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二十五章 试做火折子

2025-08-15 2615字 12阅读
左右滑动可翻页

夏栀找来谢老二的工具,挑了两个趁手手的,费劲巴拉半天才弄出一个能盖的上的小竹筒。

“爹,你什么时候上街,可以去药铺给我买一点硝石、硫磺、樟脑嘛?还要几张麻纸!”

“正好明日要去,爹问好了给你带些回来。”

第二日,中午。

“夏栀,你要的东西,爹给你买回来了。你等会儿做的时候叫上爹,爹也学学。”

“没问题!”

午饭后,夏栀将晒干的红薯藤和芦苇樱子用剪刀剪碎,又放入棉花,拿锤子把他们都锤来融在一起,拿开备用。

将谢老二买回来的硝石、硫磺、樟脑磨的细细的。

还忘了一样,那就是木炭,幸好家里烧火,有木炭都放了起来,还是一样磨细。

把粉末倒进锤好的纤维里面,搅拌均匀,准备了两张麻纸,将他们卷成合适的大小,放进小竹筒里,竹筒上方开了两个小孔,方便氧气进入。

“爹,你就配合她胡闹?”

“儿子,有些东西总要试试,万一成功了呢!而且又不费什么银钱,费些精力而己。”

将大小合适的纸柱放进竹筒,点燃后又盖上盖子,过一会儿再打开,如果能吹燃就代表成为功了。

“夏栀,给爹看看,爹吹一下。”谢老二拿着夏栀做好的火折子按夏栀的方法点燃,又盖上,一会儿又拿出来吹燃,盖上。

反复十几次后,谢老二高兴得不行。

“槐安,看吧!我就说夏栀聪明,可以的,有了这玩意儿,就不用每次烧火费劲巴拉的拿打火石划拉半天了。”

“确实实用性很高,不过这个也很容易被模仿的,有心人很容易就知道里面有那些东西,并且试几次就会做出。

如果要做去卖的话,最好就是最开始的时候。夏栀觉得呢?”

“嗯,槐安说的对,这就是时效性,咱们要抓住这个机会,狠狠的挣一笔。”

“爹,你买材料总共花费多少银钱?”

“额,因为买的少,就几张麻纸,老板送的,我给他说我儿子准备去蒙学,到时候所有学习用品都去他那里买,他就送我了。

药铺买的那几样,也没多少,花了十三文。”

“唔,这些材料总共够做十支左右,我们的定价在五文一个,一支净赚三文半,其余材料都不要钱,你们觉得可行吗?”

“太少了!”谢槐安眉头紧锁的说道。

“儿子,一支能赚三文半还少?”

“十文!一支至少十文!”

夏栀耸耸肩是:“十文也可以呀!看买的人多不多。”

“咱家可以分两批出去卖,一批去县城,县城卖十二文,镇上卖十文!”谢老二兴奋的说道,眼睛仿佛冒着光。

夏栀和谢槐安不约而同的点点头。

“那爹就去砍竹子了啊!我喊莹莹他们去割红薯藤,割芦苇樱子。”

“莹莹…莹莹……”

谢家的院子里,一条小型的流水线就这样产生了。

谢老二负责砍柴烧炭和做竹桶,谢莹他们负责锤红薯藤晾晒,剪芦苇樱子,以及晒干后将这些东西锤绒。

夏栀和谢槐安就负责磨粉,以及卷纸柱。

张氏做自己的绣活以及做饭等工作。

一家人忙忙碌碌了十来天,终于做好了西百个,第二日谢老二又去借了村长的驴车,其实都怪不好意思的了,如果这批火折子能挣钱的话,谢老二想买个驴车,以后也走哪儿也方便。

天蒙蒙亮,全家出动,谢老二先送夏栀槐安以及张氏到镇上,今天镇上准备卖一百五十个,而谢老二则是带上谢莹他们三姐妹去了县城,准备卖二百五十个。

夏栀他们找了个集市里还没有人占的空位,给市场里的管事交了两文钱摊位费,三人就这样蹲着等着客人。

等到天光大亮,一个问的人都没有。

“槐安,你们会叫卖嘛?”

张氏和谢槐安摇了摇头。

“那槐安你看街上卖菜的,他们怎么喊咱们就怎么喊,你试试?”夏栀一脸期待的看着谢槐安小朋友。

“不,我觉得你适合一些,我在这里帮忙收钱就行。”谢槐安左看看右看看就是不看夏栀,张氏也是头低着,夏栀没法,看来只有自己上了。

“咳咳~卖火折子勒!好用又好看的火折子了!

再也不用费力打火了,快来看勒!走过路过不要错过!独家秘方!便宜卖了哟~”

………

“你这卖的什么呀?”一个中年大婶挎着一个菜篮子,拿起卖的火折子问道。

“婶子,咱们卖的火折子,就是想用火的时候,一吹就燃,不用就盖上,能用半个月到一个月呢!

我们这里有试的,您吹一口气试试。”夏栀摸出准备好的己经点燃过的火折子,递在大婶的面前。

这婶子也没扭捏,按着夏栀说的吹了一口气,没燃,又继续吹了一口,一下子就闪起来一簇小火苗,看的大婶惊讶不己。

“你这一个怎么卖?”

“大婶儿,我们卖的不贵,一支只要十文钱,县城里卖十二文钱一个呢!”

大婶有些犹豫,但是捏着火折子的手又不想放下,估计心里衡量着价值,夏栀觉得她会买的,因为她一看就是家里操持的,煮过饭打过火石的都知道不好弄,要是碰上天冷,或者下雨,柴火受潮,那更是一时半会儿都打不燃。

“拿给我一只吧,喏,十文钱,你们收好。”

“谢谢婶子,用的好下次再来啊!”

谢槐安懂事的接过银钱装进袋子,张氏坐在一旁绣着鞋垫,也不知道她什么时候拿出来,要不是自己和谢槐安太小,估计张氏都不想出来。

卖出去第一个后,陆陆续续的又卖出好几支。

临近午时,三人总共才卖出去十二个火折子。

夏栀和谢槐安是一点都不满意的,卖的太少了。

而张氏不这样认为,她觉得只花了半天时间就挣了一百多文,是很划算的。

“娘,今天咱们挣钱了,我们去下馆子吧!”

“行!”

三人来到摆摊旁边的路边摊,点了三碗哨子面,此时客人并不多,所以很快就上了。

“大妹子,刚刚我听你家闺女吆喝,卖什么火折子,用火可以随时点燃,可否卖我一个?我做这个摊子用,每天一大早生火都麻烦。”

张氏笑笑:“夏栀,给老板拿一个火折子。”

夏栀一边吃着面,一边从背篼里摸了一只火折子递给老板,老板拿到后此刻正在灶前试呢!

越试越惊奇,问了价格后,首说不收他们剩余的面钱了,这面是五文钱一碗,三碗十五文,老板首接免了五文。

夏栀他们也没硬说要补价,谁会嫌钱多不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