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二天一早,刚睡醒的刘查理迷迷糊糊地看向离床不远的桌子——阿伊莎这两天都是在那个位置“研读教义”。
对方脸上满是愤怒之色,这让刘查理有些摸不着头脑。
“查理弟兄,你醒了?感觉怎么样?”阿伊莎问候道。
“还不错,”刘查理试着活动了一下身体,比昨天又要好上许多,“你怎么了?为什么显得如此气愤?”
“你不知道,刚才艾登弟兄过来通知说,昨晚有尼尔森和朱尼珀勾结魔鬼,试图破坏伊甸园!”阿伊莎对那两人不再称呼“弟兄姊妹”,而是充满了对邪恶的憎恨。
这表情不似作伪,刘查理丝毫看不出破绽,不由得怀疑自己对阿伊莎立场的猜测。
“怎么回事?竟然有如此胆大包天之徒?”
刘查理脸上写满了惊讶和愤慨——这惊讶是真的,而愤慨则是装的。
他心里想的是这罪名大概率是邪教头子给人扣上的“帽子”,真实情况不得而知。
果然阿伊莎接下来的话也没有涉及尼尔森和朱尼珀是如何“勾结魔鬼,试图破坏伊甸园”的:“护卫们抓到他们以后,两位大人认为他们的罪行是对主和伊甸园的巨大亵渎,不能简单处死,必须公开示众,警示所有试图追随魔鬼之人。”
“他们将在中午,在圣所被施以火刑,以净化他们被魔鬼侵蚀的灵魂。”
刘查理心里一沉。
火刑!
这种刑罚通过公开处刑的方式震慑其他潜在的异端分子或反叛者,维护教会和世俗政权的权威。
灰烬教派用火刑来制裁“罪人”,无疑是企图用这种方式在信徒和其他幸存者心里树立起一个灰烬教派是“正统”的形象。
这不仅是为了杀人,更是为了立威,是他们进一步加强控制、洗脑信徒的手段。
“就该让这些魔鬼的爪牙尝尝‘烈焰之父’的怒火!”刘查理立刻顺着阿伊莎的话说道,“这样的叛徒,绝不能姑息!”
他知道现在不是表现仁慈的时候,在邪教环境中,过度的同情只会引起怀疑。
由于中午有大事要发生,整个伊甸园的信徒们大多情绪激动,三五成群地讨论着即将到来的“审判”,刘查理的“调研工作”开展的很不理想。
但好在他主要是为了混个脸熟,让大家知道他“勤学好问”,把自己“渴望真理”的人设立住,只要他在那里走动、观察、倾听,就己经算顺利完成了任务。
快到中午时,刘查理在阿伊莎的搀扶下提前来到“圣所”,看到了庭院中央被绑的严严实实的尼尔森和朱尼珀。
他们大约40来岁,看起来像是一对夫妻。
因为不知道两人到底干了什么,刘查理也仅能对他们抱以有限的同情。
倒不是他冷漠,而是因为末世之中不管人干出什么事都不足为奇。
刘查理认为他们可能是被扣了“帽子”,也只是基于对邪教惯常做派的认知,并非了解那两人的所作所为。
趁着时间尚早,刘查理决定前往玛格丽特那里打探一些情报,至少确认那两人究竟是如何“破坏伊甸园”的。
在阿伊莎的陪同下,他顺利来到了玛格丽特的房间门口,并被允许进入。
和昨天的“私聊”不同,房间里除了玛格丽特以外,还有她的两名心腹,看样子是准备一会带出去“充当门面”。
“玛格丽特大人。”
刘查理和阿伊莎主动问好。
都说伸手不打笑脸人,邪教头子也不例外。
坐在软榻上的玛格丽特朝两人点了点头,又冲刘查理招了招手,示意他过去坐下。
而阿伊莎则没有这个待遇,只能像她的“同僚”们一样站在玛格丽特一侧。
这么一对比,刘查理更应该“感恩戴德”,毕竟连核心信徒都只能站着,自己却被邀请同坐,尽显玛格丽特的“偏爱”。
玛格丽特是这样想的,刘查理也是这样装的——他像鹌鹑一样“诚惶诚恐”地坐在了软榻边缘。
随后,玛格丽特询问了刘查理的恢复情况,而刘查理向玛格丽特汇报了从昨天到今天的“学习进度”,阿伊莎等三名女信徒一声不吭,充当赏心悦目的背景板。
房间内一派宾主尽欢的景象,气氛非常和谐。
随着“学习进度”汇报完毕,刘查理将话题自然而然地引向中午的“审判”。
“玛格丽特大人,刚刚我在庭院中见到了那两个‘叛徒’。”他装作一副既愤怒又不解的模样,“我实在难以理解,为何会有人被魔鬼蛊惑,想要去破坏‘伊甸园’?”
玛格丽特见刘查理“感到迷茫”,心中不由的一阵紧张——好不容易找到一个“好苗子”,可不能被破了道心。
于是,她赶忙告诫道:“查理弟兄,这正是魔鬼的狡猾之处。他们不仅引诱灵魂堕落,还会唆使堕落者将其他人也拖入深渊。你要引以为戒,避免遭受蛊惑。”
“可是他们究竟被魔鬼蛊惑干了什么呢?”刘查理问道。
她顿了顿,看到刘查理脸上“茫然”的表情,解释道:“他们试图潜入‘纯净之所’,想要带走自己的女儿,干扰那些在那里接受‘精神洗礼’的‘纯洁灵魂’,以此来玷污伊甸园的圣洁。这是对主的背叛!”
玛格丽特没有多说什么,但尼尔森和朱尼珀为什么会被认定成罪人己经很明显了。
结合刘查理己知的内容,很容易就猜测出这对夫妻因为不愿意让女儿进入所谓的“纯净之所”接受以西结主持的“精神洗礼”仪式,甚至“恶意阻挠”内心纯洁的女儿“蒙受主的恩泽”,才被打成“异端”。
至于所谓的“干扰”其余“纯洁灵魂”,多半是“欲加之罪”。
既然如此,刘查理觉得自己应该想办法救下他们。
一方面他的道德感驱使他救人,另一方面尼尔森和朱尼珀知晓以西结的罪行,如果能救下,将来也许有用。
于是,他一面继续声讨他们的“罪恶”,表示他们罪有应得,一面脑子里飞速运转,思考如何破局,如何才能在保住他们性命的同时,不引起玛格丽特的怀疑。
火刑必须阻止,但必须有一个让两位头子都能接受的理由,并且这个理由要符合教义的逻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