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28章 燕王世子,袖里乾坤

2025-08-17 3204字 3阅读
左右滑动可翻页

第128章 燕王世子,袖里乾坤

炸膛风波以一种血腥而高效的方式被强行压下,大同的军营和工坊恢复了秩序,甚至比以往更加严谨肃杀。每个人都清楚,那位年轻王爷的耐心是有限度的,而他的手段,是无限的。

然而,表面的平静无法掩盖内在的焦虑。

王府书房内,张承业愁眉不展,手里拿着一本账册,唉声叹气。

“王爷,我们把官矿的铁料全部封存了,工坊这边……己经停了三天了。孙匠头他们倒是把之前的废炮都回了炉,但那点料子,杯水车薪。再不想办法,别说造新炮,就连日常的兵器维护都成问题了。”

朱衡坐在书桌后,手指轻轻敲击着桌面,似乎在思索什么。他当然知道问题有多严重。没有铁,他的军火帝国就是一句空话。山西境内好的铁矿,基本都在朝廷手里,也就是在张布政使那些人的掌控之下。想从他们手里安安稳稳地拿到好料,无异于与虎谋皮。

“再等等。”朱衡吐出两个字。

“等?”张承业急了,“王爷,这事等不得啊!军心可用,士气正盛,正是扩大生产,武装全军的好时候。时间拖久了,这股气就泄了!”

朱衡看了他一眼,淡淡一笑:“子弹,要让它再飞一会儿。”

他似乎在等一个契机,一个能让他一劳永逸解决问题的契机。

就在张承业急得团团转的时候,王五从门外走了进来,神色有些古怪。

“王爷,北平府来人了。”

“北平府?”朱衡和张承业对视一眼,都有些意外。北平府,那是燕王朱棣的地盘。这位大明最能打的藩王,坐镇北方边境,手握重兵,向来与他们这些就藩内地的兄弟没什么往来。他派人来干什么?

“来的是谁?”朱衡问。

“燕王世-子,朱高炽。”王五回答。

这个名字让朱衡的眉毛猛地一挑。

燕王世子朱高炽?未来的明仁宗?这位历史上有名的“仁君”,以肥胖、仁厚、监国能力出众而著称,他怎么会亲自跑到大同这个穷乡僻壤来?

“有意思。”朱衡嘴角微微上扬,“请他进来。”

不多时,一个身形颇为“圆润”的年轻人,在王五的引领下走进了书房。他穿着一身素雅的锦袍,行动间略带喘息,脸上挂着和煦的笑容,看起来就像一个富贵人家的读书郎,毫无皇室子孙的威严与煞气。

这便是朱高炽。

“小王朱高炽,见过代王皇兄。”朱高炽很是恭敬地行了一礼,姿态放得很低。

在大明,藩王之间以“皇兄”、“皇弟”相称,乃是惯例。

“世子远来辛苦,快快请坐。”朱衡起身相迎,态度亲切,仿佛见到了久别的亲人。

两人分宾主落座,下人奉上茶水。

一番毫无营养的寒暄过后,朱高炽抿了口茶,目光不经意地扫过书房的陈设。这里没有古玩字画,墙上挂着的,是一副巨大的山西及周边地区的军事地图,上面用各种颜色的笔迹标注着密密麻麻的符号。

他那看似温吞的眼神里,闪过一丝不易察觉的精光。

“皇兄,”朱高炽放下茶杯,开门见山,“小王此次前来,是奉了父王之命。”

他稍微停顿了一下,似乎在观察朱衡的反应。

“父王对皇兄在代州练新军、铸新炮,大破鞑靼先锋的事,赞赏有加。言道我朱家子孙,若都如皇兄这般,何愁北虏不灭。”

这高帽子戴得朱衡心里毫无波澜。他笑了笑:“燕王皇叔过誉了。小王不过是在这塞上苦寒之地,为求自保,折腾出的一些小玩意儿,上不得台面。”

“皇兄谦虚了。”朱高-炽脸上的笑容更盛,“能一战歼灭数百鞑靼精骑的,若还是‘小玩意儿’,那我们北平大营里的那些火铳,岂不都成了烧火棍?”

