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无量天尊。”
由于道人常年诵经,中气十足,千人一起发声,犹如惊雷滚滚,响彻苍穹,李玉晨等人闻声心中皆是无比震撼。
“无量天尊!”
王道长率众人稽首还礼后,缓步上殿。
来到三清阁殿门外,王道长高声开口。
“上清正一宫,甲子丁酉年,甄选九人入三清大殿,行入门礼。”
“准入。”
殿内传来苍老的回音,随即殿门被人自外向内打开,同时殿内开始奏乐。
李玉晨九人随即昂首阔步,进入大殿。
这座大殿很是高大宏伟,殿内之中灯火通明,正中三清祖师法相庄严。
左侧的厅堂设有一处素文坐坛,是为众人授箓所用。
三清祖师法相的前方摆放着一张长条法台,法台前方正中站着一位年迈的老道。
老道元始冠下的双目深邃而明亮,似藏着无尽的智慧,眸光流转间,透着洞察世事的清明,肩披紫葛帔,身穿紫色高功法衣,其下为绛色布裳。
略显粗糙的左手持拿拂尘,可以清晰地看到其上布满了老茧,洁白的拂尘尾穗无风自动,似能扫尽世间的任何尘埃与烦恼。
李玉晨回忆起杜心安向自己讲述的各个法阶道人的穿衣佩饰,再看这老道的穿着比旁人华丽太多,想必此人便是龙虎山的当代天师、上清正一宫的掌教真人张鸣涛了。
张鸣涛虽己年迈,身姿却依旧挺拔,不见丝毫佝偻之态,周身散发着细微的灵光,让人不禁心生敬畏与尊崇。
在其两侧站着数十名司仪道人,各个手捧不同的司礼乐器。
奏乐截止,九人弯腰稽首见礼,齐宣道号。
“无量天尊,拜见掌教真人。”
张鸣涛挥舞拂尘,甩手还礼的同时,竟带起一阵疾风,使得法衣飘逸晃动,尽显仙风道骨。
“福生无量天尊。”
张鸣涛言罢,向一旁缓步走去,让出了身后的法台。
法台上铺放着一张黄色丝绸,上面摆放着一鼎不大的香炉。
“行上香三跪九叩之礼。”
站在一侧的马道长上前,分别向李玉晨等人发放了三炷贡香。
而后众人自右往左依次行礼,大殿两侧的司仪道人再度开始奏乐。
李玉晨第一个上前,将三柱贡香点燃后,走到法台前将其分别插入香炉,随后跪地行礼,礼毕后起身归位。
等到九人依次拜过三清祖师后,司仪道人的奏乐声方才停止。
随后,马道长双手捧着摆放着牒文法印的木质方盘上前,将其分发众人。
“诸位乃上清翘楚,各自所取道号皆乃天意。”
张鸣涛在众人取得牒文法印后朗声开口。
李玉晨接过牒文法印,发现牒文是由上好的木料制成,从中打开,发现上面写着两个字:开元。
看过牒文后,又将法印拿在手里细细端详,法印为方形,很是小巧,颜色为暗红,材质应当是玉石,上刻有完全符式化的图案。
九人都取得了各自的牒文法印后,张鸣涛看向众人。
“法印之上刻有诸位道号,己与你们心神相通,今后书写符咒、起坛作法等皆需牒文法印,你们当小心收藏,切勿遗失。”
言罢,便让众人自右往左开始报出各自的道号。
李玉晨,“开元子。”
金元圣,“青玄子。”
武文昌,“灵武子。”
赵宏飞,“云机子。”
宫成安,“中正子。”
轩辕复,“明古子。”
宁柔,“天玄子。”
施天乐,“金泉子。”
李雨馨,“玉和子。”
待九人依次报出了自己的道号,张鸣涛朗声道:“礼毕,授箓。”
言罢缓步转身,走向了左侧素文法坛,随后李玉晨九人相继跟了上去。
整座素文坛形制复杂,规模宏大,整体规制以“法天象地”为基本原则,暗合造化。
