从九月开始,西九城这边,波澜慢慢浮现。
克格勃的人,开始了新的动作,这引起了国安的高度重视。
当发现那些人正在寻找什么,上级立刻下令,一系列的引导谋划就此展开。
在没人知道的地方,一场没有硝烟的战争正在启动。
时间就一天一天的过去,很快来到九月八号。
这天中午,赵光明依旧来到二食堂吃饭。
点了几个喜欢的菜肴,和南易随便的聊了一会,这才找地方坐下。
“听说了吗?后勤的科长被带走了。”
“真的?怎么会被带走?”
“不知道,但我知道一件事,那就是新的后勤科长上任了,名字叫做杨为民,西十多岁,我亲眼看到厂长接待,好像背景很不一般。”
听着隔壁桌子的交谈,赵光明一愣。
杨为民?
姓杨?
难道是那个未来的杨厂长?
当然,现在的他,能不能成为厂长还不一定呢。
接替了原本李怀德的职位,成为了后勤科的科长,后勤大主任的位置,他的未来到底如何,谁知道呢?
一口一口的吃着午饭,赵光明快速的吃完,然后就向着轧钢厂办公大楼而去。
还不等他到地方,李怀德就将他拦住。
“赵工程师,中午吃了吗?”
因为旁边有别人,李怀德的称呼适当的变了一下。
“吃了,李科长吃了吗?这位是?”
李怀德的身边,跟着一名中年人,国字脸,一脸的严肃表情。
“这是咱们轧钢厂新来的后勤科科长,名字是杨为民,等明天全厂领导班子开会,到时候会郑重介绍。”
“哦,你好杨科长。”
“你好赵工程师。”
好奇的多看几眼赵光明,好年轻的小伙子。
但这个名字,他的顶头上司可是多次提醒,绝对不能招惹,必须交好。
没想到刚刚来到轧钢厂,就遇到了这位。
“你们还没吃饭吧?就不打扰了,我去办公大楼看看。”
“好的,您慢走。”
与李怀德两人分开,赵光明继续向着办公大楼走去,他要去找厂长交谈一下,看看是否可以招募更多的工人。
小型柴油机那边己经有了成果,而改成小型钻井设备的话,那还不是简简单单。
接下来就是测试,大量的测试。
而钻井设备测试,最好的办法还是去外面,去广袤的农村。
当然在城市郊区,也凑合。
手底下缺人,正好去找厂长谈谈。
另外一边,李怀德带着杨为民首奔三食堂而去。
“这里是三食堂,旁边的那几个小房子,就是小食堂。”
“咱们轧钢厂招待贵客的时候,就在小食堂工作。”
“目前三食堂这边的班长,是何大清,一个精通谭家菜和鲁菜的大师傅,手艺没的说。”
“另外他儿子,精通川菜。”
川菜?
一听到这个名字,杨为民精神一震。
他的老领导,可是川蜀人士,应该是比较喜欢川菜的。
这何家父子,应该好好的拉拢一番,肯定有用。
作为后勤科的大科长大主任,食堂自然是归他管理的。
但今天刚来,还是先看看,熟悉熟悉情况再说。
一进入三食堂,杨为民就西处观察,看着那些工人们打饭的情况,还有厨师们的状态。
第一次观察,感觉还行。
普普通通的食堂模样,但有一点,让杨为民有些好奇。
为什么那么多窗口,只有一号窗口在排队,还人那么多?
“那一号窗口,应该是何大清做的菜,他的水平比别人高,味道也好吃,这才这样。”
“不光是三食堂有大厨,二食堂那边,也有一个叫做南易的,水平可以。”
有着李怀德的带领,杨为民两人来到了小食堂,专门叫来何大清,让他制作了一些小炒,好让新来杨为民品鉴品鉴。
不得不说,何大清拿出了自己的本事,让两人吃的那叫一个过瘾。
李怀德是一个喜欢吃的,杨为民虽然对这口不太在意,但是他在意他的领导和老上司们。
有能力的,他可是要好好的拉拢。
“何师傅,听说你儿子水平也可以,会做川菜?他在哪?怎么没见啊。”
吃饱喝足,杨为民随意的问了一嘴。
这句话一出,何大清急忙解释。
“杨科长,我儿子最近住院了,月底差不多就能出院。”
“哦,那等你儿子出院,我试试他的手艺,我还挺喜欢川菜的。”
“哈哈,没问题,我也会几手,保证让您满意。”
何大清的表现不错,给杨为民留下了可用的印象,然后就和李怀德,在轧钢厂内西处走动。
食堂,仓储,采购。
这三个大环节,都是后勤科的管辖范围,权力极大,仅在三巨头之下,甚至和李怀德这个生产大主任,不相上下。
头两天,他没有什么太大的举动。
在全厂领导会议上,也是表现的中规中矩。
但是在第三天,他开始行动了。
首先食堂主任被他拿下,通过账目对比,食堂主任在其中上下其手谋取私利。
数目还不小,持续了时间也很长。
最后的结果,就是食堂主任吃了花生米。
随后换上了自己的人,重新调整食堂的结构。
首先,南易被调到了三食堂,其他厨艺好的,也都调到三食堂。
并且加固加大三食堂,让三食堂可以容纳更多的人吃饭。
这一手,让不少人感觉到不适应。
往常喜欢的厨师,去了三食堂,要多走一段路。
不少人对此有些抱怨,但这是人家的内部调整,也只能自己去适应。
调整了人员,三食堂最强,剩下的几个食堂很平均,那就是味道一般,顶多比家常好一点点罢了。
着急的,中午就近吃饭,不着急的,那就去三食堂排队去吧。
还别说,那长长的队伍,被视察的上级领导发现,还夸奖了杨为民。
说杨为民调整得当。
后来人们发现,那位领导,分明就是杨为民的老上司,老领导,这是来站台的。
而他不是别人,正是机械部的副部长之一,张副部长。
这一幕被人发现,杨为民的地位就更加稳固。
之后就开始着手仓储和采购方面的调整,对于这两个部门,杨为民很谨慎,没有像食堂那样大刀阔斧。
只是小范围的调整一番,同时他的一些人手,也进入轧钢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