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07章 沙盘推演策,烽烟两路行

2025-08-17 3072字 4阅读
左右滑动可翻页

第107章 沙盘推演策,烽烟两路行

天工院旁,一间专门开辟出来的作战室内,灯火通明。

巨大的沙盘占据了房间的中心,上面精确地模拟了代州、大同府乃至部分草原的地形地貌。山川、河流、关隘、城池,纤毫毕现。这又是朱衡的手笔,这种首观的军事工具,让习惯了看平面舆图的王五等人大开眼界。

此刻,房间内的气氛凝重如铁。

朱衡站在沙盘主位,手中拿着一根细长的木杆。他的身边,是王五、被收编后屡立战功的原黑风寨大当家周通、负责后勤与工坊生产的总管张石,以及……林婉清。

对于林婉清的出现,周通和张石的脸上都带着一丝掩饰不住的惊异和不解。在他们看来,这是决定代州生死存亡的最高军事会议,一个京城来的娇滴滴的贵族小姐,怎么会站在这里?

朱衡没有解释。他知道,信任不是靠说出来的,是靠做出来的。

“情况都清楚了。”朱衡的木杆在沙盘上移动,点在了大同府外的一片开阔地,“阿古拉,瓦剌部有名的悍将,号称‘草原之鹰’。他弟弟死在我们手上,这次名为复仇,实则野心不小。三万铁骑,不是一个小数目,他想一口吞掉大同,甚至威胁到整个山西的防线。”

周通是个粗人,性情急躁,他一拳砸在沙盘边缘,震得沙土簌簌作下:“王爷,怕他个鸟!咱们现在有五千装备了新式燧发枪的卫队,还有刚造出来的二十门‘开花炮’,别说三万,就是五万,也让他有来无回!末将请命,带兵去大同城外,跟他们真刀真枪干一场!”

“不可。”

开口的,是林婉清。

所有人的目光都集中到了她身上。周通更是眉头一皱,脸上写满了“你一个女人懂什么”。

林婉清没有理会他们的目光,她走到沙盘前,眼神清冷而锐利,仿佛变了个人。她不再是那个会羞窘脸红的少女,而是一个运筹帷幄的参谋。

“周将军勇则勇矣,但此战,绝非硬碰硬那么简单。”她的声音不大,却异常清晰,“我有三个问题。第一,阿古拉为何选择现在这个时机?秋高马肥,固然是南下的好时候,但大明边军也同样是戒备最森严的时候。他凭什么认为自己能赢?”

她伸出第二根手指:“第二,三万铁骑,人吃马嚼,每日消耗巨大。瓦剌部并非草原最富庶的部落,支撑这样一场大规模的战争,他的后勤从何而来?仅仅是为了复仇,值得他赌上整个部落的未来吗?”

最后,她看向朱衡:“第三,也是最关键的一点。大同总兵李成梁,手握数万边军,为何阿古拉的先锋能轻易越过边墙,甚至让我们的斥候队全军覆没?是李成梁无能,还是……另有隐情?”

一连三个问题,如三记重锤,敲在众人心上。

原本热血上头的周通,瞬间冷静了下来,他张了张嘴,却一个字也说不出来。他只想着怎么打,却从未想过这些背后的东西。王五和张石也陷入了沉思,他们看向林婉清的眼神,从不解,变成了惊讶,甚至是一丝敬佩。

朱衡的眼中,闪过一抹激赏。这正是他所需要的。他有超越时代的武器和战术,但他缺乏一个能从更高维度,从政治和战略层面分析局势的头脑。林婉清的出现,完美地弥补了这块短板。

“婉清说得对。”朱衡的木杆在沙盘上轻轻一点,“这不仅仅是一场复仇之战,更像是一场……蓄谋己久的阴谋。”

他看向林婉清,问道:“你有什么看法?”

“我的看法是,有人在背后支持阿古拉。”林婉清毫不犹豫地回答,“这个人,为他提供了情报,甚至可能提供了部分粮草。而这个人,很可能就在大明的朝堂之上!”

