十一点多,第一钢铁厂大门口,两个骑着自行车的人出现。
门口的战士见此,刚要阻拦,就被抢先的科长拦住。
“张副部长?您怎么来了,还是骑着自行车过来,这。”
科长有些担忧,来回的观察周围,生怕出现什么差错。
面对科长的问询,张副部长嘿嘿一笑。
“别声张,也别汇报上去,我这次过来,是突击检查,明白吗?”
“这……”
科长面露难色,上面可是交代了,一旦来了检查的,立刻汇报。
“听从命令。”
“是。”
官大一级压死人,更别说,张副部长大了好多级。
“还别说,赵光明研制的这新钢材,制作自行车后,轻便了不少,骑起来一点也不觉得累。”
推着自行车,张副部长一边感慨,一边和秘书进入钢铁厂大门。
临走的时候,又重复了一遍,不允许报告,如果他们报告了,那就别怪他下手,调离你们几个。
听到这种威胁,科长立刻表示。
“我什么都没看到,你们呢?”
“我方才打瞌睡了。”
“屁,是一切正常才对。”
“对对对。”
没有再说什么,张副部长估计,他的到来,隐瞒不了多久。
“领导,咱们接下来去哪?”秘书骑着自行车,跟在一边小心的询问。
“先去601车间看看,赵光明应该在那。”
“是。”
两人骑着自行车,不一会就抵达了。
等到了地方,发现这里人不少。
不对呀。
临近中午,都不去吃饭的吗?
抬起手表看了看,都十一点西十六分,不是应该轮番吃饭的吗?
“兄弟,里面这是怎么了?”
张副部长随便拉住一个人,询问里面的情况。
此时的张副部长,只是穿着普通的中山装,以往的服装,那是一件也没有。
不认识的人,还以为是工友呢,伪装的很不错。
“里面正在生产,听说是新工艺。”
“不光是新工艺,就连设备,也都是全新的。”
“这不好奇吗,过来看看。”
“出钢水了,出钢水了。”
“让我看看,让我看看。”
随着一阵呼喊,前方更加火热。
见到这一幕,张副部长也好奇,不顾秘书的眼神,首接挤了进去。
可惜,在即将进入门口的时候,被拦了下来。
负责拦路的人不是别人,正是王铁,他带着车间几个工人,就堵在大门口,不让外人进入。
“炼钢重地,闲人免进。”
“在废话,小心爷爷的锤子。”
举起锤子,对着前方做出威胁的姿态。
“王技术员,别吓唬人,我要是进去呢,你敢下手。”
“你敢闯,我就敢下手,你要是耽误了里面的生产,你的皮我都扒了。”
听着老王的话,靠前的几个人只能无奈的站在门口,眺望里面的情况。
可惜,随着钢水出来,温度上升,里面就彻底看不清了。
但是作为老炼钢工人,还是能感觉的出来,好像是成了。
“王技术员,给我们讲讲呗。”
“对呀,既然进不去,听听也行。”
众多工人们好奇,那是真的好奇,不然的话,也不会围着不走。
“怎么回事?”
赵光明也发现了大门口的问题,这不走出来看看。
“张副部长?您来了。”
出来一看,就看到了人群当中的领导。
这一下,周围彻底热闹了。
“谁?副部长来了?”
“哪个的副部长?咱们厂的还是其他地方的?”
见到这一幕,赵光明立刻上前,将张副部长接入车间内。
远处的秘书,也在表明身份后,被王铁放行。
至于其他人,不行,老老实实的在门口看着就是了。
“这就是新生产的钢材吗?”
“对,只是初步的钢坯,还需要经过各种工序,才能变成可以使用的钢材,这只是完成了前几步。”
指着正在冷却的钢坯,赵光明讲解了一些。
第一钢铁厂这边,不仅是生产钢材,后续的轧钢什么的,也是有的,十分的全面。
等到钢坯冷却,就可以通过工具,运往下一个车间进行生产,到时候,按照规格不同,获得不同的尺寸的钢材。
听着赵光明的描述,在看着大变模样的601车间,张副部长十分的满意。
“光明啊,你做的很好,十分的好。”
“大大的超过我的预料,看来这钢铁厂,有问题呀,领导层的问题很大。”
只是不到一个星期的时间,一个车间就改造完成,并且成功生产新式钢材。
对比原先,几个月的时间,都没有生产多少,可见是什么问题。
“张副部长,我和那些老员工交流了,他们反应,都是上面瞎指挥,一会说这个,一会说那个,搞得下面的工人,都不知道怎么做好了。”
悄悄的上个眼药,朱总工的要求,他可没忘记。
尤其是书记和厂长,被重点关照。
这也不是撒谎,是真的。
那两位,在工人的心中,毁誉参半吧。
对于钢铁厂的发展,两位还算上心,对于工人们的福利,也是尽可能的提高。
但是对于权力,对于一些人的排挤,也是让人不爽。
以前的朱总工,后来的一位生产处长,还有一些人,都被两人通过各种方式挤走。
只要问一些老员工,都能说出来。
“那你感觉那那些人如何?”
“说不好,这段时间,没怎么见面,倒是钢铁厂的技术员和工程师们,十分的好学,看那边。”
手指向车间的一角,几十名技术员和工程师正在来回的奔走,记录着各种数据。
这些东西,可是十分重要的,有了他们,可以更加清楚的认识设备的运转状态。
“是吗?我知道了,你去忙吧。”
吩咐赵光明去忙,张副部长则是随便找了一个老工人开始询问。
“老同志,多大年纪了?”
“五十三了。”
“在第一钢铁厂工作多久了?”
“建国之后,我就来了。”
“那对于书记和厂长……”
首接询问书记两人,从老员工的口中,得到了更加清楚的答案。
比赵光明所说的,还要严重。
问了这一个,随后离开车间,问了其他车间的工人,尤其是那些年长的人。
最后得出结论。
年轻一些的新来工人,对于厂长和书记,还算认可,认为两人不错,干的事情挺多。
但是那些年纪大的,来到工厂时间长的,却截然相反。
“亡羊补牢?”
“你们俩可真是做了不少的事情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