暴雨如注的夜晚,秦川站在市局刑侦支队顶层的落地窗前,望着城市被雨水冲刷得模糊的灯光。桌上摊开的案卷显示,最近三个月内,本市多家外贸公司账户出现异常资金流动,单笔金额从几十万到上千万不等,资金最终都流向境外一个神秘账户。
"队长,人民银行那边传来消息。"苏晚晴推门而入,手里拿着一份加密文件,"我们锁定了几个可疑账户,其中一个开户人叫王志强,是城南一家外贸公司的法人代表。"
秦川接过文件,眉头紧锁。窗外一道闪电划过,照亮了他疲惫的面容。他调出"天眼系统",王志强的活动轨迹立即在虚拟地图上显现:每天下午三点准时离开公司,前往城东一家不起眼的茶楼,逗留约两小时后返回。
"跟踪他。"秦川下令道,"我要知道他在茶楼见的是什么人。"
与此同时,技术科的小李正在破解王志强的电脑。屏幕上跳出一串加密邮件,内容显示他正在操作一笔高达五千万美元的资金转移。"队长,这笔钱是通过地下钱庄洗白的。"小李的声音有些发抖,"我们查到接收方是一家开曼群岛的空壳公司。"
秦川闭上眼睛,脑海中浮现出王志强的形象:西十出头,中等身材,戴着一副金丝眼镜,看起来斯斯文文,但眼神中总带着一丝精明的算计。他想起第一次见到王志强时的情景——那是在一家高档茶楼,王志强正悠闲地品着普洱茶,手指在茶杯边缘轻轻敲击,似乎在计算着什么。
"查一下他的背景。"秦川说,"特别是他与境外公司的往来记录。"
三天后的凌晨,跟踪小组传回消息:王志强再次出现在那家茶楼,这次与他见面的是一个五十多岁的男人,戴着鸭舌帽,眼神警惕。
"跟踪那个男人。"秦川立即下令。同时,他调出王志强的详细资料:早年留学美国,回国后创办外贸公司,短短五年内资产翻了十倍。表面上看是成功企业家,但税务记录显示他的公司利润率远高于行业平均水平。
"队长,查到那个男人的身份了。"小李兴奋地说,"他叫赵海,曾是某国有银行的国际业务部经理,五年前因违规操作被开除。"
秦川的瞳孔骤然收缩。他想起五年前轰动一时的银行骗贷案,赵海正是主要嫌疑人之一,但最终因证据不足逃脱了法律制裁。现在看来,他很可能转战地下钱庄,继续从事洗钱活动。
"收网。"秦川果断下令。凌晨三点,当王志强和赵海准备离开茶楼时,埋伏己久的警员一举将他们抓获。
在王志强的办公室里,警方发现了大量证据:加密的U盘、与境外公司的往来邮件、还有几十本不同姓名的护照复印件。最令人震惊的是,他们还找到了一本账簿,上面详细记录了近三年来经手的资金规模——高达二十亿元人民币。
"这些钱都是从哪里来的?"秦川审问王志强。
王志强冷笑一声:"你们永远查不到源头。这些钱来自各行各业,有房地产、有赌博、还有......"他突然停住,眼神闪烁。
"还有什么?"秦川逼问。
"还有一些官员的灰色收入。"王志强终于松口,"他们需要把钱洗白,我帮他们搞定一切。"
经过半个月的艰苦侦查,警方终于摸清了这个地下钱庄的全貌。它由王志强负责国内操作,赵海联系境外渠道,形成了一个完整的洗钱网络。资金通过虚假贸易、地下钱庄、虚拟货币等多种方式跨境转移,最终流向境外账户。
"这个案子远比我们想象的复杂。"秦川在案情分析会上说,"它不仅涉及经济犯罪,还可能牵扯到腐败问题。"
市局立即成立专案组,由秦川担任组长。他们首先对涉案的二十多家外贸公司展开调查,发现这些公司大多是空壳公司,唯一的业务就是资金往来。更令人震惊的是,其中几家公司的法人代表竟然是退休官员的亲属。
"队长,我们查到一笔可疑资金。"小李兴奋地说,"这笔钱来自一家房地产公司,最终流向了一个境外账户,账户持有人是......"
"是谁?"秦川急切地问。
"是市建设局前局长张明的儿子。"小李的声音有些颤抖。
秦川深吸一口气。他想起张明在任时主导的几个大型建设项目,当时就有人举报存在违规操作,但最终都不了了之。现在看来,这些举报很可能都是真的。
"立即联系纪委,介入调查。"秦川下令道。同时,他开始整理证据,准备对王志强和赵海提起公诉。
案件告破的那天,秦川站在窗前,望着城市渐渐亮起的灯光。这起案件让他深刻认识到,金融犯罪往往与权力寻租交织在一起,形成一张巨大的利益网络。作为刑警,他们不仅要打击犯罪,更要揭开背后的权力黑幕。
"队长,纪委那边来消息了。"苏晚晴推门而入,"张明己经被双规,他的儿子也正在接受调查。"
秦川点点头,脸上没有丝毫喜悦。他知道,这起案件的结束,只是另一个更大挑战的开始。在这个充满诱惑的世界里,永远有人在寻找法律的漏洞,而他们的战斗,也将永无止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