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092章 计道人

2025-08-23 2353字 8阅读
左右滑动可翻页

东土大陆的东方,有一个名为西宁的小镇,镇外有溪有山,山上有一座小庄,虽然是庙,但是却并不住僧人,反而还住着一个中年道人,一个年轻人,还有两个小孩在这里修行。

这座青山无名,庙也是废弃寺调,两名徒儿大的叫余人,小的叫做陈永生。

大徒弟的名字是师父计道人取的,但小徒弟的名字却不是,原本师傅想要给小徒弟取名叫做陈长生的,唯愿命不好的小徒弟可以长命百岁,最好是长长久久。

不过,那个年轻人却不同意,因为他觉得有他在的话,这个小徒弟的命一定可以长久乃至永生,所以,他建议将小徒弟取名为陈永生。

计道人似乎是不原驳了那个年轻人的好意,便应了他的话,给小徒弟取名叫做陈永生。

而那个年轻人,自然就是杨一峰了。

杨一峰对这个世界一无所知,甚至是不知道这个世界谁是主角谁是配角,但他却猜得到,主角要么是那个叫余人的小道僮,他有成为主角的潜质,要么,就是这个原本名为陈长生的人,因为他有成为主角的气运。

现在,他也跟着这两个小道僮在这里学道。

为什么杨一峰这样修为的人还要学道呢?照理说,按修为的话,就算是十个计道人也不是杨一峰的对手,但是,论道学修为的话,杨一峰还真比不过这个计道人。

他本来就是直奔仙道而来,修的也是仙道,虽然根基是道门,可是他的道基却不稳,之前一直没有时间慢慢潜修,现在正好,可以在这个世界好好的学一下道。

西宁镇在周国境内,自大周王朝八百年前创立以来,道教就是国教,如今又是正统年间,国教一统天下,道门更是受人尊祟。

修道之人,自然就要悟道,当今世间修行之法无数,不过,计道人所授的道法,和其他宗派道法完全不同,不讲究什么修行体悟,也不理会命星坐照,更不需要淬炼神魂,只有一个字,那就是——背!

这个世界的没有玉简,没有神识,所以没有办法让人一瞬间学会万千至理,小道僮余人和永生两人只能从小背诵道门典藉,当然,永生这个小家伙的命最惨,他刚学会睁眼就被迫着面对那些泛着黄的旧书发呆,他从小开始认识的也是那满屋子的道经典藉。

从学会说话开始就学认字,然后又开始背诵那些道经典藉,如此婴教,就算是杨一峰也不由得乍舌。

当然,杨一峰不需要如这两个小家伙一样背诵道门典藉,这些东西,他只需要神识一扫而过,该知道的就知道了,不该知道的,还需要他自己去问去悟。

杨一峰能感觉到,计道人是一个跟自己差不多的人,他也有着他的计谋,不过,这些杨一峰都不在意,再怎么说,他也是寂住在人家这里,还向人家学习,总不能还要管人家的闲事吧。

道藉不多,只有三千卷,大道三千卷,一卷短的只有数百字,长的有千余字,最长的甚至有两万余字,杨一峰就算是一天只看一本书,这些东西他也只需要十年就能看完,若是以神识快速扫描的话,他只一天就能看完……

看完很快,但是理解起来并没有那么难,要是真这么容易理解大道三千,这个世界也不会没有仙人了。当然,杨一峰在看完了这三千道藉之后,也知道这个世界没有仙人的原因了。

这个世界的所谓三千大道,原来大部分都只是一些纪事,又或是一些传奇,所谓的大道,在看过了的杨一峰看来,不过是笑话罢了。

但就算是这样,他也不介意将自己的时间浪费在这些事情上面,反正这个世界他什么也不知道,多看一些书,总是好的,正所谓书读百遍,其意自见,多看一些书,对这个世界的了解也不会差。

当然,也不会少了实践,杨一峰在没事的时候,也会出门去溜溜,看一看这个世界是一个什么样的世界。

自那之后,那一条黄金巨龙并没有离开这里,每当夜深人静的时候,它都会在破庙的上空盘旋,当杨一峰出现的时候,它又会犹豫的离开这里,如此周而复始,也不知道什么时候是个头。

“计道人,这些时什么东西?”

这一天,杨一峰找到了一本了不得的书,那书上的文字,他发现他也不认识。

“大道三千,你现在看的,是这最后一卷,这卷一共有一千六百零一字,相传,这一千六百字里面隐藏着天道终义,从来没有人能够完全领悟这里面的意思,更何况是你这个外来之人!”

计道人给杨一峰解释着,因为杨一峰对这个世界的文化一无所知,所以他认为杨一峰不是这个世界的人,或许,他是来自于另外的世界之类的,也就理所当然的,将杨一峰当成了外来之人。

而杨一峰也没有给他解释的意思,听他叫自己外来之人也不介意,两人互相学习,杨一峰向计道人学道,他也不介意指导一下计道人的修行。对于道的理解,杨一峰这个金仙竟然还比不上一个道人,而同样的,杨一峰只是稍微的给计道人一点指点,他在修行上就会有很大的体悟。

“不管这个了,你也不懂?”

杨一峰对计道人问道。

“没有谁敢说自己真的懂,我也不能,但是我可以读!”

计道人给杨一峰说道。、

他知道杨一峰有过目不忘之能,这不是什么煅炼出来的方法,而是他有这个能力,所以,他直接给杨一峰一个字一个字的读了起来。

读这种字,是不能用人类的器官发音的,所以想要模拟出这样的音很费劲,就算是以计道人的修为,将这些字都给念出来也费了不少的时间。

他本以为就算是以杨一峰的能力,再怎么也要好几次才能记住的,但是,杨一峰只是一次就记住了,这让得计道人也有些意外。

那一年,当余人十岁,陈永生只有六岁半的时候,秋天的季节,有一只白鹤破云而来,带来了远方计道人的一位故人的绢书,绢书上面写着生辰八字和一份婚书再加一些信物之类的东西。

按照计道人的说法,这是他曾经救下来的一位在朝中的达官贵人,想要践行当年的承诺,将孙女儿嫁给他的徒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