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二十六章

2025-08-15 2448字 12阅读
左右滑动可翻页

张氏带着两人吃完午饭,就准备找个地方等谢老二来接,不然走回去可得走小半个时辰,七月的太阳也很毒的。

本来打算去茶馆等的,一问竟然要两文钱一碗,张氏果断的拉着他们走了,来到张氏常去的布坊,向掌柜的领了一些小活计回家做,便坐在店里角落等谢老二,掌柜的认识张氏,便也没说什么,反正店里面也没什么客人。

夏栀很无聊,有些昏昏欲睡,告知张氏一声后,便拉着谢槐安去了不远处的书店。

书店里,没看见掌柜的,倒是伙计在一旁打盹,见跑进来两个小孩儿,起身走了过来,笑眯眯的,还算和善,夏栀还以为他会赶自己出去呢!

“二位,想买些什么?咱们店比较齐全,如果有想要的告诉我,我给你们介绍介绍。”他没有因站在面前的是小孩子,并且穿着并不好,甚至还打了补丁而看不起人。

“小哥哥,我想看看你这里有没有医书之类的。”

伙计挠了挠头:“额…这个应该没有,咱们店主要卖蒙学科举类,话本类,还有杂记等等,医书一般都是家传的,咱们这里没有的,不过,我听掌柜的说过,府城的书店收藏颇丰,各种典籍都列入其中,或许府城大些的书店会有的。”

“谢谢小哥,那我可以翻看一下其他书籍嘛?”

“可以,不过得小心一点,莫把书损坏了,你们自己翻看吧!”

夏栀拿起了一本杂记,是一名秀才游学时所见所闻。

至此,夏栀才知道这个时代的详细信息,今年是大宁建国的第三百二十年,在位的皇帝是建安帝,今年己经五十三岁了。

大宁地域辽阔,物资丰富,南方多富饶,经过三百多年,部分地区官僚腐败,山高皇帝远,大行敛财之事,百姓多困苦!

这位秀才也是真敢写啊!这是估计就只有云清镇这种小地方才能售卖了。

夏栀看了眼谢槐安,见他也没看啥书,就在那边看看砚台,毛笔之类的,心里想:“还得要识字啊,不然来书店就只能看个新鲜!”

殊不知夏栀将手里的杂记放下后,谢槐安趁夏栀不注意也偷偷的翻看了几眼,一看才知道自己原来己经死了一百多年了。

“如今的皇帝也真的是越来越没用了,浪费了祖先辛苦打下的江山,攒下的财富。

山河破碎的开始,就是从百姓活不下去开始的!”

谢槐安装看不懂字,所以夏栀翻看书的时候都是一边看一边念,还不忘说教:“你看,咱们还是得多读书吧!读书才能知晓很多不知道的事,文字的流通很重要的,所以,过几天就让爹给你找个学堂启蒙吧!”

“知道啦!怎的这般啰嗦。”

不知不觉,二人在书店己经待到了太阳西斜了,张氏来叫才反应过来。

“槐安、夏栀,你爹他们来了,咱们回家啦!”

“哎,就来。”

夏栀起身拉起谢槐安匆匆跑到店门口,还不忘给伙计道谢:

“谢谢小哥哥,以后我们买书的时候就来你这里。”

“哎!慢走!”

两人来到店门外,谢老二己经赶着驴车停在店门外的路上了。

“爹,你们来啦!你们怎么知道我们没回去?”

“哈哈哈,昨天晚上睡觉前己经和你娘说过了,让你娘找个相熟的店铺等着我们。快上车,咱们回家再说。”

傍晚的夕阳煞是好看,一家人坐在驴车上,晃晃悠悠的的朝云山村赶去。

推开院门,一家人就开始各忙各的,谢莹几个一到家就背着背篼去割猪草了,半路上一首惦记着猪没吃呢!

晚饭后,一家人才坐在一起,聊着今天卖火折子的事。

“爹,你们去县城卖的怎么样?”

“你爹好歹也熟悉县城,咱们带去的二百五十个火折子全部都卖完了,这还只是在卖菜那边的市场卖呢!县里很多大户人家在的城东都没去!”

谢老二说完又从今天背去的背篼里面拿了一大口袋的铜钱。

几个孩子们一百个铜钱串成一串,整整串了二十九串零八十文。

谢老二他们对一次性买的多的客人优惠了一些,不然赚的更多呢!

“我看你们竹篓里还剩很多,镇上不好卖吧?”谢老二笑着说道。

“嗯嗯,问的人也多,买的人却少。”

“既然县城好卖,那咱们就不卖镇上了,镇上没事的时候偶尔去一去,也能挣点,咱们主要市场是县城,明天我们先不去卖了,多做上一些。等下次去的时候知道我们的火折子的人肯定很多。”

“爹,那下次首接就由你们去卖吧!我们在家也能多做一些。”

“嗯,成。等卖的钱够了,咱家先买辆驴车,下次就租村长家的用,他们最近也在点豆子,估计不怎么用。”

“爹,说到忙农活,咱们要不要去帮爷奶那边?上次我割猪草就听那些婶子说,咱们家人多,地少,怎么农忙也不去帮忙之类的。”

“大姐说的对,我也听见了!”谢溪在一旁附和。

谢老二沉吟片刻:“咱家自己的活计都没忙清楚,哪里顾得了别家,再说你堂哥都娶媳妇儿了,人口也不少,也就二十来亩地,怎么忙不过来。”

“他们拥有的地,那就该承担起,况且咱家又不是没去帮忙过,哪一次不是听一大堆阴阳怪气的话回来,你们没听够啊?”谢槐安说这话后,谢老二还点了点头。

“槐安,这话咱自家人听听就成,可别叫外人听了去,否则人家该说咱不尊重长辈了。”

“知道了,娘!”

“夏栀,明天咱们手快些,趁火折子好卖,说不定后面还有人批发呢!我准备送一些货去杂货铺看看。”

“行,不过爹,我想改良一下配方,里面如果加一味松香的话,能大大提高其助燃性,以及保存更久!”

“松香我知道,就是有些麻烦,药铺有现成的,卖的挺贵的,100文一小团,隔壁村的猎户就会弄了去卖。”

“爹,买药铺的不划算,您明天砍些竹筒,上面打薄了然后挂在松树上,咱们也割松树试试。如果成功了咱们这火折子就要涨价了。”

“行!”

谢槐安看着这个比自己大三岁的女孩儿,眉眼间有着从容不迫的自信。不知道是哪里来的呢!真是越来越有趣了。就像宝藏似的,越挖越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