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35章 窑厂火照

2025-08-17 2438字 8阅读
左右滑动可翻页

《史上梦》第西卷 第三十五章:窑厂火照

崇祯二年三月的耀州,窑厂的青烟像扯不断的灰线,在渭水畔的坡地上盘旋。

林宇蹲在龙窑的火门前,断水剑的剑鞘沾着窑火的焦气 —— 从戏园带回的皮影铜轴在掌心发烫,与窑砖缝隙里嵌着的铜屑摩擦出火星,竟与药庐曼陀罗燃烧的火光同色,像粒藏在陶土里的火种。

“大哥捏瓷片的力道能把青釉捏崩。” 陈风靠在窑厂的晾坯架旁擦拭箭矢,右臂的疤痕在窑火里泛着赭红,他往林宇手里塞了块锅盔,是从窑工饭篮里分的,“三妹说那些魏党余孽把火药配方刻在莲纹碗底,就像皮影人关节藏铜丝一个德性,都是给土坯裹了层毒釉。”

苏瑶的算筹在窑账上排出 “五行” 阵型,“月产瓷量” 的数字被她用朱砂标得灼眼。

“归真堂的匾额己请老木匠动工,” 她的字迹带着窑灰的粗粝,墨点在 “釉料配方” 几个字周围晕成圈,“陈风的箭囊该换了,上次在戏园被油彩浸得发硬,还舍不得扔,跟他在皮岛把断箭当瓷刀修坯一个毛病。”

窑工王老五突然从窑顶爬下来,怀里的火照在风里哗啦作响:

“林少侠快看,这是从废窑里捡的,” 汉子的脚掌缠着破布,是被窑渣烫的,“十片带莲花纹的火照,拼起来的纹路跟皮影铜轴完全重合,比陈风大哥藏酒壶时总说‘漏了’还邪门!”

林宇的指尖划过莲纹碗的圈足,釉下的 “盐” 字被青釉覆盖,与扬州盐场金引上的暗记分毫不差。

他忽然想起苏瑶教的辨釉法,往碗底浇了点窑工的醋,果然显出极淡的星图,与终南山甲骨上的 “破军星” 位置完全吻合。

“去釉料坊,” 他将断水剑系在腰间,剑穗扫过晾坯架上的瓷坯,“三妹说他们用‘救婴会订烧’的名义烧制火药罐,每只碗的容量刚好装半斤硝石,跟魏党在药材里藏硫磺一个路数。”

陈风的箭矢突然指向窑厂的沉淀池。

水面漂浮的釉料渣聚成朵莲花,与墨庄墨模里的标记丝毫不差。

“大哥去查账房,我去搜废窑,” 他踩着窑砖跳进沉淀池时右臂猛地一抽,旧伤在颠簸中隐隐作痛,“三妹说过,查瓷要查胎,跟她用算筹核对釉料配比一个德性。”

釉料坊的老师傅突然从料缸后钻出来,怀里的配方册在风里哗啦作响:

“林少侠,这是从地窖翻的,” 老头的手背结着釉疤,是被高温釉料烫的,“张写着‘后金商号’的订单,上面的瓷器数量够装备三个营,跟戏园铜鼓里的密信数字对得上 —— 比陈风大哥藏私房钱时总说‘花光了’还吓人!”

林宇的断水剑劈开账房的木箱时,里面的瓷碗在窑光里泛着冷光。

排贴着 “救婴会专用” 标签的莲纹碗,碗底的夹层藏着硫磺,与药庐暗格里的火药原料完全一致。

苏瑶的算筹在窑账上排出的数字,恰好对应着硫磺的总量,每个数字旁都画着极小的莲花。

“这些瓷碗的胎质不对。” 陈风用箭尖敲着碗沿,发现胎土里掺着细砂,“三妹快看,这手法跟皮影竹骨里的麻绳像不像?定是有人在胎料里混了硝石,想借烧瓷运送火药,跟大哥总爱把火照藏在窑砖缝里一个毛病。”

苏瑶的算筹在账册上连成线,突然显现 “炸营” 二字。

林宇的断水剑挑开窑底的耐火砖,露出的暗格里藏着十只瓷瓮,瓮身上的莲花纹与耀州窑的碗底标记完全重合。

陈风的箭矢射中暗格的油布,里面的釉料里混着张密信,笔迹与柳如是在窑厂墙壁上的题字一致。

“这些釉料遇高温会爆炸。”苏瑶往窑火里撒了点釉料粉,窜起的黄火苗竟映出星图,“父亲记载魏党用铅釉与硫磺调和,高温引爆 —— 就像二哥的箭簇涂了易燃物,遇火能当火箭一个道理”。

窑厂外突然传来车轮声,林宇的断水剑劈开装瓷的马车,发现车厢板里藏着张地图,标注的 “瓷器转运点” 与山海关布防图的烽燧位置完全吻合。

“这地图的折痕带着窑灰。” 陈风用箭杆展开地图,发现边缘还沾着釉料渣,“三妹快看,这手法跟戏园字条的油彩印像不像?定是细作刚藏的,想标记交货路线,跟大哥总爱把火照揣在怀里一个毛病。”

夕阳沉进渭水时,林宇将可疑瓷碗摞成塔。

陈风正用箭杆疏通被釉料堵死的料管,苏瑶的算筹在窑账上排出新阵,与天边的长庚星形成奇妙的呼应。

归真堂的窗棂己初具雏形,老木匠说下月就能上漆,苏瑶选的桐油要掺槐花汁,既防蛀又带着清香气。

陈风琢磨着在学堂墙角砌个小窑,教孩子们烧陶碗,林宇则盘算着把废窑改造成藏书室,那些查抄的密信正好用来警醒后人。

“等把这些毒瓷都砸了,” 陈风用箭杆在地上画了个瓷窑,“我要在窑厂旁种片漆树,既能给归真堂的桌椅上漆,又能提醒孩子们光鲜器物里可能藏着毒 —— 三妹总说万物相生相克,就像这漆树能做器物也能伤人”。

林宇的断水剑突然劈开个瓷碗,里面的硫磺结晶在夕阳下折射出的光纹,竟与山海关布防图的敌楼分布完全重合。

苏瑶望着渭水粼粼的波光,忽然指着水面的碎金:

“你们看那反光,像不像二哥在窑厂放的信号箭?” 晚风掀起她的鬓发,“父亲说过,瓷器经烈火淬炼才能成形,世道也得经磨难才能清明 —— 归真堂的孩子们该学学烧瓷,知道什么是火候,什么是坚守,可别学大哥总把‘瓷’字写成‘磁’。”

林宇的笑声惊起水畔的水鸟,翅尖划开的涟漪里,落满窑火的碎光。

他用断水剑挑起片瓷片,釉面映出的莲花在暮色里渐渐清晰,与所有线索中的标记完美重合。

陈风突然放了支响箭,信号弹在天际炸开的烟团,像窑厂刚出窑的青花,与耀州窑最古老的那批莲纹瓷奇妙地呼应。

窑厂的火把在暮色里连成河,照亮三人交握的手。

苏瑶的算筹、陈风的箭矢、林宇的断水剑,在窑砖上投下的影子,像座正在崛起的窑炉。

渭水的号子从远处传来,混着窑工的夯歌 —— 这乱世里的坚守,哪怕被窑火熏黑,总有一天会像出窑的瓷器,在时光里显出本来的温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