来福客栈里,人声鼎沸,酒香西溢。
然而今日客栈内最热闹的并非美酒佳肴,而是茶客们口中的一件江湖大事——杏子林血案。
“你们听说了吗?杏子林一役,那云哲一笛屠群雄,三国高手死伤殆尽!”
“嘿,那可不止!连蒙古郡主赵敏、大金王爷杨康、西夏大将军赫连铁树都死在他手里!”
“更邪的是,他还逼玄冥二老、梁子翁等人当街卖艺、自相残杀……啧啧,简首比东邪黄药师还要邪啊!”
一名老者捋着长须,感叹道:“这等手段,这等心机,这等杀伐果断,不愧是江湖人新封的——‘邪公子’!”
话音落下,满堂酒客纷纷点头称是,皆感叹那云哲的可怕。
就在此时,角落里,一袭青衫的中年男子微微抬起头,露出一张清癯俊朗的面容。他的手指轻轻着杯盏,唇角勾起一抹冷意。
“邪公子?”
青衫男子低声喃喃,眼神如同平静湖水被骤然投下一块石子,泛起涟漪。
周围的议论声仍在继续。
“跟这位邪公子比起来,黄药师算哪门子东邪?顶多是个脾气古怪的老头儿!但比起云哲……”
“是啊!那云哲简首是邪中之邪,连东邪都要逊色几分吧?”
“这‘东邪’的名号,说不定该换人了。”
……
对那些议论之声,黄药师并未动怒,眼神甚至带着一丝若有若无的笑意。
他不在意这些人的评判——世人的赞誉也好,非议也罢,都不过是随风飘散的尘埃。
可那“邪公子”三字,却在他心中泛起涟漪。
“邪公子?云哲。”他低声自语,语气中带着几分玩味,“倒是有趣。”
黄药师唇角勾起一抹意味深长的弧度。
他的眼神透出几分冷意,几分兴趣,更多的是桀骜不驯的锋芒。“倒是个有趣的小子。”
“杏子林血案?呵,手段够狠辣,心性够冷绝,有几分邪气。”
“东邪” 二字,从不是旁人随口封赠的虚名,那是他黄药师凭着一身惊世骇俗的本领,在江湖上硬生生打出来的名号。
本是为寻女儿黄蓉而来,此刻他心中却陡然起了别样的念头 —— 倒要去瞧瞧这 “邪公子” 究竟邪在何处?
更要亲手掂量掂量,他与这云哲之间,到底谁才是真正的 “邪” 到了骨子里。
……
少林寺,大雄宝殿内,檀香缭绕,钟声悠远。
然而今日的少林寺,却笼罩在一股隐隐的阴霾中。
方丈玄慈面色凝重,眉宇间掩不住烦躁。他双手合十,低诵一声佛号,似乎想以此平复心绪,可眼底那一抹森冷杀机却怎么也藏不住。
叶二娘!
云哲!
这两个名字,如同毒刺般扎入他内心深处,令他难以安宁。
“若不是那云哲多管闲事,我少林清誉何至于受辱?二娘又怎会落到今日田地……”
他脑海中浮现叶二娘三步一叩、七步一拜的凄惨模样,袈裟下的身躯微微颤抖。
玄慈眼中闪过一抹狠戾,佛号在唇齿间低吟,却像极了咬牙切齿的低吼。
其余僧人似乎都以为方丈是因为少林清誉被污蔑,才如此生气。
下首,玄悲眼神阴沉,语气冷厉:“方丈,叶二娘之事,若对方真的到了少林,必定会使少林的千年清誉受损。”
他声音一顿,眼底寒光一闪,“为了少林清誉,师弟愿意前往将叶二娘这恶人超度,让她为其杀死的孩子赎罪。”
此言一出,大殿内其余首座、长老、执事僧人纷纷颔首。
“玄悲师兄所言甚是。”
“少林乃佛门圣地,怎可容人信口污蔑,令天下人耻笑?”
“叶二娘此恶人,不配上少林,理当超度。”
木鱼声沉闷作响,似为这冰冷的定论敲响丧钟。
玄慈微阖双眼,没有出声反驳。
他心底的挣扎早己被恨意吞噬。
“二娘,怪只怪你命薄,纵有情深缘浅,如今也唯有舍你……待我清理门户,必为你报此血仇!”
玄难合掌,声音洪亮,带着一股不容置疑的威势:“诸位师兄弟,叶二娘一事尚可解释,但那云哲口出狂言,公然污蔑少林,该当何罪?”
“欺佛门,辱圣地,当诛!”
“杀他以正少林威仪!”
“废其武功,囚于少林,以警后人!”
众僧声音交叠,犹如金钟洪鸣,肃杀之气充斥大殿。
玄慈缓缓睁眼,目光森寒如霜,语气虽仍带着佛门的和缓,却字字如刀:“此獠残忍嗜杀,逼得金轮法王、玄冥二老等人自相残杀,外号‘邪公子’。此等人物,岂能留于世间?”
他微微抬手,定音般缓缓道:“玄难师弟之言甚是——将那邪公子押回少林寺发落,废去武功,防止其祸害天下。”
“善!”
“善哉!”
殿内众僧皆神色淡然,对于外界流传的“邪公子”之名毫不在意。
云哲在杏子林中逼迫玄冥二老、金轮法王等人自相残杀的传闻,落入他们耳中,也不过是茶余饭后的谈资。
在他们眼中,三国高手不过是一群乌合之众,少林寺只要派出一名首座也能够做到同样的事情。
他们眼中,云哲纵然手段狠辣,也终究不过是年少气盛。少林历经数百年,高手如云,七十二绝技冠绝天下,岂是外界传闻中的邪公子可撼动的?
他们觉得下山将云哲给抓拿上山不过是手到擒来的事情,谁也没有放在心上。
……
与少林暗中筹谋,在叶二娘前往少林“意外”处死她的做法不同,江湖上的其他门派,甚至连朝廷也抱着截然相反的心思。
这些人并非出于怜悯叶二娘,而是看准了少林这一桩丑闻的潜在价值。
“若叶二娘被顺利带入少林,当众揭开真相,少林那千年清誉必将一落千丈。” 丐帮某位长老在暗处低声冷笑,眸中闪烁着阴鸷的光芒。
作为江湖首屈一指的门派,他们虽与少林素有往来,但同样忌惮其声势,早有削弱其威望的心思。
甚至连朝廷也按捺不住,悄然遣出卫暗中保护,心思不外乎借此削弱少林的民望,重振朝廷在民间的威严。
于是,一条通往嵩山的驿道上,局势暗流汹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