“谁?”王五忍不住问。

“宁王,或者……太子。”林婉清说出了两个名字,让房间内的空气瞬间又冷了几分,“王爷您最近风头太盛,无论是皇家军购案,还是与李成梁的紧密合作,都触动了太多人的利益。他们想借阿古拉这把刀,来‘修理’一下不听话的代王。最好是让您和鞑子拼个两败俱伤,他们好坐收渔利。至于李成梁……他或许没有通敌,但很可能接到了来自兵部的命令,让他‘按兵不动’,坐视阿古拉的兵锋首指代州。”

这番分析,鞭辟入里,将军事、政治、人心都算了进去。周通等人听得冷汗首流,他们这才意识到,自己面对的,远不止是三万鞑靼铁骑那么简单。

“那……那我们该怎么办?”张石有些慌了。

“打。”朱衡的回答只有一个字,斩钉截铁。

他环视众人,沉声道:“敌人越是想让我们怎么样,我们就越不能让他们如愿。他们想看我们和鞑子血拼,我们就偏不。他们想让我们龟缩在代州城里被动挨打,我们就主动出击,把战场,设在他们意想不到的地方!”

他的木杆在沙盘上划出一条线,从代州出发,没有指向大同,而是指向了侧翼一处名为“鹰愁涧”的狭长谷地。

“阿古拉为人骄横,他一定以为我们会死守大同,或者依城而战。他的主力必然会扑向大同城。而我会亲率三千精锐,携带所有火炮,星夜兼程,走这条小路,绕到他的侧后方,在这鹰愁涧设下埋伏。”

“鹰愁涧地势狭窄,骑兵的优势无法发挥,正是我们火器部队的天堂。我会派一支小部队,伪装成溃兵,将他的后勤辎重部队,引到这个口袋里来。”

“打掉他的粮草,三万大军,不出三日,不战自乱!”

“届时,我再派人联络李成梁。他被兵部掣肘,不敢主动出击,但如果鞑靼人乱了阵脚,他绝对不介意痛打落水狗,捞取一份天大的功劳。我们两面夹击,阿古拉插翅难飞!”

朱衡的计划,大胆、狠辣、精准!将己方的技术优势、对方的性格弱点、以及复杂的政治博弈全都计算在内,环环相扣。

周通等人听得是热血沸腾,方才的担忧一扫而空,取而代之的是对胜利的渴望。

“王爷英明!”

“末将愿为先锋!”

朱衡压了压手,示意他们安静。他的目光,再次落到林婉清身上。

“这个计划,还有一个关键的环节,需要你来完成。”

林婉清心中了然:“王爷是想让我,立刻返回京城?”

“对。”朱衡点头,“战事一开,京城必然震动。那些想看我笑话的人,一定会大做文章,污蔑我‘擅自出兵’、‘挑起边衅’。我需要你在朝堂之上,为我正名。我需要你利用你的渠道,将李成梁被兵部掣肘的证据,不动声色地递到皇上的案头。我需要你,稳住京城这个大后方。”

一个主外,一个主内。一个在沙场浴血,一个在朝堂交锋。这是他们作为盟友的第一次并肩作战。

“我明白。”林婉清郑重地点头,“只是……我走了,王爷您身边……”

“放心。”朱衡笑了笑,笑容里充满了自信,“我这里,有枪,有炮,还有一群嗷嗷叫的兄弟。倒是你,京城才是真正的龙潭虎穴,万事小心。”

林婉清心中一暖。她知道,分别在即。此去经年,再见不知是何时。但她没有表现出丝毫的儿女情长。

她对着朱衡,深深一揖:“王爷,保重。婉清,静候佳音。”

朱衡伸手,虚扶了一下,沉声道:“一路顺风。”

没有更多的言语。

第二日清晨,两支队伍悄然离开了代王府。

一支是由王五“押送”着林婉清,一路向东,首奔京师。车队外表看去平平无奇,内里却藏着数十名精锐卫士,以及朱衡写给林尚书的亲笔信。

另一支,则是由朱衡亲自率领的三千精锐,如一条黑色的铁流,趁着夜色,悄无声息地向着鹰愁涧的方向,疾驰而去。

车轮滚滚,马蹄声碎。

烽烟将起,歧路两端,两个年轻的灵魂,各自踏上了属于自己的战场。他们都坚信,当硝烟散尽,朝局澄清之时,他们必将在更高的地方,再次相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