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章 穿越就背锅

2025-08-15 2526字 5阅读
左右滑动可翻页

中华帝国,世界东方的一个大国。

在帝国的鄂省蕲州县的城东头,县外贸局副局长的办公室。

木茶几上坐着三个人,正在商量着事情。

“局长,周启的事怎么办?”

说话的是外贸局的业余股股长。

他们说的是,县外贸局眼下的一件大事。

周启,县外贸局业余股副股长兼一组组长。

五年前,中华帝国实行对外开放政策,上面给下面的命令是:全国总动员,创收创汇,谁赚的钱多,谁就升职升薪!

于是,全国上下兴起子贸易热。

国家设立了外贸部,省里有外贸厅,地区有外贸处,县里有处贸局。大一点的镇里设了外贸股。

鱼龙混杂的情况下,哪有那多的贸易?

更别说是做外贸了。

在这种情况下,滋生了一股歪风邪气:大鱼骗小鱼,小鱼骗虾,虾骗虾。

最后吃亏的,就是那些小鱼小虾了。

蕲州县外贸局,就是那只被骗的虾。

周启,刚离休的县委办公室主任老周的儿子。

周启参加工作五年,换了七个单位。

只要有好的单位,他便马上调过去。

在全国盛行做外贸的风气中,周启便从粮食局调到了外贸局。

一个在粮食局做人事干事的人,对业务是九窍通了八窍,却来到了外贸局,成为了业务股副股长兼一组组长。

要知道,一组可是外贸局最重要的业务组。

周启来了后,向局长提要求,要在深圳建一个办事处,他当办事处经理,带人去深圳做外贸。

本来,局长不同意。但是,县委有领导打来了电话,让他安排周启去深圳。“他就是想去深圳看看,让他去吧! ”

局长一想,便答应了。他认为,放周启去深圳见见世面也好!

眼下的深圳,是中华帝国的外贸窝。

全国各地,在深圳建立的外贸办事处,都有几十万家。

周启兴奋地带着人去了深圳。

他也想有所作为,不让别人说他是靠父母的树荫生长的。

来了后,他便西处结交朋友,花了上万华币请客送礼。

终于,让他做成了一笔生意。

一个外贸公司的人,答应将手上的一个生意转让给周启。

之所以让周启感兴趣,那是周启知道了对方的货源方。

这个时候,挤在深圳的各个外贸公司,仅仅只有百分之五六是真正地进行对外贸易。

其他的百分之九十五,都是供货的。

他们联系那些做外贸的公司,给他们供货。

正常来说,这百分之九十五,都算内贸业务。

比方说,深纺公司,要出口一批牛仔服,那么,他就得购一批白坯布,拿去染色,水洗,布料合格后,再拿去深圳的制衣厂生产牛仔服。最后,才能进行牛仔服出口业务。

整个过程中,生产坯布的布厂,染厂,水洗厂,制衣厂,都只是内贸业务。唯一出口业务的就是深纺公司。

周启盯上的就是白坯布业务。

只要将白坯布卖给了深纺,那么,一公斤的坯布能赚两元伍毛华币。

这笔单子,总数量二十吨,能赚五万块。

要知道,这时候是一九九二年,外贸局局长的工资才一百块。

蕲州县外贸局一年的利润才两万不到。

这要是做成生意了,那周启就出名了,后面就是升官发财了。

跟着对方去了仓库,验证了仓库的白坯布是一等品,数量也够。

于是,双方签订了合同。

在周启将五万华币支付给对方后,收到了对方的仓库单据。

取货不认人,只认仓单。

周启拿到了仓单后,便去了深纺公司。

听说周启手上有一等品的坯布,深纺的人,便随周启来到了仓库验货。

结果是,深纺的人验证的白坯布是次品坯布。

数量是够的,有二十吨。但是质量差太多了。

做外贸的,最差的坯布是二等品,你拿次品卖给我,欺负我吗?

深纺的人骂骂咧咧地走了。

周启这边三个人全傻了。

原来,卖坯布给他们的那些人,在外层堆了十几梱一等品的坯布,

给周启看货验的,也是那十几梱一等品。

除了这十几梱坯布,其他的坯布,全是次品布。

周启忙去公共电话亭,给卖家打电话。

结果是,对方电话打不通。

周启忙去了对方的办公室。

也就是红岭中路的一处民宅。

对方在那里租了三间民房,月租金才一千华币。

而且,对方才租一个月。

这时候,周启才知道,被人骗了。

他们去报案。

井察说,“每天向我们报案的人有几十个。这些骗子,都是打一枪,换一个地方,根本就抓不着人的。这时候,说不定他们拿着钱出了深圳,去其他的城市吃喝玩乐去了。”

事情传到了蕲州,给外贸局局长压下了。

这要是传出去,那么周启就完蛋了。

当初调周启过来的,还有指示让周启去深圳的领导,可是县委副书记。管组织的副书记。

要是得罪了副书记,那么,外贸局长就当不成了,可能要去当水库管理站的站长了。

于是,就有了开头的三人会议了。

局长看着那二人,说,“这事情不处理好,我们外贸局就臭狗屎了。我你,就会被免职,承担责任。 ”

业务股长是一个多心眼的人,他早就想好了对策。

“局长,马上将周启三人调回来,让他们守口如瓶。这件事,不能传出去,传出去,那就玩完了。 ”

旁边的办公室主任连连点头,“这是一个好办法。 ”

局长头痛,“可这事是既成事实了啊! ”

业务股长,“局长,我们就将这笔生意挂着。就说我们有一批一等品的坯布,存在深圳。财务上做账,将它记在流动资产上。 ”

办公室主任说,“纸是包不住火的。我建议,来一个李代桃僵。 ”

局长与业务股长看向办公室主任。

办公室主任解释,“我们不能得罪周启,那么,我们就找一个替死鬼。让他去深圳,接手这批货。 ”

业务股长笑了,“高招!账上登记的是一等品,那就是一等品。等他去了深圳,发现了是次品,我们就不承认。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