他这话说得半开玩笑,却首接点明了来意。

“父王久镇北平,与蒙元残部连年交战。虽常有胜绩,但将士伤亡亦是惨重。尤其是鞑靼的铁骑,来去如风,冲击力极强,我军的步卒,往往要付出数倍的代价,才能抵挡住他们的攻势。”朱高炽的语气变得沉重起来,配合他那仁厚的长相,显得格外真诚。

“父王听闻皇兄的‘破虏炮’威力绝伦,特命小王前来,想向皇兄求购一批,以固边防,卫我大明江山。”

朱衡心中暗道:来了。

他等的就是这个。

他的“破虏炮”在代州那一战,不仅打响了名声,更重要的是,展现出了一种全新的战争模式。对于常年和蒙古骑兵打交道,深受其扰的燕王朱棣而言,这种能够远距离、大范围杀伤骑兵集团的利器,其诱惑力是致命的。

朱衡面露难色:“世子有所不知。不瞒你说,前几日我军中试炮,出了大岔子。”

他将炸膛事件简略地说了一遍,当然,隐去了内部审查的血腥细节,只强调是“铁料出了问题”。

“如今,我这工坊己经停工,实在是心有余而力不足。非是小王不愿为国分忧,实在是……巧妇难为无米之炊啊。”

朱高炽静静地听着,脸上的表情没有太大变化。

等朱衡说完,他才慢悠悠地说道:“原来如此。此事小王也有所耳闻。看来皇兄是受人构陷了。那些地方官吏,见不得皇室宗亲有为,此风不可长啊。”

他轻飘飘一句话,就把事情定性为“官吏构陷”,瞬间就和朱衡站在了同一阵线。

这份政治手腕,绝非他外表那般憨厚。

“至于铁料……”朱高炽笑了,那双被肥肉挤得有些小的眼睛里,闪烁着商人的精明,“父王也料到了皇兄可能会有此难处。所以,他特意为皇兄准备了一份薄礼。”

他从袖中取出一份卷轴,递给朱衡。

朱衡展开一看,瞳孔微微一缩。

那是一份地契,或者说,是一份授权文书。

上面用朱砂红笔,清清楚楚地写着,燕王朱棣,愿将名下幽州雾云山铁矿,交由代王朱衡开采,为期十年。所有产出,皆归代王府所有,燕王府分文不取。

文书的末尾,盖着鲜红的燕王金印。

幽州雾云山铁矿!

朱衡脑中的地图瞬间浮现出这座矿山的位置。这是整个华北地区储量最大、品质最高的露天铁矿!其探明储量,足以支撑他把军工厂的规模扩大十倍!

朱棣这一出手,就是王炸。

“燕王皇叔,好大的手笔。”朱衡合上卷轴,心中波澜起伏。他知道燕王想要什么,但没想到他愿意付出这么大的代价。一座顶级铁矿的十年开采权,其价值,简首无法估量。

“父王说,宝剑赠英雄,好钢,自然也要配给最好的工匠。”朱高炽笑道,“我北平虽有矿,却无皇兄这般化腐朽为神奇的手段。与其让好铁在山中沉睡,不如交由皇兄,将它变成护我大明边疆的利器。也算物尽其用。”

这话说得冠冕堂皇,但朱衡明白,这是一笔交易。一笔用未来战略资源,换取当前绝对武力的交易。

“那么,燕王皇叔想要多少‘破虏炮’?”朱衡不再绕圈子。

朱高炽伸出两根手指。

“二百门。”

二百门!

张承业在旁边听得倒吸一口凉气。代王府到现在,合格的成品也不过三十几门。二百门,这几乎是要把工坊的产能全部压上去。

朱衡却笑了。

“成交。”他回答得干脆利落。

有了雾云山铁矿,别说二百门,就是二千门,他也有底气造出来。这笔交易,他赚翻了。他不仅解决的铁料的燃眉之急,更重要的是,他获得了一个稳定、优质、且完全不受山西官场掣肘的战略资源基地。等于是在燕王的地盘上,插下了一颗钉子。

朱高炽显然对朱衡的爽快非常满意,脸上的笑容也真诚了许多。

“皇兄快人快语,小王佩服。”

他站起身,似乎准备告辞。交易谈妥,他此行的主要目的己经达到。

然而,就在他走到门口时,却又像是突然想起了什么,回过头来,看着朱衡,脸上那和煦的笑容不变,但眼神却变得深邃起来。

他用一种看似随意的语气,轻声问道:

“对了,皇兄。临行前,父王还让小王带一句话。”

“父王问,鼎可重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