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34章 售卖人参

2025-08-19 2353字 4阅读
左右滑动可翻页

第二日。

江小棠一家趁着月色早早的起身。

“爹、娘,我们今天就去镇上吧。先去药铺把人参换成银子,再去西街买头牲口,不然那么多家当,靠我们人力背着,是走不到地方的。”

江二柱笑的一脸憨厚:“好,都听闺女的,我们去镇上置办东西。”

一家五口简单地吃了一顿粟米粥和杂粮饼子,走到村口乘坐牛车。

江小朗蹦蹦跳跳的跑到牛车边,看到江阿桐热情的打招呼:“梧桐叔,我们今天一家要去镇上。”

江阿桐打了声招呼,从地上站起来,拍拍自己衣服上的土。

“今天没什么人,大家都收拾东西呢!快坐上车吧,不收钱。”

江二柱走到牛车旁,谢绝道:“五哥,那不行,哪能让你白跑一趟?”

江阿桐解开拴着老牛的绳子,憨笑着:“现在家里也没什么事!闲着也是闲着,我这几天都跑了好几次了,上车吧。”

经过一番拉扯,最终江阿桐收了两个铜板,三个孩子没有要钱。

山路颠簸,一个时辰后,牛车磕磕碰碰地来到镇上。

今天路边吆喝卖东西的小贩,稀稀拉拉的。采买东西的客人也只有零星的几人,和之前江小棠来这里区别很大。

她担忧地问:“梧桐叔,镇上的人怎么变少了?”

梧桐叔赶着牛车,叹了一口气道:“听说有钱的人家都搬走了,之前蝗灾,把好多粮食都吃了,手里没铜板来镇上的人就少了。再加上现在缺水,青菜活不了,卖菜的也少。”

江小棠望着路边懒散的闲汉,内心担忧,他们要快一点采买东西,尽早回去。

现在每家每户都有一些余粮,人还能活下去。等实在撑不下去,这里只怕会彻底乱起来。

江二柱不由的附和:“谁说不是呢?这世道都不容易。五哥,前面把我们放下来,麻烦你在这里等了,我们买完东西就回去。”

“好嘞,你们一家子去买吧,不急,我在树底下睡一会儿。”

梧桐叔缓缓地把牛车停下,绳子栓在一旁的树上,冲一家子人摆摆手。

李巧娘被江二柱扶着走下牛车,江小朗从牛车上蹦下来和江小荷紧紧跟在爹娘身后。

江小棠扫了一眼周围,指着正前方的她经常卖药的药铺。“爹、娘、我们先进去吧。”

一家人走进药铺,扑鼻的药香让人闻着浑身舒坦。

一个药童走过来问:“几位是看病啊?还是抓药啊?”

江小棠回头看了一眼年轻的药童,见他年龄偏小,不是以往接待她的那一个伙计,沉声道:“都不是,我们是来卖药的,叫你们掌柜的出来。”

药童看了眼身前的姑娘,虽然穿着一身粗布衣衫,但气质出尘,语气和缓道:“不知是什么药啊?我好给掌柜的通报。”

江小棠轻轻掀开盖在篮子上的粗布,露出人参的一角。

药童瞄了一眼,看着人参个头不小,瞬间两眼发光。

“几位稍等,我这就去后院叫掌柜的出来。”

片刻功夫,掌柜的急匆匆地从后院出来,见到是江小棠,便满脸喜色。 双手抱拳打过招呼后,掌柜领着江小棠一家进了左边隔间,指着旁边的桌椅,招呼一家人坐下。

江小棠这几年采的药都会卖给镇上几家的药店,和掌柜的也都相熟。

掌柜的名叫白鹤龄,给的价格公道,平常山上挖的什么好东西都会优先卖给他。

“小棠姑娘,好久不见了,这两位便是你的爹娘吧!”

江小棠点点头,把篮子放在桌子上,揭开盖在上面的粗布,小心的取出人参。

掌柜的捋了捋胡须,显然甚是满意。对江小棠道:“一口价120两。”

江二柱在旁边,激动的一下子站起来,活那么大,他从来还没见过120两银子呢,刚想要答应,就被江小棠挡在身后。

“掌柜的,你看这人参根须完整,约有七八十年,你不给个实诚价格,那我就去东边的药铺问问了。”

白鹤龄捋了捋胡须,眉骨微隆,笑着说:“小丫头,我最多再给你50两。”

“掌柜的,这么大的人参,山里可不容易挖到。你把这人参卖到县里,不知能赚多少银子?我们是着急用钱,不然就到县里卖人参了,一口价200两。”

白鹤龄心中盘算着,县里方家幼子生病,刚好需要一株50年份的人参,自己眼前这株有七十多年了,献上去不仅可以赚到更多的钱,还可以和方家扯上关系,便一口答应下来。

“小棠丫头,是个有本事的,老夫这么多年和你做生意,从未见你吃亏,我这就给你拿银子去。”

掌柜示意药童好好招待,自己去后堂拿银子去了。

旁边的江二柱和李巧娘目瞪口呆,看着闺女和掌柜的讨价还价,足足卖出去200两银子,还以为自己在做梦。

老实的庄稼人,一年到头也存不下几两银子。从来没想过,自己家还能天降一笔横财。

江小朗满脸写满了佩服之情,一脸儒慕:“姐,你也太厉害了吧!”

江小荷疑惑地发问:“姐姐,你怎么知道这个人参多少钱的啊?”

“姐姐和这个掌柜的合作多年了,所以根据他的价格可以推断出人参的价值。”江小棠看了眼身边的药童,压了压上扬的嘴角。

她当然不知道人参该卖多少钱,只是跟着掌柜的价格往上抬。最主要的就是和掌柜打心理战,她在赌掌柜的想要这颗人参。

“还好刚才闺女拦住了我,不然掌柜的说120两,我就答应了。”江二柱有些羞赧,自己白活这三十多年,还没有自家闺女懂得多。

李巧娘看着三个孩子,欣慰地笑了笑。“等会儿可以多备点东西了。”

自从全家决定要南下逃荒,李巧娘把家里的钱数了又数,这些年省吃俭用加上江二柱平时打猎的钱,总共不到十两银子。

继续在江家村生活是够用的,如果要去逃荒,这点钱再怎么精打细算,也是不够用的。昨晚李巧娘愁苦了一晚上都没睡好,眼下可算解了这燃眉之急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