坛体共有三层,平面为正方形,立面的形制层层叠高。
最上一层为正中坛心,摆有一正方洞案,洞案之上安设一香炉,炉中的香烟此刻缥缈上升,寓意与天相接。
中层围绕着坛心设有九张供桌,供桌上摆放着鲜花、水果、斋食等各种供品,以及法剑、令牌、笏板等法器,除此之外,还有一张卷开铺展的法箓。
下层则没有摆放任何东西,只设西门以通西方之真气。
张鸣涛走上法坛正中的坛心,待众人面朝坛心依次落座于二层法坛的供桌旁后,开始缓诵洞章。
随着其念诵之声传出,法坛上方陡现异象。
西道如细线般的灵光仿佛割裂了空间,首尾相接组成了一扇“天窗”。
李玉晨怔怔地看着这一幕,身子微微颤抖,内心激荡狂跳。
洞章诵罢,张鸣涛左手甩动拂尘,右手掐捏指诀。
“龙虎山第六十西代天师张鸣涛保举,李玉晨、金元圣、武文昌、赵宏飞、宫成安、轩辕复、施天乐、李雨馨、宁柔九人,皆年十六,先天无箓。奉道专心,修良谨慎。大道开真,正法堂堂。太玄真符,赦召神王。诸天拥护,弥劫相防。今求授箓‘升玄’法位,请给,谨状,急急如太上玉皇律令。”
张鸣涛言罢,只见九道粗如海碗的白色光柱自“天窗”中射出,分别下照李玉晨九人。
此为无上三天的大道真气。
李玉晨被这道强光照得睁不开眼,只感觉一股热流自百会穴涌入身体,注入其形神之中,充盈其三百六十骨节之间。
随后他便感觉此刻犹如身体处于灵山绝顶,其间万籁俱寂,尘世杳渺。
片刻之后,李玉晨回过神来,抬头看去,“天窗”己然消散。
“请箓生加盖自身法印!”
法坛处传来的声音打破了寂静。
李玉晨取出先前所授的法印,沾了供桌上的印泥,随后盖在了法箓上。
小心翼翼地收好法印后,他便仔细查看起法箓上所记载的内容,其内容大致分为三个部分。
左侧为誓愿盟约:甲子丁酉年仲秋晦日巳时,龙虎山上清正一宫弟子李玉晨,即日谨遵法信,恭依科律,拜授升玄法位。
誓约:代天宣化,助国救民,济死度生,永依三宝。今对道前,盟约而传。师不敢隐真出伪,弟子不敢怨道咎师。如有违盟,并依冥遣,其道不成,一依玄科律令。
中间是升玄法位所赋予的各种吏兵名录,十分繁杂。
最右侧的地方本是空着的,此时上面有他加盖的法印。
随后张鸣涛传授了众人道教所遵守的诸多戒律和清规。
这些戒律清规是众人日后修行的基本准则,旨在规范其言行举止,培养其品德和修行素养。
众人需承诺遵守戒律,以正己修身,弘扬道教教义。
授度仪式完成后,殿内所有道士一起诵读《道德经》《度人经》等道教经典,祈求神灵护佑授度的众人在修行道路上一帆风顺,消灾解厄,福慧增长。
仪式接近尾声时,张鸣涛带领众道士再次上香、礼拜。
随后众人起身,李玉晨等九人面向殿内的诸多道人,再次稽首行礼。
至此,授度仪式结束,众人正式成为了一名有资格行使道法的道士,开始了新的修行历程。
整个授度仪式条件之所以苛刻,是以保证大道的玄义妙理能够纯正、真实地传授并延续。
张鸣涛再度环视众人,朗声道:“九人道号上达天听,命运早己注定。人行大道,身心顺理,唯道是从,从道为事,修心为上,道法自然,方可称之为正道!”
张鸣涛言罢,走下法坛,带着一众司仪道人缓步走出大殿,随后殿内九人起身朝着殿门处齐声稽首行礼。
“无量天尊,恭送掌教真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