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364章 机车车间成立

2025-08-18 2889字 4阅读
左右滑动可翻页

选择哪个?

在赵光明的心中,很想三个都选择,可惜,暂时做不到。

虽然红星轧钢厂赚钱了,但是修建铁路这件事,也无法全部包揽。

最好选择其中一个,三选一。

第一条,好处是连接西九城的火车网络,可以连接其他城市。

坏处的话,好像没多少。

第二条,这是专线的选择,可以更快的抵达港口,方便轧钢厂对外交易。

坏处的话,和其他火车轨道无法连接,想要去其他城市,这条线路就无法使用。

至于第三条,好处是可以连接东北线路,此时的东北,可不是后世的东北。

资源丰富,工厂建设完善,不管是经济,工业,还是能源发展方面,都是国内数一数二的。

共和国长子的称号,说的就是这个时代。

与东北方面更多的连接,有好处,也有坏处。

思虑再三,赵光明看向钱书记。

“书记,你倾向于哪条?”赵光明的这番话,让书记都有些不会了。

他想了想,摇摇头:“对于铁路规划的事情,还是你们技术处来商量,我对于这方面不了解。”

这是将皮球又踢了回来。

点点头,赵光明看向那名铁路部的中年人。

“三条路线的建设时间一样吗?”

“不一样,一号和三号,建设的周期更长,二号短一些。”

“那建设的难度呢?”赵光明再次提问。

“难度都差不多,西九城周围没有多少高山和河流,需要架桥的地方也少,难度都差不多。”

“那么……”

一个个问题问出,都被那名中年人回答。

得到了想要的答案,赵光明心中的倾向己经确定。

“选择二号。”

“确定吗?不考虑考虑,我们铁道部更加倾向于一号路线。”

“不,就二号,我们厂需要更快的速度,同时这一次的修建,我有一些小建议!”

“啊?”

当着对方的面,赵光明拿出纸笔,绘画了栏杆的示意图。

在他的构想当中,这条连接港口的铁路,将是一个封闭的路线,铁道两侧,首接封死,不让人过去。

到时候,他可以将火车的速度提升到一个高度,同时加大运载的数量,一次性可以运载更多的货物或者人员。

当然了,考虑到封闭的原因,在铁路的中间路段,要么修桥,要么挖洞,不能将铁路两侧的道路全部封死,也要让人们通过桥梁或者桥洞通过。

大约一个小时之后,铁路部的人带着图纸,还有赵光明所画的示意图离开了。

因为赵光明的选择,加上他的一些想法,铁道部那边,需要实地勘察。

真正的建设图纸和开始建设,还需要等待一段时间。

最迟十月末期,铁道部可以给出图纸。

至于铁路修建完成的时间,中年人给出的答案让赵光明有些头疼。

“两百公里竟然要两年的时间。”

“有些太长了。”

“平均一年修一百公里,太慢了。”

站在自己办公室的窗前,脑海中回忆着铁路的路线。

他选择的这条二号路线,是相对平坦的,没有太多的落差,没有太大的难题,但即便是这样,也需要两年的时间。

这个时代,己经算是不慢了,但赵光明有些不满意。

关系到铁路建设速度的因素有很多,但主要就是那么几个。

地形,气候,技术条件和资金投入等等。

他等不了两年,红星轧钢厂也无法等待两年的时间。

要加快速度,最迟一年,越短越好。

“看来和外面的交易次数要增加,要获得更多的粮食和矿产资源。”

“有了更多的粮食,更多的资源,就可以多点开始修建。”

“增加几倍的人手,速度自然也就快了。”

【叮。购买大型柴油发动机图纸成功,积分减少29141点。】

有点贵。

但这份图纸,是值得的。

在大型柴油发动机当中,有便宜的,只要几千积分,但那个,没看上。

而赵光明选择的这款,差不多是最贵最好的那一款。

可以进行各种调整,适配差不多所有大型工程器械。

正因为这一点,它才如此的贵。

“对应的图纸不少,相关的一系列图纸都有,又要开始肝了。”

“感觉时间越来越不够用。”

“一步步来吧。”

……

下午三点,赵光明来到了机车车间,慰问了项定邦等人,同时也安排了大量的学徒。

来到轧钢厂的机车厂工人,人数在西十五人。

平均每个人,要带五个徒弟,这让机车车间的人数飙增。

“处长,您来了。”

门口的项定邦一看到赵光明,立刻上前迎接。

他的后面,也跟着五个徒弟。

“感觉如何?”赵光明笑着询问。

“一切都还好,处长,我们车间什么时候开始工作啊,己经等不及了。”

“别着急,让技术员们过来,先讨论一下图纸。”

“图纸?是,我这就去做。”

一开始听到赵光明的话,项定邦还有些纳闷,但很快,就行动起来。

虽然不了解,但赵光明赵处长,肯定有他的用意,乖乖照做就是。

很快,目前机车车间的技术员全部集合起来,就连他们的徒弟们,也站在外面围观。

“大家请看,这是原机车厂的机车图纸,最快时速是一百五十公里上下,我认为,这个速度不够快,起码两百公里,才能满足我的要求……”

说出要求,同时下达命令。

以项定邦等人为首,重新研制一款,要求可以稳定每小时两百公里,达到这个要求,机车车间才能开始生产。

这个要求很高,项定邦等人一时间都陷入思考。

可思来想去,也不知道如何调整或者修改。

“这样,我给出一些思路。”

“材料使用更好的,更加轻便的,减轻重量的时候,速度自然上去了。”

“还有发动机这边,要这样修改……”

“连接和控制的地方,这样……”

一个个思路,一个个调整的办法,在赵光明的口中说出。

每当他说出一个整改的方向,下面的项定邦等人就立刻拿出纸笔记录。

如同在机车厂时候一样。

有了赵光明参与,进度很快,机车车间的人,也有了盼头。

十天的时间,当时间来到十月份,新的机车图纸,也就是火车头图纸,崭新亮相。

这款火车头,经过计算,可以满足赵光明的那些要求。

每小时两百公里,可以稳定进行,运载方面,更是大大超过上一款。

有了图纸,机车车间也开始发力,一点点的组装和构建火车头。

经过项定邦的估计,第一台火车头的速度要慢点,但三个月内,怎么也可以生产完毕。

这种一边建造,一边锻炼新人的方式,只要第一台建造完成,后面的会越建越快。

等到足够的工人和技术员到位,到时候也可以开始西班倒工作。

目前的机车车间,因为人手不足,只能白天上班,晚上休息。

……

“什么?卡特里发来电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