇资格,并对华国出口到美国的商品设定一定的数量或金额限制,以保护本国相关产业。
2. 出口配额的分配和使用
出口配额指标是由外国政府规定的,华国外贸部会将这些指标分配给各中央外贸进出口总公司和各省市自治区。
例如,沪海作为出口大户,会获得更多的配额指标。
如果没有外贸经营权的企业接到外贸订单,需要通过专业国营外贸公司办理出口手续。如果涉及配额限制的商品,还需要找到拥有配额指标的外贸公司。
3. 外商投资企业的特殊情况
尽管外商投资企业具有首接进出口权,但在遇到有配额限制的商品时,仍需在当地外经贸委申请指标。
4. 配额制度的影响
配额制度对当时的外贸活动产生了重大影响。
例如,一些企业可能因为无法获得足够的配额而失去订单,而有些企业则可能因为拥有配额而获得竞争优势。
这样一来,就有人盯上了配额。
京城的官二代们,就盯死了配额。
他们首接找上外贸部的相关人员,首接从后门拿到配额。
结果的情况是,百分之五十的配额被二代们拿去了。
剩下的百分之五十,分到了各省市。
同样的情况,各省市的官二代们,又拿走了一大半。
这样的结果是:只有百分之十不到的配额,分给了国营外贸公司。
这里要说的是,“为什么二代们热衷于拿配额呢? ”
作者冒险告诉大家。
外贸部发放配额,是要收取一定的费用的。
比方说,一打牛仔裤(12条)是一份配额。
一打牛仔裤的销售价是六十米元。
那么,配额收取百分之一,就是证照费是六十米分。
二代们付出了六十米分,拿到了一打的配额。
转过头,大二代,便用十米元,将配额卖给中二代。
中二代再加五米元,用十五米元,将配额卖给小二代。
而小二代又加三米元,用十八米元,将配额卖给外贸公司。
这样一来,无论是出口配额,还是进口配额,都增加了成本百分之三十。
更离谱的,有的商品配额增加了百分之一百。
所以,钱都被配额括走了,真正的商人是赚不了多少钱。
基本上,所有的外贸公司都赚不到什么钱,甚至亏本。
这样一来,你就会说,“不赚钱,谁去做生意? ”
这中间牵涉到退税的问题。
买货亏了,不赚钱,但是,国家给了退税政策。
百分之十七的退税。
就算你卖货亏了百分之七。退税回来百分之十七,那么你还能赚百分之十。
所以说,国企的外贸公司不会亏。
真正亏的是那些厢港的商人。
可厢港商人也有办法,他们死命地压低价格。
“你们有退税钱,我们没有,你们得给我让利。 ”
说完了这些,大家应该明白了,为什么厢港商人愿意在厢港高价购买商品,而不愿在深圳来采购商品。
在图书馆中,马云与身边的这个人,越谈越熟悉。
到最后,马云请他来到了图书馆的饮料厅喝饮料。
饮料厅的后门外,是一个小花园。
坐在小桌边的椅子上,吹着风,看着花草,喝着饮料,十分舒服。
两人熟悉后,各自知道了对方的姓名。
这个人姓文名章。一听名字,就是一个文化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