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04章 采访

2025-08-18 2783字 4阅读
左右滑动可翻页

很快。

两辆板车就运着蜂窝煤和炉子,跟在赵光明几人后面。

与他们一起的,还有负责安装炉子的工作人员。

在红星街道这边,赵光明和吴磊两家,算是第一批尝试的人。

加上赵光明和吴磊的身份,一个副科长,一个副处长,必须慎重呀。

随着专用炉子和蜂窝煤到来,95号大院的人立刻前来观看。

两个小花园,又再次热闹了起来。

当蜂窝煤被点燃,更是让不少人发出惊呼。

“这点燃的速度好快。”

“是呀,还不需要柴火引燃。”

“看起来不好掌控呀,火苗有些太大,我害怕。”

说什么的都有,但更多的还是谨慎,打算看看再说。

先让赵光明和吴磊试试,好用的话,他们在一点点接受。

慢慢的,围观的人散去,两个小花园又恢复了安静。

不。

右侧的小花园,传来了嫂子的话。

“肘,孩子睡了,跟我进屋!”

……

翌日。

与昨天一样,赵光明在技术科早会之后,又来到测试地点,继续测试。

三公里的土路,往返一次就是六公里,摩托车需要多次往返,每日的测试,也要进行很久很久。

摩托车车间那边,正在慢慢的打磨,磨练技术的同时,也要按照规定要求,生产零件。

小型汽油机,不难,基础的打磨比较简单。

但这只是一个最基础的壳子,后续的添加零配件,让它变成西冲程的发动机,那就需要考验工人的手和脑子。

差一点,就无法装好。

要求之高,让车间内的工人们,都有些心惊胆战。

不是这样的话,每月的产量,不会那么低。

好在,最开始的几台,没出现问题,这让工人们有了自信,速度也稍微提升了一点点。

“副科长,副科长,钱书记让您去轧钢厂大门迎接,说是机械部的领导们要来视察。”

“知道了。”

回应了一声,赵光明立刻下令,让测试终止,将摩托车骑回车间。

命令下达后,快速向着大门口走去。

很快,来到大门口之后,就和其他轧钢厂领导们站在一起,等待机械部领导到来。

“书记,确定今天来?昨天可是临时改变了行程,别今天又不来了。”

等了一会,赵光明随口的说了一句。

昨天,他们这些人,大早上的在门口等待,等了好一会,对方也没来。

最后来电话,说视察取消,然后他们就自己去测试,白等了。

“不会的,电话里面强调了,要来视察,来了,来了。”

远处,一辆辆轿车驶来。

望着那些轿车,赵光明多看了几眼。

好像是三几年产的美国货?

也是有年头的老家伙了,至少比他年纪还大。

有机会,拆一辆玩玩看?

就在赵光明思索拆机步骤的时候,王部长率先下车。

“欢迎机械部的王部长前来视察我厂工作。”

“欢迎,欢迎。”

众人齐齐开口,随后一起闭嘴,等待王部长的训话。

这一次,比以往都要正式,因为王部长等人的后面,跟着记者。

看他们身上的工作服和标签,那是新华社的?还是电视台的?

这让钱书记等人,站首了身体,要将自己最好的一面表现出来。

赵光明也不例外,可不能丢人丢到报纸上,丢到照片上。

“轧钢厂做的好啊,在完成了上级任务的同时,还不忘记钻研技术,从最开始的太阳灶……”

这一说,就是足足半个小时,说出了轧钢厂这段时间的功劳,各种夸赞。

后面的记者将这些话语,全部都记录下来。

“同志们,我们去车间看看。”

“王部长,还有诸位领导,其他同志们,这边走,先去钢材研发车间如何?”

“好呀。”

不对劲呀。

赵光明默默的跟在人群中,感觉事情好像不是那么简单。

很快,一个个车间走过,期间询问了一些工人和技术员。

钱书记和王部长,一个提问,一个回答。

那是对答如流。

期间,其他人也都有回答的机会,唯独赵光明,仿佛被遗忘了一样。

慢慢的,到了摩托车车间,这时候,钱书记后退,同时拉扯了赵光明一下。

“你上,好好表现。”

心中有些疑惑,但还是照做了。

“你就是赵光明同志吧?红星轧钢厂的技术科副科长,听说你的学习和创造能力很强?这摩托车就是你的带领下,才制作出来的?”

指着新式摩托车,那银黑色的车身,吸引了所有人的目光。

就连见多识广的记者同志们,也不自觉的多看几眼,摄像师更是换了好几个位置,拍摄照片。

“是的,我就是赵光明,这台摩托车,就是我带领下生产的,但不光是我,还有车间内的工人和技术员同志们,他们也奉献了巨大的力量。”

“说得好,能和我说说,这台摩托车的情况吗?”

“当然可以。”

接下来,一些关键的数据说出,加上展示了昨天测试的记录。

这一下,闪光灯闪烁的次数,更多了。

期间,记者同志们也问了一些问题。

比如驾驶情况如何,有没有危险之类的问题。

“不如记者同志亲自尝试一下?”

“可以吗?”

“当然,驾驶还是比较容易的,只要一开始别太快,一档位启动,速度不快。”

“那我试试。”

记者亲自尝试,那叫一个兴奋。

不光他,连摄像同志也尝试了一下。

虽然只是一档位,最慢的速度,也依旧让他们开心不己。

甚至王部长,也当着众人的面,当着镜头的面,也尝试了一下。

好半天,一首到中午,采访才算结束。

记者和摄像们坐车离开,没有接受轧钢厂的午饭邀请,而是立刻回去,要整理今天的信息,好立刻上报。

等明天早上,关于轧钢厂的报道,就会在报纸上看到。

记者是走了,但是王部长没走。

依旧是摩托车车间。

王部长耐心的查看摩托车的情况,那专注的表情,让赵光明都不忍心打搅。

好一会,王部长这才开口。

“光明呀,这一台成本要三千多?”

“目前是这样的,但产量上去,价格会下降,我经过计算,生产一万台之后,价格会下降到两千左右。”

“两千也是有些贵,无法在降低价格吗?”王部长皱起眉头。

如今工人们的平均工资,也才三十多,还是平均了那些高级工种之后。

三千块,不,两千块,也要十年才能积攒下来。

价格太贵了。

“有简易版本,那种类型的话,成本下来了,一台成本也就七百块不到一千块。”

“哦,详细说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