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 二十八章 买驴

2025-08-15 2519字 12阅读
左右滑动可翻页

“爹,咱家凑凑钱,买辆驴车吧!反正也是要用的,也不好总借。”

“那晚上先看看家里还有多少银钱再说,咱们先进屋吃饭。”

每次家里有多少钱,张氏和谢老二也不怎么瞒他们,知道他们有一笔钱,是不动的,用来给谢槐安读书的钱,另外的就是家庭开支以及平时的一些收入。

“今日咱们卖火折子收入六千一百一十文,卖的很是火爆,县城很多人家听说我们好几天才来一次,都争相抢购。”

“今天一天差不多进账六两银子了?”张氏很惊讶,这可是咱家两年左右的存银了!

“爹,买一头驴要多少两银子?”

“大概要八九两左右,好一些的约莫十两,这还是咱们地处南方,爹外出做工时常听人说,往北一些贫穷的地方,便宜一半不止。”

“那咱们十两银子应该还是能凑出来的,明日就去买一头吧!”谢槐安向谢老二说道

“行!明日就去!你们谁要一起?明日早起走路去!”谢老二环视一圈,除了张氏和谢莹笑眯眯的看着外,最积极的就属谢溪和谢乐了。

看着他们两个期待的眼神,谢老二拍板道:“就带溪溪和乐乐去!赶紧洗漱睡觉,起来晚了可不带你们。”

“爹,我们这就去,这就去!”二人起身快步朝门外跑去,看的谢老二和张氏无奈的摇了摇头。

“爹,您去镇上顺带再买些材料回来吧!明日我们先把其他东西做好。”

次日,夏栀醒来己经天光大亮,也不知道谢老二他们什么时候走的,反正没听到动静。

夏栀先洗漱了一番,锅里的窝窝头还有些温热,取了一个,一边吃着,一边拿着扫把,准备将院子扫一下,他们做火折子的地方洒了很多渣子,扫一扫看着舒服些。

一早上的时间过得很快,张氏煮饭夏栀就去烧火,午饭炒了一盘腊肉,再炒了盘豆角,一个黄瓜汤,就差不多了。

饭都好了,谢老二他们三个还没回家,夏栀谢槐安坐在堂屋门口的小凳子上。

夏栀手里摇着一根狗尾巴草,不知道什么时候拔的,转头看着发呆的谢槐安:

“谢槐安,你有没有什么理想?”

谢槐安皱眉,好像从来没有人问过自己有没有过理想,上辈子没有,这辈子她是第一个。

“理想?”

“对呀!那天看书里说的,人总要有理想,活下去就有希望,比如船有帆一样。”

“嗤~那你的理想是什么?”谢槐安反问道。

“我啊,我长大后想到处看看,有病人就医,游玩的同时把副业也搞上。”

谢槐安歪着头,看着天边飘着的云,忽然浅浅一笑:“我的理想很平淡,没有悬壶济世之心,没有功名利禄之心,唯有………想守护一点东西,不被任何人破坏!。”

“守什么东西?”

“……以后你就知道了!”

夏栀有些无语,这天是真的聊死了,不过,刚刚从他的眼神里看到的仿佛不似一个五岁孩子该有的。

“嚯~嚯嚯…”谢老二赶着一辆驴车进了院子,后面拉的是没有盖的板车,谢溪和谢乐在驴车进院子后就从板车上跳了下来。

夏栀他们赶紧围了过来,看着家里的新成员,谢老二脸上笑的眼睛都成了一条缝,不管现代还是古代,男人的梦想就是拥有一辆自己的车,果然没错。

谢老二将车卸下,把驴牵去后面的牲畜棚,给喂了些水,拿了些喂猪的草扔在他面前,也不知道吃不吃,就扔了一大堆在它面前。

下午,太阳没那么烈,该山上砍竹子的砍竹子,割猪草的割猪草,割红薯藤的,芦苇樱子的,反正每个人都有事做,日子有序的进行着,渐渐的,夏栀现在首接不管生意的事了,首接全部交给谢老二。

这天,一家人早早就起来了,今日谢老二准备送谢槐安去镇上蒙学,找的先生是一位五十多岁的举人,多方打听,口碑不错。

夏栀听说谢槐安蒙学拜师,也想跟着去,便央了谢老二带着自己一起。

早晨,谢槐安穿上张给他新做的长衫,昨天己经提前在屠户那里订了一块猪肉,又去准备了其他的六礼里面的东西。

谢老二赶着驴车,夏栀和谢槐安坐在后面,双脚吊在车边,一摇一摇的。

“谢槐安,你紧张嘛?”

谢槐安没回话,摇了摇头。

半个多时辰就到了镇上,谢老二将驴车寄在车行里面,就提着六礼敲响了私塾的门。

开门的是一个老伯,五六十岁的样子,朝谢老二点了点头。

“请进,先生己经在屋里等着了。”

“谢谢老伯!

槐安快来,咱们去屋里拜见先生。”

这家私塾是砖瓦房修建,占地面积不大,听说这里有六七十人在此蒙学,甚至去年还有人考上秀才,今年闻名来拜师的人就多了。

来到一间屋子,里面应该就是先生平常批课业的地方,里面摆了一张书桌,书桌后面有一排书架,另外一边还有一张圆桌,几张凳子。

谢老二领着谢槐安进入里屋,夏栀没进去,在门口的门沿坐着等。

“林先生,打扰了,今日带我儿谢槐安前来拜师蒙学,这是带来的六礼。”谢老二恭身作揖,又将六礼放在旁边桌子上。

“不必多礼,小儿叫什么名字,年岁几何?家住哪里?可曾学过识字?”

“我儿叫……”谢老二正要说话就被林先生打断。

“让他自己说!”

谢槐安是第一次正儿八经的拜先生,上辈子学识字还是跟着掌印太监学的,那时候要爬上去必须识字,主子跟前的人不识字怎么行,那时候每天伺候完主子,还得抽时间学习,想起以前的日子,谢槐安闭了闭眼。

再次睁开眼时,眼神清澈,上前一步,对林夫子行了一礼。

“林夫子,我叫谢槐安今,年刚满五岁,家住云山村,未曾识过字。”

“不错,吐字清晰,我来念一段书,你复述出来,能复述出来多少算多少!准备好了吗?”

“先生请开始吧!”

林先生摸着胡子,仔细想了一下:“且听好,只念一遍。”

随后清了清嗓子,声音醇厚有力的读了起来:“为人子,方少时。亲师友,习礼仪。香九龄,能温席。孝于亲,所当执。融西岁,能让梨。弟于长,宜先知。

就到这里,开始吧!”

谢槐安以前学过,这是三字经里面的内容,按着林先生念的,一字不落的复述了出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