这天,李氏正在院子里晒太阳,看着丫鬟教念安拍手玩,忽然听到门外传来一阵喧哗。
“娘!娘!我回来了!”一个尖利的女声响起,接着,一个穿着粉色衣裙的年轻女子风风火火地冲进了院子。
李氏愣了一下,看着眼前的女子,脑海里的记忆涌了上来——这是张承业的妹妹,张承月,嫁到了邻镇的李家,性子泼辣,眼高于顶,以前和原主关系倒是不错,经常一起磋磨柳氏。
张承月看到李氏,脸上堆满了笑:“娘,您可想死我了!”说着,就要上前拉李氏的手。
李氏不动声色地躲开,淡淡道:“你怎么回来了?”
张承月的手僵在半空,脸上的笑容也淡了些,但很快又恢复如常:“这不是想您了嘛,就回来看看。对了,我听说嫂子生了?是个丫头片子?”她的语气里带着一丝不屑。
李氏眉头微蹙:“是个女儿,叫念安,挺乖的。”
“女儿啊……”张承月撇撇嘴,“娘,您怎么能让她生个女儿呢?我们张家可就指望承业这一根独苗传宗接代了!”
这话要是换了以前的李氏,怕是早就跟着附和了。但现在的李氏只是冷冷地看着她:“女儿怎么了?女儿也是张家的骨肉。念安乖巧懂事,比你这做姑姑的强多了。”
张承月被噎了一下,不敢置信地看着李氏:“娘,您怎么帮着外人说话?我可是您亲闺女!”
“柳氏是你嫂子,念安是你侄女,不是外人。”李氏的语气冷了下来,“你嫁到李家,也是人家的媳妇,要是你婆婆也这么说你生的孩子,你乐意?”
张承月被说得哑口无言,眼圈一红,竟哭了起来:“娘,您变了!您以前最疼我了,现在有了孙女,就不疼我了!我不管,我这次回来,是有事儿求您的!”
李氏叹了口气:“有什么事就说,别哭哭啼啼的。”
张承月见她松口,立刻收住眼泪,拉着李氏的胳膊撒娇:“娘,你也知道,我那口子在李家不受重视,手里没什么钱。前几天我婆婆说,想让我们分家单过,可我们手里没钱盖房子,您能不能借我五十两银子?等我们以后有钱了,肯定还您!”
五十两银子?李氏皱了皱眉。张家虽然不算穷,但五十两也不是个小数目,足够普通人家过好几年了。
“你要这么多银子干什么?”李氏问道。
“盖房子啊!”张承月理首气壮地说,“总不能分家后还住茅草屋吧?说出去多丢人!”
李氏看着她,心里明白了。这张承月怕是又在李家受了气,想回来敲竹杠。
“家里最近没钱。”李氏首接拒绝,“布庄刚有起色,前几天进了批新料,还欠着钱呢。你要是实在困难,我让柳氏给你准备十斤米和两匹布,你带回去。”
张承月一听就急了:“娘!您怎么能这么小气?五十两都不肯借?我可是您唯一的女儿!”
“不是小气,是真的没钱。”李氏语气坚定,“再说了,日子是自己过的,不是靠借钱撑场面的。你要是好好跟你丈夫过日子,勤快点,日子总会好起来的。”
“我不管!”张承月撒泼起来,“您要是不借我钱,我就不走了!”
这时,柳氏听到动静,抱着念安走了出来。看到张承月,她愣了一下,随即低下头,小声道:“妹妹来了。”
张承月看到柳氏,眼睛一亮,像是找到了出气筒,指着她骂道:“都是你这个丧门星!要不是你生了个丫头片子,娘能这么对我吗?肯定是你把家里的钱都藏起来了!”
柳氏被骂得脸色发白,抱着念安的手紧了紧,却不敢反驳。
李氏脸色一沉,厉声喝道:“张承月!你给我住口!”
张承月被吓了一跳,看着李氏怒视的眼神,不敢再骂了。
“柳氏是你嫂子,轮不到你指桑骂槐。”李氏站起身,“念安是我孙女,你再敢说一句不好听的,就给我滚出去,永远别踏进张家大门!”
张承月没想到母亲会发这么大的火,吓得眼泪又掉了下来:“娘……”
“你要是还认我这个娘,就安分点。”李氏缓和了些语气,“十斤米和两匹布,要就拿着,不要就走。”
张承月看着李氏坚决的样子,知道再闹也没用,只能不甘心地跺了跺脚:“要!凭什么不要!”
柳氏连忙去准备东西,张承月拿到米和布,气冲冲地走了,连句再见都没说。
看着她的背影,柳氏小声道:“母亲,这样会不会……得罪妹妹了?”
“得罪就得罪了。”李氏不以为意,“这种只会伸手要钱、不知感恩的人,没必要惯着。你要是一味忍让,她只会得寸进尺。”
柳氏点了点头,心里却还是有些不安。
李氏看着她,知道她性子软,叹了口气:“别怕,有我在。以后她再来胡闹,你不用理她,首接告诉我。”
“嗯。”柳氏看着李氏,心里暖暖的。
她知道,有婆婆撑腰,以后的日子,会越来越有底气的。